坚守造车本心,上汽大众为用户提供“放心之选”

今天的中国,宏观方向从“物质文化需要”调至“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消费观念从“能用就行”变为“为品质付费”……而在汽车这种大宗产品上,消费者也逐渐趋于理性,对汽车安全性能也越来越重视。但汽车安全性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中汽研C-NCAP、中保研C-IASI等对一些车型的测试结果,成为了许多用户购车时的指标之一。

其中,中保研以碰撞测试严格公正著称,被网友称为车辆安全“试金石”。上个月,新一批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评结果出炉,小编也顺手关注了一波。


可以看到,这次共有14辆测评车型,包括上汽奥迪A7L、领克09、广汽传祺影豹、理想L9等。其中,不乏有表现优异的“选手”,例如奥迪A7L,在“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辅助安全”三大安全项目上获得G(优秀)评定,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项目上获得领先于多数豪华车型的M(一般)成绩。

不得不说,这一“撞”撞出了这辆车的硬核实力。而这一成绩其实并不让人万分讶异,对车圈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国产奥迪A7L诞生于上汽大众安亭生产线,是上汽大众首次生产的豪华轿车。所以说,谁让人家骨子里就继承着“德系血统”呢。


一直以来,德国品质便是匠心的代名词,德国人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是代表对品质的苛求,更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的追求。汽车领域也是如此,德系车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严谨的、可靠的。

那么德系车的高品质究竟从何而来呢?对于这个问题,上汽大众早已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为了给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上汽大众建立了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一辆车想要“合格”出线,还得经过质保实验中经历层层关卡,例如给内饰“蒸桑拿”、给零部件“照CT”等,是不是听着就很想亲眼见识一下呢?不难发现,不管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地方,上汽大众都在用心地保障用户安全出行,想必也正因如此,才造出了这么多可靠的产品,赢得了诸多用户信赖。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消费者出行的不二选择,在电动产品的定义上,这位“老司机”也积极释放出“回归本质”的信号。如果说造车新势力的产品是尝鲜者的优选,那么ID.家族就是普通消费者的“刚需之选”。相比造车新势力的“激进”,ID.家族在技术应用上或许不够“大胆”,但却胜在“靠谱”。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为缓解用户对电车方面的焦虑,上汽大众从造车开始就展现出了靠谱的实力。

我们可以看到,ID.车型采用了360°电池包装甲,通过全方位排布热成型钢梁与120道飞行激光焊加持的底部护板,就算受到撞击的情况下,也能减少漏电和爆炸起火等危险情况。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产品的安全性,电池包还要经过包括但不局限于温度冲击、化学腐蚀、极端碰撞等338项严苛测试。这样充分考虑安全性的产品怎能不让消费者感到安心呢?


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ID.3以全优成绩通过了中国汽研新能源车60KM/H翻滚测试中,近期又获C-NCAP“五星级”认证。可以看出,在严格的市场考验下,ID.家族电动车的高品质优势逐渐显露。

在笔者看来,ID.系列之所以能够获得消费者和行业权威机构的认可,不是其某项技术比新势力更激进,而是其将传统车企将技术积累、制造体系、回归汽车本质等造车理念方面的优势发挥了出来,给了新能源车消费者一个不同于造车新势力产品的新选择。

总结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安全性能是消费者不可触碰的“底线”,即便是颜值再高、动力再强、配置再多的产品,如果没有代表安全的“1”,后面彰显优势的“0”再多也无济于事。面对质量这道天堑,“去赋予其生命,执着于本心,顺信仰而前行”,想必这就是上汽大众凭借多年以来的经验凝聚而成的造车哲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5关注 | 101作品
+ 关注
欢迎关注,分享最新汽车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