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不够,枪来凑,为何说比亚迪双枪超充是当前最合适的充电技术?

从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开始,车辆补能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广大车企和消费者,各车企也在不断探索高效率的补能方式。比如,有的车企专注于换电模式,通过标准化的电池包和覆盖全国的换电站来实现快捷的补能;有些车企则通过400V或800V高电压平台以及超级充电桩来实现新能源车的快速补能。

换电模式的好处是真正的快捷,而且可以让用户按需装备合适容量的电池包,但缺点也很明显——车企建设和维护换电站的成本很高,大量冗余电池对于资金的侵占量也很大。

高压平台和超级快充的优点是车企和用户的成本压力没有那么大,可以实现比较快速的补能。缺点是超充桩的基础建设现阶段覆盖面还不够广,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占2%,数量严重不足,所以超充的便利性并没有完全体现。

那么,在换电和超充之间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呢?比亚迪给出的答案是:双枪超充

超充桩数量不足,但是普通的快充桩数量却非常充足,比亚迪的思路很明确:与其让用户去争夺极少数的超充桩,不如充分利用现有超过百万台的公共快充桩资源。

以腾势N7为例,车辆左右充电口均可进行快充,如果同时插上两把快充枪,则可以实现双枪超充。最大功率可达230kW,公共快充桩上15分钟可以充电350km。

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充电的时候不用特意去找超充桩。很多时候,充电节约下来的那半小时时间,很可能会被浪费在往返超充桩的路上。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充电桩资源,尤其是在人少的充电站。如果真的遇到充电高峰期,那么一样也可以单枪充电,主打一个灵活。

在双枪超充的同时,比亚迪也做了很多相应的安全保障。因为双枪超充采用了升流技术,电流大了对电池热管理考验更严苛。比亚迪全球首创复合直冷技术,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2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换热能力提升了85%以上。

也许有人会质疑,比亚迪是不是因为没有800V平台的技术,所以才搞了这么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呀?其实不然。

早在2015年,比亚迪就已经实现突破,全球首创乘用车800V高电压平台,搭载在秦EV(2015款)、唐DM(2015款)等车型上。该技术可实现百公里加速快至4秒级,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50km、快充功率提升至60kW。当时,市面上的乘用车都是低电压,只有比亚迪是高电压,超前行业2~3代。

其实在当时,国内95%都是500V以下的低压桩,与高压车型充电不兼容,影响了充电效率。为解决这个难题,比亚迪还全球首创升压充电技术,彻底实现车桩兼容,全面适配所有直流充电桩。

时至今日,行业竞相进入800V高电压平台赛道,但是比亚迪反而从用户体验出发,研发出双枪超充技术,让用户不受限于充电设施,得到最佳的补能体验。用最简单的技术,最低的成本,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我想这就是双枪超充的意义所在吧。

总结

双枪超充是当前基础设施不到位情况下的一种非常灵活的过渡技术,在不增加用户、车企和电网负担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的补能。也许,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普及,技术更加快速的发展,双枪超充有一天也会退出历史舞台。但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双枪超充是新能源汽车补能的中国方案,也是当下国情的最优解之一。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腾势N7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5万关注 | 172作品
+ 关注
关注智能汽车、智能汽车前沿科技、智慧出行和相关产业链,提供智能汽车评论、对比、导购和体验的最新信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