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真正开始 你想要的精彩都会呈现

2023已成过往,2024竞争的大幕已经开启。跟中汽协2023数据统计,2023乘用车销售2606.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904.38万辆,占比达到36.43%,而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比仅为19.29%,相比自主品牌的49.9%,低出30.6个百分点。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合资品牌2023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与自主品牌相比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但925.5万辆燃油车的销量,说明合资品牌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技术底蕴。2024年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会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吗?合资品牌能够扭转乾坤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并驾齐驱吗?

三电技术和智能化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有那么大的技术差距

说到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和智能化是绕不开的话题,也是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奋发图强,在这两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技术领先优势。但我认为除了电池技术外,合资品牌的技术储备足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自主品牌,尤其在智能化方面,目前自主品牌主要体现在人机互动和休闲娱乐体验,真正到智能操控驾驶层面,投入到实际运用的可靠技术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比如L2级的无人驾驶,在自动泊车功能上真正有客户敢于应用的少之又少。智驾技术的现实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传统车企,在技术储备上的能力相比新势力是有优势。

另外从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看,造就了比亚迪的一家独大,2023年超过300万辆,市场占比超过40%,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造就了比亚迪,还是比亚迪造就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看看你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比亚迪依靠近20年的坚守,确实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一个市场的竞争一定是百花齐放才是春。

2023的销量也许是假象,合资与自主的技术差距也许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新能源汽车的多技术路线造就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

在电池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和充电基础实施建设未完善之前,续航永远是新能源汽车的痛,永远是客户心中挥之不去的忧虑。

目前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密度在200WH/Kg左右,提高续航里程就是加大电池的容量,目前市场上电池容量在100kwh左右整车自重要超过2吨,这个重量在燃油车领域已经是C级车的标准,而在新能源纯电车市场只要续航超过600公里的是普遍现象,车辆自重的增加无疑是能量的巨大浪费。

为解决里程焦虑问题,增程式、混动式的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应运而生,加上国家补贴政策的加持,使得这一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2024年纯电和混动+增程的比例基本1:1.而从长远看增程和混动一定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混动纯电里程一般不超过100公里,这也仅仅是上下班出行的距离,中短途的旅行基本还是在烧油,只要车能够烧油,在充电设施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下,大部分在选择使用燃油。如果使用社会公用的充电设施,一是充电时间基本最低也得1小时,加上充电设施基本都在停车场,停车费也是一个问题,对消费者而言,有时时间比金钱会更重要。

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也政策,败也政策。要想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强国,纯电是未来的唯一选择,至于电池是选择锂电池、氢燃料电池还是固态电池,就看哪一种技术路线能够让消费者用的好,还买得起。

合资品牌有自己的坚守 看看最终书执牛耳?

丰田一直坚守轻混技术,但为中国市场也不得不低头。但丰田的坚守没有变,固态电池是其攻坚的方向,并且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

大众最近推出ID.7VIZZION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方面已经有了质的提升,据说市场反馈还不错。

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强,也在厉兵秣马。尤其2023年高端新能源豪车市场在理想的带领下,攻城略地,实现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18.5%, 问界M7等高端产品在今年1月销量突破3万台,预示着2024在这一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主流合资企业不会束手就擒,自主的吉利、长城、长安、奇瑞、广汽和上汽在转型的通道中逐渐回归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市场,比亚迪志成高远,2024想飞得更高,一众新势力有的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有的是增长乏力,所以都会放手一搏。

因此合资品牌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继续坠落,也许会从谷底慢慢爬起来。

所以相信2024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真正开始,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相爱相杀,你想要的精彩都会呈现,谁执牛耳,还得看谁的技术和产品过硬。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万关注 | 113作品
+ 关注
用车轮丈量世界,向野美好生活记录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