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合资品牌为什么不香了?

我也曾经以为,在新能源领域,合资车企一发力,民族品牌都是弟弟。

在看到2022年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后,我被事实啪啪打了脸。于是,我捂着胖脸坐在电脑前,试图弄明白合资品牌败北的底层逻辑。

民族品牌屠榜新能源车领域 民族品牌屠榜新能源车领域


想弄明白新能源时代,合资品牌为什么不行,

首先要搞清楚纯燃油时代,合资品牌为什么行?


1.硬实力-领先技术

十年前,不,甚至是五年前,合资品牌都还是先进技术的代表。

如果你是性能控,本田技研为你准备了高低转动力极度精分的VTEC。

别看平时循规蹈矩,只要将发动机转速抬升至4000转以上,一副老好人模样的气门会突然张开血盆大口,贪婪吞噬空气。扭力如尿崩般瞬间涌出、源源不绝。

此刻,JDMer们在爆tec的高亢声浪和“vtec is the best!”的兴奋呐喊声中梦回首都高。

年少轻狂时,谁还不是个Honda Man 年少轻狂时,谁还不是个Honda Man

如果你是关注省油代步的打工人,同为日系的丰田则提供了另一种配气解决方案——VVT-i。

VVT-i更像是追求平顺、省油的老司机。通过VVT-i和喷油、点火等各环节的优化加持,丰田在量产发动机上实现了超过40%的热效率。数字或许很无感,省下的油钱却实实在在为打工人的早餐多加了一颗卤蛋。

经年累月,撑圆了他们的下巴,也撑起了一段口口相传的省油、保值神话。

车商推销“偷油塔”时的标准话术 车商推销“偷油塔”时的标准话术

如果你追求品质感,不妨看看带着“黑科技”光环登场的大众。

作为欧洲品牌代表,大众让中国用户第一次知道:有一种技术叫“空腔铸蜡”,可以让车身“防腐12年“;有一种工艺叫“激光焊接”,强度比传统焊接“提升40%”;甚至还有一种叫“DSG”的变速箱,换挡手速堪比单身20年的老宅男……

凡此种种如布道般的教诲,为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深深烙上“这个车比较高级“的心理暗示。

别不承认,你曾经也这么想过 别不承认,你曾经也这么想过

彼时,面对合资车企这些“技术图腾”一般的存在,包括奇瑞、长城、比亚迪在的部分民族品牌,还在将搭载(即便在当时也不算先进的)三菱4G6系列发动机作为车款主要卖点。

彼时,“支持国产“往往是”囊中羞涩“的另一种中文表达形式。


2.软实力-品牌背书

技术是前提。打造优秀产品力的同时,在技术的引领下,合资品牌们历经多年发展,同样为品牌塑造出鲜明的性格标签。并进一步通过品牌性格进行反哺,为产品提供品牌背书。

1958年,沃尔沃发明了汽车史上公认最廉价也最有效的安全装置-三点式安全带。从此,沃尔沃开始在追求“安全感”的道路四蹄狂奔起来。

从苛求车辆结构、用材是否安全可靠,到关注内饰材质,乃至座椅皮革、填充海绵是否安全环保,60年来,“安全感”已成为沃尔沃最明显的品牌注脚。

嗯,这个“北欧处女座”甚至给自己的logo系上了安全带 嗯,这个“北欧处女座”甚至给自己的logo系上了安全带

60年代,马自达不甘于被其它车企吞并,依靠“转子47壮士”研发出全球第一台转子发动机量产车。而后,马自达横扫勒芒赛场,最终迫使赛事组委会推出臭名昭著的所谓“马自达条款”禁止转子发动机参赛。

赛场上的彪炳战绩为马自达车赢得了”东瀛宝马“的江湖地位,47壮士的传奇故事,也为他赋予了”偏执技术“和”不向现实妥协“的品牌光环。

后来,“开马自达堵车”又是另外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后来,“开马自达堵车”又是另外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在品牌性格反哺下,合资品牌旗下的车款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迭代,塑造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经典车型,也为不同细分需求的用户指明购买方向。

燃油车时代,如果问及选车的话题,只要对方对汽车略有了解,大概就会这样回答你:“喜欢运动家轿?思域、高尔夫闭眼挑”;“追求代步省心?卡罗拉累积销量全球第一 ”;“想要点个性?马(自达)三看看行不行”…

同一时间,长城还在轿车、suv之间摇摆不定;比亚迪正忙着生产F3、S6、F0等“经典复刻”;双环、众泰们则拿着皮尺逛车展,谁火灭谁。


那么新能源时代,合资品牌为什么不行了?


1.大人,时代变了

合资品牌曾经拥有的,就是他们现在失去的。

举个栗子:曾经的合资品牌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马车行,他们马车制造经验丰富,拥有降低排放的“马粪兜“、改善动力稳定性的”马用眼罩耳塞“、提升动力响应的”抽马鞭“等领先工艺。

依托这些御马技术,他们开发出马拉货车、客车、赛车等多个系列不同档次的产品,妥妥的市场顶流。

当卡尔·本茨把那辆火花点火、水冷循环、后轮驱动的汽车开到马车行门口时,一切游戏规则都变了。

同是驱动车轮旋转,内燃机不需要排泄粪便、遇到声光不会受惊、加速时更不需要用鞭子抽。在内燃机面前,成熟又完美的御马技术变成了优雅但无用的屠龙技。

内燃机不拉马粪、不会受惊,也用不着鞭子抽… 内燃机不拉马粪、不会受惊,也用不着鞭子抽…

面对新能源车的技术代差时,燃油车同理。

电动机不需要配气正时、没有换挡间隙、更不用考虑喷油压力。当驱动车轮的动力从内燃机变成电动机时,为发动机而研发的领先技术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即便是作为混动车“充电器”存在的增程发动机,其追求的技术指标也变为单纯的极限热效率,不再需要复杂的气门、结构设计提升动力或响应。

动力技术面临代差,基于上一种动力技术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此刻也变成了无根之水。

马车时代优异的驯马口碑,没法证明马车行制造的内燃机同样品质优良。同样,大众高尔夫系列车型的产品力,没法为ID系列背书;热销40余年的丰田卡罗拉也没法证明丰田“验证码(bZ4X)”足够可靠。

合资品牌还是那个合资品牌,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 合资品牌还是那个合资品牌,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


2.兄弟,机会来啦

目光回到13年前:2010年,国家出台新能源车发展鼓励政策。

那时,媒体经常提到 “弯道超车”这个词。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新能源车发展鼓励政策远不是在同一场比赛中“切内线过弯”这么简单,而是靠换场地、改规则、重开新赛道,硬生生把旧赛道上领跑的和陪跑的拉回同一条起跑线。

这时,趁着合资品牌还惦记着旧赛道上的光辉战绩与领先优势,踌躇不前。光脚不怕穿鞋的民族品牌们,则借着政策东风在新能源赛道蹒跚起步。

此为天时。

把“弯道超车”改成“换道超车”更为准确 把“弯道超车”改成“换道超车”更为准确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完整工业国,中国创新型工业企业众多。

在新能源车发展鼓励政策推动下,短短数年时间,小到电池隔膜、电解液、正负极材料、结构件,大到电池、电机、电控、高压/超高压充电桩,乃至跨越正负40℃温区的大型车辆测试场地在内,成熟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就已在国内完整形成。

相比更加依赖国际供应商的欧美品牌和喜欢自建供应链的日韩品牌,民族品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立足本土,产业链响应速度和价格优势都十分明显。

此为地利。

不出国门,上中下游产品一站购齐 不出国门,上中下游产品一站购齐

2012年,特斯拉Model S在国内上市。优秀的产品力刷新了公众的认知,也改变了他们对新能源车整体“不靠谱”的刻板印象。

两相对比之下,让一部分专注于生产骗补产品和工业垃圾的车企现出原形,也为另一部分深陷劣币驱逐良币竞争环境的民族品牌笃定了走出低价低质泥塘,努力提升产品力发展方向。

随着Model 3、Model Y等相对平价车型的陆续登场,特斯拉这条“鲇鱼”打开了国人对新能源的想象空间和接受程度,也让民族品牌们在合资车企还未全面涉足新能源领域之前嗅到了一丝危机感,间接促使他们在各个价格区间提前布局新能源产品。

此为鲇…人和。

“鲇鱼”每次出手,都是“真有一手” “鲇鱼”每次出手,都是“真有一手”


最后,总结一下


新能源时代,合资品牌为什么不行?因为他们在传统燃油车赛道太行,以至于不舍得将发展重心从既有优势领域挪走,错失新能源赛道的先手优势。

反观民族品牌,无所得到,也就无所谓失去。既然在传统燃油车赛道面临合资品牌的强大压力,不如在在新能源领域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放手一搏。

13年来,在一次次“弯道翻车”和屡败屡战中,民族品牌们不断成长,“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成为新赛道的领跑者。

那么,民族品牌“换道超车”这事“稳”了吗?或者说,合资品牌还有机会吗?可能有,合资品牌在底盘动态调教领域仍有一定优势。但有没有机会,还是要看他们能否壮士断腕,走出舒适区全力追赶。

但,如果合资品牌还想在新能源时代找回纯燃油车时代那种,用技术和品牌割我们韭菜的好日子,怕是没戏了。


最后的最后,留下一个问题


“奇点时刻”是指技术以指数级进化,并彻底打破人们在该领域的既有认知和习惯。比如iPhone的出现,颠覆了我们对手机的认知,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

这本书火了,没想到Chatgpt还会“带货” 这本书火了,没想到Chatgpt还会“带货”

如果说,卡尔·本茨太太一介女流也能独自驾驶汽车远赴100多公里外的娘家时,代表1888年成为纯燃油车的奇点时刻。那么,随着中国2022全年新能源车产销增速一枝独秀,叠加俄乌冲突导致的油价波动,和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背刺纯燃油车。

2023年,是否会成为新能源车的奇点时刻?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3关注 | 25作品
+ 关注
来啦?上车聊十块钱的,不打表~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