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云辇技术让越野更简单舒适了吗?

 

前段时间,比亚迪方程豹 豹5在深圳举办了一场体验活动,我作为用户轻度的体验了一番。此前关于方程豹豹5的产品力其实已经有过了解,但真正体验了方程豹豹5的越野能力之后才对比亚迪云辇技术的真实实力有了认知。

只要车辆强 越野门槛自然降低

其实这场体验就是标准的越野器械道具挑战。主要项目包括交叉轴、高倾斜度的侧坡、大角度爬坡、爬楼梯等项目。这些项目此前其他越野车也会设置。

但开着方程豹豹5体验这些项目的感知就是一个词——轻松。依托云辇-P技术和前后电机加持,方程豹豹5让这些道具越野挑战变成了小儿科。人在车内除了感觉车体的大幅度倾斜之外,剩下的事情就是快速通过,似乎所有项目对于方程豹豹5都构不成太大的挑战。以至于整场项目体验完之后依然非常淡定。

而此前传统燃油越野车去体验这些项目时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传统越野车在过这些项目时需要注意油门何时踩下,踩多大力度,怎样感知轮胎滑动,感知到打滑产生制动之后的油门跟进都要非常精准,就算如此也经常发生轮胎频繁打滑,需要尝试很多次才能通过,而真正通过之后就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觉得自己驾驶技术又有了提升。而开着方程豹豹5通过这些障碍的时候,基本上全部一次过就轻松通过了,没什么太大感觉。云辇技术给整车带来了升维的安全能力。

为什么方程豹豹5把越野这种技术活直接变成了小儿科呢?这时我们就要回到源头去探讨比亚迪的云辇技术。

把汽车垂向控制作为专题研发

比亚迪发布的云辇技术实际上是一整套产品矩阵,目前已经运用的包含云辇-C、云辇-A、云辇-P,这些技术的目的就是从舒适、操控、安全、越野等维度去提升驾乘体验。

关于底盘技术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听过了各种空气悬挂、电磁控制悬挂、液压助力悬挂等等,但此前几乎没有哪个品牌把这些技术升级为一个单独的类别并针对性的优化。比亚迪的云辇就是把垂直方向控制的底盘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整合研究,并且根据不同车型需求进行了专门的能力定制。

首先是云辇-P,这套技术已经应用到仰望U8和方程豹豹5身上。云辇-P技术集机械、液压、电控三项技术于一体。总体控制系统悬架调节行程可达200mm,既可实现四轮同步升降能力,也可实现单轮独立升降。

此外云辇-P还有四轮联动模块总成。当车辆处于极限越野路况时,整车易处于单轮、对角轮悬空的半失衡状态,四轮联动功能可为悬空轮减振器输送油液,拉长悬架行程,保证四轮动力有效输出。云辇-P的四轮联动功能可使车辆最大轮差达620mm,堪称“大坑”杀手。

最终在仰望U8上实现了类似露营调平这种此前其他硬派越野车上没有的功能。

而云辇-A相对而言就没那么极端。主要通过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空气弹簧进排气、刚度转换阀、减振器电磁阀等调节高度、刚度、阻尼,实现车身控制的动态调节。最终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悬架调节行程可达150mm。

此外,云辇-A还有智能侧翼座椅共享气路设计,气量可以随速分配,实现腰部支撑自适应调节。也就是说,哪怕车身发生了侧倾,但座椅还能继续帮你调整重心,保证舒适度。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在腾势N7上采用。

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控制减振器电磁阀调节阻尼,可实现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节。这种调节方式此前我们已经在其他车上见过,算是云辇的入门级别技术。其实这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系统会通过传回来的路面信息去主动调整悬挂的软硬程度,比亚迪很多中型以上车辆均有配备。

比亚迪在三电领域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更让人惊喜的是,因为深入钻研三电系统,比亚迪基于此发现此前的车控技术瓶颈不再是问题。于是在操控和底盘技术上也研发出来颠覆性的技术。无论是易四方还是云辇技术都让人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认,从底盘技术的整合能力和总体实现的功能来讲,云辇技术又一次实现了领先。

为什么比亚迪能在相对传统的底盘控制技术上面也取得这么多的技术突破呢?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比亚迪对底盘技术的重视和投入。此前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基本都是根据定位去选择不同的底盘结构和技术,这样就导致底盘技术跟整车技术融合不够。而比亚迪云辇技术让汽车底盘技术跟整车控制全面融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底盘技术集合,再加上比亚迪在三电技术上的积累和突破,最终让云辇也成为了底盘技术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豹5
标签: 评测体验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804关注 | 718作品
+ 关注
马后炮通常是无效的,那就不妨来听听我这车前炮吧。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