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还能走多远?

本周轮值

张立为

《名车志》出品人兼编辑总监

这年头,对于一些新势力来说,它们口中斥责的“谣言”,很可能就是未来的“事实”,比如说近期风口浪尖的高合。


新年开工第一天,就在其他车企们都在摩拳擦掌着龙腾虎跃、大干一场时,高合却被曝出停工停产6个月的消息。而此前不久,高合还对此类负面传闻做出过辟谣。

而对此,人们也早已见怪不怪了。如果说人们前几年看到此类消息还会感慨着“忽觉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如今连“意料之外”都没有了,甚至很多时候都是意料之内,辟谣即实锤。毕竟,熟悉的故事人们已经听了一遍又一遍:博郡、拜腾、前途、赛麟、自游家、威马、恒大、爱驰……这两年被淘汰出局的新势力,你一把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想当年,熙熙攘攘来,起高楼,宴宾客;而如今,惨惨淡淡去,黄粱梦,空余恨。短短几年间,电动江湖,由蓝海变红海再到血海,潮水退去,尸横遍野:造车,是动辄数以亿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是需要亮出真刀真家伙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想活下来,活出样,没那么容易!惨烈的市场搏杀下,没有任何侥幸能够生存的土壤,尤其当残酷的价格战一轮又一轮地掀起,等待末位者的命运只有出局。


而相对于叹息新势力掌门人们的创业梦碎,更值得悲悯的是用真金白金支持他们的车主们。燃擎时代,品牌倒了就倒了,车主遭受的影响有限,比如说,众泰,宝沃,随便找家修理厂,捯饬到零配件还能继续维保继续开。但新能源车型则一直被冠以被软件深度定义的电动智能时代,如果厂家倒闭了服务器关闭了,车有可能就像科幻电影里描述的一样一夜之间横车遍野了。甚至都不用说软件系统,就以 高合HiPhi X炫酷的门坏了,HiPhi Z跑马的灯坏了,可能车主都不知道去哪里能修了?

其实,对于电动行业的竞争烈度之甚,大家道理都懂,也都有预见,比如,早在2018年,威马沈辉就曾经说过:新造车企业还有两至三年的窗口期,年销超10万才能存活。此外,其他新势力掌门人也都说过类似的话。但预见并不意味着就能避免,大家都是局中人,新势力路在何方,能走多远,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王钢

《风度》出版人

作为高合的车主,我只能说我那可怜的Hiphi X啊,为了车可以继续使用下去,我愿意支持高合100块钱。 中国不需要这么多车企,世界也不需要,优胜劣汰也是竞争的法则,所以车主们顺其自然吧,想当年多少辉煌一时的燃油车也消失了,现在就会有多少新势力消失,都留作以后吹牛逼的谈资吧。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凡是跟着电动化这阵风创办的新车企都是需要不断融资走过第一阶段的成长期。要说竞争,不只是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还有老板在商场上募资的竞争。而这是一种手脚配合协调的行动,就像婴儿爬行一样,有一点失衡,就会趴下。而核心力在于技术能力。因为投资者面前有很多项目时,他们会挑选。挑选的指标自然还是在产品,产品的判断指标当然是技术前景。不管倒下的企业是哪家,最终都是死在技术上。并不是技术是否独家,而是技术是否独到。也就是要在正确的路径上具备强的能力。这一点高合是欠缺的。一些奇巧的玩意固然有趣,但无根之木就会是现在这样的状况。它是否会有所转机?可能性并不排除。因为虽然从核心技术上高合并无强项,但在产品集成上具有价值,关键是能不能形成一个交易价格。


崔珺

“风格车评”出品人

起起伏伏,跌跌宕宕这都是商场上的常规。新势力品牌当创新或者技术应用达到一定的瓶颈时,难免会出现低谷,尤其是大部分新势力都是高度依赖融资来续命的。产品创新难以实现,技术突破难有成效的时候,消费者会迅速被其他新产品拉走的。而且中国市场真的有那么大吗?需要那么多汽车品牌吗?这其实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话题。市场不可能永远是扩张的,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汽车市场一定是放缓或者收缩的,野蛮扩张的时代结束了。没有独特产品特点的,没有盈利能力的品牌该消失就消失吧。尊重市场规律。


何毅

车云、电动邦、车有范儿联合创始人

新势力还能走多远?那肯定是有多远就走多远。100多年的汽车历史告诉我们,造车就像马拉松,有人倒在了起跑线前,有人倒在途中,但总有人能到达终点。历史上的汽车品牌也曾经灿烂如星河,但很多品牌都消失在历史中。新势力的崛起和一部分的倒下也不意外,都是发展规律使然。新势力的诞生并不是只在国内“卷”,他们的使命应该是改变原有的世界汽车格局,即便倒下了,尸体也会成为行业养料,滋养整个新汽车生态,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生命力。有些品牌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品牌死了,他还活着。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走吧耕叔”、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其实高合的零部件供应商在去年底就已经感觉到苗头了,因为已经没有采购订单了。今年包括未来几年肯定还会有更多汽车品牌的发展之路戛然而止,而且可能还不止是新势力,某些传统汽车品牌也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也符合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

只是辜负了那些车主的追捧,结果到头来手里的车变成了不受待见的铁疙瘩。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和升级、维修无门、保险被拒、二手车市场无人接手,还可能被人嘲笑成“韭菜”。

强烈呼吁国家抓紧推出相应法律,预设一个财务和资金危机临界点,一旦触发,要及时控制住相关投资人和股东,否则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大量员工失业、车主权益受损等等。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

总经理

前两天看见某群发张图,里面一大堆新势力的logo,图里标注了很多已经消失/跑路的品牌,仔细看了一下,存活的还真是不多了。

之前有人下过论断,从2017年(或者更早)投入新能源赛道的品牌,最终能活下来不会超过五个品牌,其中能活得好的估计也就三个,说到底,这个产业最终还是要靠规模效益的,股票市值风光时代更是昙花一现。

说实话,还是有点可惜高合,它还真是这波新势力里很有特点,同时还挺理想主义色彩的车,相比之下,反倒理想汽车这种走现实主义路线的企业看着更风光。当然,我也挺好奇MEGA后面的市场表现。


刘鸿仓

汽车之家·车家号 作者

记得之前李斌曾经说过,2025前会进入新势力的“决赛圈”,能够进入这个圈的品牌,现在看来屈指可数了。华为、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哪吒,已有一定规模,算是基本“进圈”,但盈利状况只有理想说得过去,其他还亏损。阿维塔、智己、飞凡、岚图都还没有月销过万,想进圈,还需要努力。将来可能还有一个能进圈的品牌是小米,尽管新车SU-7还没上市,但潜力不可小视。除了上述品牌,近期很难再有新品牌出现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好,可以进行风投的“热钱”少了很多;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方面领先的品牌,例如比亚迪、特斯拉,可以通过降价促销,进一步压缩新势力的生存空间。之前我还认为像高合这样有特点的高端新势力,凭借自身特色和价格区间的差异,可以生存下去,结果一开年就打脸了。生存不易,且生且珍惜。


缪俊

《MJ车谈》出品人、主编

说实话,尽管很多人说高合缺乏核心技术,完全依赖供应商,不过至少产品层面,我对其印象还是不错的。开过几次高合的车子,底盘确实不错,操控感很强。设计方面就更有想法了,无论是“九门提督”还是“跑马灯”,在一众新势力品牌当中也是很有新意的存在。所以,如果高合就这么黄了,真有点可惜啊。不知道6个月之后是否会有转机?无论自救还是他救,都祝它好运!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481作品
+ 关注
从主编的第一人称视角聊一聊汽车那些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