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展望丨车企间的淘汰赛,已经变成“我命由天不由我”?

“我们在内部预测,新能源渗透率在2024年有几个月能超过50%,全年应该在45%徘徊。”

岁末,笔者在参加活动时,某位自主大厂的公关总监如此说到,一听之下让人瞠目结舌。按乘联会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首次突破3000万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35.7%,要完成45%,意味着2024年平均要飙升近10%。

但如果对比2023年12月新能源渗透率已经到40.2%,以及全年同比提升8.1%,“平均45%”还是非常轻松可破的,甚至如他所言,旺季能过半也不为过。不过细味之下,这边新能源渗透率再下一程,在大盘只有3%(中汽协预测)微增的情况下,那边燃油车大盘会进一步被侵蚀和萎缩,几乎所有在转型新能源,但仍以燃油车为基盘的车企,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残酷淘汰赛,进入深水区?

几乎在很多车企宣布新年目标的同时,几个头部大佬就挑起了2024年降价第一枪,特斯拉、理想、蔚来的车型都创下了史上最低价,豪华品牌的春节促销也没停下来,不少有短时促销的车企,都迎来了“开门红”。

不过根据市场反馈,这次价格战远没有2023年2月特斯拉首“掀桌子”,一众新势力加入,拉动合资入局的回响大。

通常来说,车企开年首月销量环比下降不足为奇,通常在12月冲刺销量新高,导致1月份交替进入淡季,再叠加传统春节放假的影响。以往车市回暖都从3月开始,到4月份北京/上海车展迎来新车爆发期。但今年新能源车“开局即决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早前就预测,2024年一季度车市迎来“强势的增长”。多位车企高管,刚踏入2024年就表示,车市内卷和混战并不会结束,反而会越演越烈。

如今,车市早到了淘汰赛的深水区,大趋势不可逆,一年前别人“掀桌子”。细味开门这波价格战也相当有意思,没跟降价的AITO问界,居然把“学霸”型的理想销量给超了。这证明了两点,一方面,头部车企继续渠道优势和产品曝光率,占据市场主动权越高,抗“卷”的能力也就越强;另一方面,2023年价格战打了一年,消费市场早就学会“静观其变”,价格战还能对车市刺激,很是存疑?

2024年的价格战,很有可能演变成全行业搭台,陪衬几个核心车企唱主角的狗血“连续剧”

“价格战”不是可选项,而是势在必行,从车企订立的“2024年目标”来看,大家都公布了动辄10%以上的“小目标”,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目标增长率更是有超过300%,不打价格战就能把销量提起来,基本天荒夜谈。

骑虎难下的现实

但归根结底,汽车行业是讲究规模效应的行业,燃油时代也好,新能源时代也罢,降本方式都是做大规模,销量越大,单车的成本也能压得更低,同时能根据规模控制供应链,拿到更低的零部件价格。当然,销量与成本有一条完美的平衡线,最理想状态是销量规模上来,能抵上打价格战压缩的利润空间,车企总归要赚钱的,但价格战就破坏了这个平衡,今年大有越演越烈趋势

打完2023年的价格战,大家才发现,即便是头部车企,卖得更多但赚的钱却少了,而造车新势力更惨,明明造车主要成本碳酸锂均价环比下滑41.6%,但卖出去每辆车都是亏本的,想象中把对手耗尽的闪电战是不存在,反到全行业进入了价格战“拉锯期”。像比亚迪2023年新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大关,实现归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亿-31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4.46%-86.49%,又能卖又赚钱的,真的凤毛麟角。

好一点的像特斯拉,2022年每卖出一辆车,平均能赚10万元利润,而去年的毛利率被压下降了7.35%,虽然它的单车成本也在下降,却覆盖不住利润的下跌。而像小鹏等大部分新势力,2023年整年都在亏本卖车,小鹏在去年的第三季度,每卖一辆车要亏损1.2万元。

马斯克曾说过:“我认为牺牲利润率生产更多汽车是有意义的”,这前提得有利润,得有子弹再和别人打消耗战。可惜2023年赚钱的除了比亚迪、特斯拉和理想,就剩燃油车。

小鹏、零跑、哪吒之所以热衷降价,智己、问界的新款价格更低,种种的“背刺”老车主,今年将成为一种更普遍的现象。虽然顶层的自主新能源车价格是往上走,百万定价也见惯不怪。但有没有发现,造车新势力的主销新车售价却是往下走的,这就是现实,“平替”高半个价位的燃油车,结果更多时是新势力之间的内斗,比如智己LS6出来, 小鹏G6的销量就立马往下滑。但若不跟打价格战,曝光度、市占率一再下降,加上摊运营成本、咬不住供应链,卖一辆车亏损只会更多,而一但被边缘化,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想要东山再起基本不可能,威马就是很好的例子。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今年这种骑虎难下的怪现象将会放大,大家都在谈销量翻番,只有少数人敢在赌桌上谈利润和未来。新年以来,高合风波不断,哪一家成为下一个风雨飘摇者,真的不能纯粹以销量分胜负。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新能源车国内零售销量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但相比2022年同比翻倍增长,势头已经明显放缓,但幸好插电混合动力以同比83.5%的增速,远高于纯电(23.6%)拉动新能源整体增长。预计2024年插混车销量400万辆(同比增长43%),纯电车750万辆(同比增长17%),这促使很多车企在新能源战略上,把插混(增程)摆在与纯电相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插混赛道布局完整的车企,制定的目标也比深扎纯电赛道的企业激进

为什么比亚迪、东风敢把目标增长成三位数,一个是乘着新一代的DM-i超混技术,推出车海战术,光最近就有海豹06、秦L全新车型上了工信部。而东风的目标,在车企集团仅次于比亚迪,除了其目前新能源的基盘比较少,今年纯电、插混双向并行的eπ、实际上转入增程赛道的岚图,明显成为增长关键点。

有做增程的哪吒,在2023年即使环比销量倒退64.9%,也敢于给一个30万辆以上的年销量。对于未能在20万以上纯电站稳阵脚的哪吒,似乎价格再下探,死磕增程是华山一条道了。看看隔壁家的零跑,增程“性价比”的牌打得有多响亮。

车厘子观察:做好稳韧转型,就超过了很多人

还记得1月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公开预告:“未来三到五年内,中国燃油车品牌将有90%面临关停并转”,这比之前他所预告的行业关停率,要高了10%。从销量目标上来看的确如此,强悍如吉利、长安、广汽,也只是把整个集团的目标设定在10%左右,相对于旗下新能源子品牌冲高目标,整体底色也是稳韧为主,这对于燃油车还占大基盘的车企集团,不犯错,小心翼翼渡过2024年,比什么都强,那些高增长的开疆拓土,就留给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吧

从埃安到深蓝,从阿维塔到极氪,都晾出了翻倍的增长率。如果说20-30万元价格带纯电车及10-15万元插混车将是下一个风口,那么背靠大车企集团的“新实力”,有理由将本家燃油基盘引导过来,成为自己的增量。毕竟“新实力”,技术积累就比新势力强,依靠车企集团切换新渠道的难度,也肉眼可见比新实力少。

2024年究竟能有多卷,单就1月的降价和“开门红”没有任何说服力,只是从一个个惊人的销量目标,能推导出车企背后的焦灼和无力感。如果我们回拨到一年前,看车企定下的2023年“小目标”,同样感叹时世弄人的强度远比造英雄强,只要一天还在中国车市这张大赌桌上,一天都要不留情面的ALL IN。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4684作品
+ 关注
汽车圈恰如车厘子,外表高端光鲜,咬过才知酸甜。车厘子由华南资深汽车媒体人共同打造,为你呈现每一款汽车不为人知的一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