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 的底气,来自于宝马穿越周期的创新


熟悉汽车行业和汽车品牌历史的朋友应该都了解一个事实:每一家车企的成功崛起或是在上百年的时间内能够成功穿越周期,背后一定经历过一台或者几台 「风向标」式的车型,他们或是「一招鲜,吃遍天」的信仰标杆,或是「向规模要利润」的现金奶牛,无论是哪种,都会被汽车历史所铭记。对于宝马来说,5 系就是这么一款经典延续之作,在我看来,5 系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平衡」。

即使到了电动时代,「运动的车不智能,智能的车不豪华,豪华的车不运动」,似乎汽车还是个「单线程生物」,科技和汽车之间的那堵墙,始终没有被完全打破。我们不禁要问:被寄予厚望的 BBA 为何如此「不争气」?燃油时代的技术领先门槛正在被新势力们所踩踏吗?何时才能打破「杂牌豪华电动车」的魔咒呢?

如今宝马的销量王者全新 5 系来了,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它的电动兄弟全新 BMW i5。对于一台平均月销量破万的豪华轿车,毫无疑问全新的燃油版 5 系依然会是销量担当,所以压力自然来到了  全新 BMW i5 的身上,它能否成为 BBA 电动反攻的排头兵?我们这次就先来试试看。

操控不是玄学,是科学

不用说专业媒体,甚至街上随机采访几位宝马车主,影响他们购车决策的前几位重点词中一定有  :操控。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尤其是在遍地「魔毯」和 「大师级调教」的 现在  ,好像百年老店的老师傅们都忙着在给新势力打工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宝马的操控,是不是只是一种玄学或者品牌故事呢?

在开过全新 BMW 5 系之后,我想说是,又想说不是。

说是,是因为还是那个熟悉的来自巴伐利亚的 「德味儿」:精准的转向、干净利索的悬架设定、稳定的过弯姿态控制…你不用了解它是怎么做到的,只需要开上几分钟,闭着眼睛用屁股就能感受到这是一台宝马。如果你说这就是玄学,那我百分百举双手同意。

但在深入了解之后又想说不是:如果对其他品牌来说,所谓的大师调教是一种营销话术,那对于宝马来说,「这里只有工程师,没有大师  」。因为底盘工程从来不迷信,这在宝马这叫做「科学 」。

前双叉臂双球节,后多连杆,再搭配 i5 后轴的空气悬架,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硬件。前副车架、铝合金后副车架和车尾的强化结构,这些则是看不见的硬件。

在此基础上,第 9 代横向动力学管理系统  (QDM)的加持,相当于给这套底盘配备了一颗最强大脑:在过弯时有着更加稳定的主动侧倾控制  能力  ,即便对于一台搭载最大输出功率 210 千 瓦  、峰值扭矩 410 牛·米励磁同步电机的 i5 eDrive35L 车型来说,高速过弯时可以做到「不甩尾、不推头」。

例如在转向不足时,QDM 可以通过方向盘反馈提前给到驾驶员感知,并且对内侧车轮进行轻微制动,增加动力输出,减少转向不足。这种神奇的操稳感,只有开上这台 i5 耍几圈之后才会懂。

另外,全新 BMW 5 系还搭载了全新标配可变转向比的转向机 EPS。在保证了宝马独有的精准转向手感的同时,让低速掉头更方便、小角度转向更稳定、回馈更精准。

宝马的驾驶乐趣来自于软硬件结合以及 BMW 独家系统集成与调教,而非堆料和账面数据。而这些软硬件的结合,物理世界和比特世界的协作,才真正建立了宝马「运动豪华」的护城河。

当然说到驾驶乐趣,加速表现是最容易被驾驶者感知到的一点。虽然对于电动车来说马力似乎变得越来越「廉价」,但马力大不等于加速能力强。众所周知,电动车的加速历来「难持久」,而 BMW 自研的励磁同步电机可以给到全速度区间不衰减的峰值功率。简单来说,别人家电动车的推背感是「推一下」,i5 则是「一直推」。如果还不过瘾,试试 i5 M60,442 千 瓦  、795 牛 ·米,性能与上一代 M5 打个平手。嘘,半价购入宝马 M5 别说是我告诉你的。

另外,为了  释放  小伙子们无处安放的荷尔蒙,新增的 BOOST 模式还可以额外获得 30 牛  ·米的扭矩输出,只需拨动方向盘左侧拨片,就会获得 「快乐 10 秒」,高速上紧急超个车也更加得心应手。

赋予人类驾驶员最高权限

是 bimmer 的选择

众所周知,一个从一百年前就将就运动操控刻在 DNA 里的品牌, 如果  在这个时代还按着头告诉你 「好好开车,别信自动驾驶那玩意儿 !」,那么它大概率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时代所淘汰,毕竟,连赛车手通勤出行都会用到辅助驾驶(bushi)。

拥抱智能和科技是宝马这种穿越过无数周期的百年车企必备的 「狠活儿」。既然见过世面,那自然要为客户负责,有坑也要自己踩,比如「视线确认的自动变道」,我认为就是宝马给自己挖的一个「大坑」。

在高速和封闭道路环境下,时速在 60-180 公里/小时范围内,车辆根据前车速度、旁边车道后方车辆相对距离和速度及路况,给出变道超车建议,驾驶员需要看向左或右侧后视镜,车辆通过仪表盘上方的 DMS 摄像头识别驾驶员眼球动作确认变道意图,然后实现变道。

如果宝马不说,你可能很难从其他地方了解到,为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宝马的工程师要经历多少个996,才能多写出这 8000 多行  的  代码。

而结果呢?对一些 「已经过度信任辅助驾驶」的资深小白鼠用户来说可能只是个略显「鸡肋」的动作:「为什么还需要我确认一下呢?车不能自己变道么?」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不同路段反复试了一下午这个功能,最终得到的答案就是:体验做到了 95 分,还有准确度的提升空间,但换来的是  自动  变道的绝对安全。

或许你们觉得没必要,但宝马认为必须要有。因为在各种 「遥遥领先」的环境下,大家可能已经忘却了,目前辅助驾驶无论是技术还是法规仍然处于 L2 的阶段。宝马认为,交出控制权,不代表交出监管权,(在 L2 辅助驾驶阶段,驾驶员需要对车辆的行驶安全负责,随时在线准备接管车辆)。

我认为在现阶段,让驾驶员负责,其实就是宝马为客户负责,也正因此,宝马要不遗余力地去开发和完善类似这样的 「人机共驾」技术和体验。至少有了这项功能,宝马的车主不会像这样上热搜。

当然如果你坚信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宝马的  「保守」终将会让他们落后于时代, 不好意思  ,这次你可能要失望了 ,毕竟,中国的首张 L3 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是给了宝马(2023 年 12 月 14 日,宝马集团宣布搭载 L3 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在上海市正式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宝马或许会成为第一批在法规允许下,可以让你边开车边刷手机的车企。

在燃油时代的 「人车合一  」,在智能电动时代的 「人机共驾 」,从驾驶乐趣到安全责任,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企业的初心未曾改变。

豪华的定义在变

人性和情感的链接从未改变

当我们在聊  「豪华车」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五十年前的回答和五年前或许没有本质上改变,然而五年前的回答和现在则有着颠覆式的改变。当  「真皮、镀铬、甄选木纹以及老师傅匠心手工雕刻  」等等关键词被划到  「旧时代豪华」字典 后  ,「新时代豪华」又该被哪些元素 所  填充?

是大屏、虚拟按键,还是极简主义?这些只是形式上的  更迭 ,在宝马看来,人性和情感的链接才是诠释「新豪华」真谛。

所以我们在全新 BMW 5 系上才能看到艺术家光影魔力的数字艺术,通过一体式悬浮曲面屏以及内置 70 余颗 LED 以及 9 层结构组成的  环抱  式交互光带,动态呈现给用户沉浸式的座舱体验。如果说艺术能够赋予人类灵感和生命,那么被赋予数字科技的艺术正在通过声、光、影带给你一种全新的驾驶体验,这种体验是有温度的,而并不是为了让你在下班的路上多  「卷  」一次电话会议、或者迫使你焦虑地关注回家的路还要堵多久。

当然有的时候,技术的内卷也无处不在,宝马也不例外。都说彩电大沙发是标配,全新 BMW 5 系也会。坐在后排,除了 3105 mm轴距所能带给你越级空间体验之外,宝马把  「能卷」的悬浮式巨幕,也从 7 系「卷」到了 5 系 上 。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数字化浪潮下的产物。但在宝马这里,要做就得做到天花板级:8K 超清晰 31 寸巨幕,7680×2160 超清像素,不光有爱奇艺,还可以从华为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程序。另外配上宝华韦健的环绕音响系统,还有全景星轨天幕,妥妥的专属私人影院。

如果说硬件是基础,那么能否让交互在硬件上 「起舞」,考验的是一家车企对于场景的认知程度。

全新的 iDrive 采用「零层级」的原则,全新的扁平化设计,地图打底,与「巧控浮窗」形成组合,因为宝马很懂驾驶员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放在路面上,需要用尽量少的触控完成频次最高的交互任务。

如果你还嫌麻烦,动动嘴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形象来自中国灵感的全新 BMW 智能个人助理时刻在线等待回答你的问题,除了可以自然语义识别和交流,还会记住用户的用车习惯,提供符合不同驾驶场景的功能建议。同时还有 6 种表情可以传达 6 种不同的情感情绪,你猜 TA 是 INTJ 还是 ENFP?

结尾

在这个新品牌和新车型按天迭代的时代,我们似乎很容易陷入到内卷的焦虑和不安当中,往往这个时候容易迷失自我。这个时候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你会很容易发现我们真的只是时代的一粒沙。

自 1972 年的第一代 E12 车型诞生之初,再到克里斯班戈惊为天人的 E60,再到全新的第八代 5 系,有哪一代车型不是在动荡和争议之中诞生,而穿越周期唯一的方法,则是不断创新和突破自我,才能制造更多的可能性,一次又一次引领潮流,成为新标杆。

在第八代 BMW 5 系上,我再一次看到了宝马的勇气和自信。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宝马i5
标签: 海选导购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7万关注 | 2937作品
+ 关注
国内最好、最有趣的汽车科技媒体,致力于发现并推动更美好的未来出行生活。关注汽车科技、新能源、个人交通工具、新出行模式等。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