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为什么成为不了一线豪华品牌?与BBA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凯迪拉克为什么成不了一线豪华或者为什么只有BBA长期占据一线豪华榜这类话题经常会受到热议。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所谓的一线豪华不也仅是BBA么?英系、日系以及意系豪华品牌不也均不能跻身一线阵营么?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BBA强在了产品定位与入市时机,

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待,其一美系豪华品牌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玩入窘境。其二则是奔驰、宝马、奥迪是如何一步步占据豪华市场汽车市场的,可以说BBA统治占据、统治豪华汽车市场没有遇到任何的竞争与压力而完全是顺势而为。而早期的美系车则是从来没考虑过本土以外的市场,当选择转型后发现市场饱和了。

一线豪华汽车市场为何只有BBA?

很多车友均会谈及一线、二线豪华品牌,但无论怎么去谈、抛出什么样的观点,这些年来一线豪华只有BBA。原因很简单因为德系三豪的入场时机更为合理,设计理念与全球汽车市场的需求更吻合。所以奔驰、宝马与奥迪的产品可以畅销全球。其它车系不是做不好豪华品牌,只不过选错了时机或设计理念上的问题导致衰落。

二战之后的奔驰、宝马、奥迪(霍希)均受到严重的破坏,因为德国这些个车企均帮过小胡子开发武器(如虎式坦克上的迈巴赫V8柴油机)。所以二战结束后奔驰缩减了豪华车的产量,宝马靠摩托车、锅碗瓢盆勉强度日、奥迪直接成为奔驰的一条生产线。按道理说只要对手不犯错、按部就班的发展,豪车市场就不应该被BBA所控盘。但问题是这些对手均在犯错。

各大豪华车系在发展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

拿法系车为例,各位都知道法系曾经是有豪华品牌的,比如布加迪、德拉哈耶等等。但在二战之后法系车企不被鼓励造豪车,在庞斯计划的推动下大量汽车订单不分车型、定位均摊给众多法系车企,导致很多当时的法系豪华车企不能根据自身的定位、特点去造车,最终法系豪牌大量倒闭,错失了战后做大、做强豪华汽车的机会。

与法系车企的过于保守相比,英系车企则是激进大胆。法系车企不造豪车,而英国车企几乎全部是豪华品牌如捷豹、路虎、mini、劳斯莱斯、宾利等等,全好牌。在马歇尔计划的刺激下英系车企极为膨胀,拿着高额补贴卖豪车。由于缺少竞争,各个车企有固步自封,等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英系豪华车企已经腐朽不堪,技术老旧、品质恶劣。

等到上世纪70年代后英系豪华品牌们已经经营不下去了,这时英国政府又开始要求各个车企开始兼并、重组。最终几十个豪牌兼并成了一家—利兰汽车(国企),但依然经营不善,最终苟活到上世纪80年代、铁娘子将这些个严重亏损的汽车品牌全部出售。也就是说在BBA一步步吃掉豪华市场的时候,英系豪牌一点正事没干。

至于日系、韩系豪牌起步太晚了,日系豪牌在上世纪80年代后才起步。现代捷恩斯之类的则是在2000后才成型,而在豪华车型蓝海这个阶段(1960-1990),只有德系车在务实的发展,至于为什么说务实后文会详细描写。所以德系三豪成为如今豪华汽车市场上的一线毫无意外,市场最好、最适合开拓的阶段其它品牌不是不参与就是跑偏,等于拱手将市场让给BBA。

加拉帕戈斯化的美系豪华车

当然如今美系豪华汽车品牌已重回正轨,只不过错过了最佳时期。曾经的美系车属于绝对的“闭门造车”,不考虑外部市场是否能接受而仅仅造自己喜欢的车型。二战后美国经济蓬勃发展、海湾又连续发现石油,所以早期的美系车从不考虑油耗问题,V8发动机是入门、豪华车型至少要V10。比如那个时代的肌肉车,就是车企给平民打造的车型,这个时期的美系车油耗远超其它车系。

美系豪车的设计理念就是“做加法”,把一切能想到的功能、技术都用上。车子大、空间大、马力大、内装奢华、功能齐全,比如最早的车载电话就是摩托罗拉为通用汽车提供的。这些思路使得美系车奢华、庞大、特别重、有劲,与之而来的则是超高的油耗。所以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系车企全部拉胯因为长期造高油耗车型,逐渐失去了打造经济车型的能力。

所以汽车城底特律在两田一产的轮番攻击下迅速沉沦,而之后的几十年美系车企就开始进入摇摆不定的状态。先后收购偶系车企如欧宝、阿斯顿马丁、路虎等等,后又收购了一些日系车企如马自达等。这些手段实际上就是为了转型,但放弃自己的设计语言何其艰难。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2000后这个阶段美系车左右摇摆,但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设计语言,凯迪拉克、林肯等品牌依然摆脱不掉奢华、臃肿的气息。

毕竟转型真的不容易,如上图上世纪80年代的凯迪拉克Cimarron。是不是‬很像‬大众‬捷达‬?不看‬车标‬谁又‬能‬看出‬这‬是‬台‬凯迪拉克呢‬?‬只不过‬这种‬改变‬如同‬邯郸学步‬,没学到‬人家‬的‬精髓‬、反而‬丢掉了‬自己‬的‬设计‬元素‬,消费者‬自然‬不肯‬买单‬。原有‬客户‬不再‬认可‬,新‬用户‬也‬不会‬买‬一辆‬具有‬欧系车‬外观‬的‬凯迪拉克‬。所以‬曾经‬很多年‬凯迪拉克‬设计‬的‬很多‬车型‬销量‬均‬不理想‬,如‬弗雷特‬伍德‬、CTS、SLS等等‬。

凯迪拉克直到2008年通用汽车完成重组之后才彻底完成转型,在那之后到车型具备更年轻化的外观、强大的动力与操控,也彻底舍弃掉了臃肿与重量。过去的美系豪华车几乎都在2吨以上,而ATS、CT5、CT6等等车型均是同级别中几乎最轻的存在。可这时候的转型有什么意义呢?豪华车市场蓝海、最适合开拓的时候,凯迪拉克以及其它车系豪牌不入场、不布局。那么在这个市场份额几乎被BBA完全占据的时候参与,那不就等于在从别人的嘴里抢肉吃么?

所以不大幅度降价、以低价充量,还有别的出路么?显然没有,这就是汽车市场中其它豪华品牌经常大幅度降价的原因,比如上市就7折的豹、8折的虎以及骨折的凯迪拉克等等。而所谓的一线、二线豪华的差别也正是这么来的,撑不住价位、自然就沦落到二线呗。这跟楼市是一样的道理,一线城市折扣小、二线城市折扣大。

那么BBA为何能牢牢占据豪华车市场呢?原因很简单,理性、务实。消费者对车子的预期是什么呢?动力、性能、配置、空间、外观、油耗、耐用、实用,在这8个维度中前四个BBA可以提供,后4个日系车可以提供。所以如今汽车市场完全是德系、日系车之间的博弈,而其它品牌逐渐边缘化。可以说德系三豪的造车理念、语言恰好与消费者的预期实现了吻合。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9关注 | 66作品
+ 关注
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号知名作者,专门普及各类汽车知识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