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悬崖勒马


当一家既有钱又有硬核技术的世界顶级科技上市公司,宣布放弃造车,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和启示也许刚开始。


悬崖下面还在苦苦支撑的入局者,终于不用担心一个庞然大物从高处落下,有灭顶之灾

不论是盈利的理想汽车,还是以智能驾驶标榜的小鹏汽车,及蔚来、零跑、特斯拉等等,甚至是一众传统汽车豪强和小米、华为这样下场造车的科技公司,都松了口气。

因为悬崖边的巨人已经悬崖勒马,只是往下瞧了瞧,笑一笑,转身奔赴新方向

2月27日,美国当地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在一场内部会议中,宣布决定“放弃电动汽车”计划,造车项目中的部分成员,将转至AI团队

这一消息迅速在全球范围引发轰动,丝毫不亚于当年苹果公司启动造车的“泰坦计划”,只不过如今成了“泰坦尼克”。

2014年,苹果造车计划启动后,该公司开始斥重金从谷歌、特斯拉、奔驰等公司,高薪招揽了一批电动汽车研发人才。

然而,设计、研发思路几经调整,耗费大笔资金之后,苹果公司已错过推出电动汽车最佳窗口期。

从秘密立项到Apple Car专利曝光,再到先后传出现代汽车、奇瑞汽车成为Apple Car代工厂的消息。

10年间虽然苹果汽车的发布时间被一推再推。但苹果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最赚钱的公司之一,它的众多革命性产品,对全球科技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是有着这样的背景,包括苹果汽车研发团队员工在内,恐怕不会有人想到投资近百亿元的项目,会胎死腹中。

不过,如果站在行业与资本的角度,看待苹果公司这一决定,选择“及时止损”,在造电动车上悬崖勒马,无疑是最优项。

或受此消息影响,苹果公司当日股价由跌转涨,报收182.63美元/股,上涨0.81%。似乎资本市场对于苹果公司放弃造车的决定,态度明确。

与投资者有相同看法的还有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他通过个人社交媒体表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

而小米CEO雷军在对此表示震惊的同时,借机为自家的 小米SU7做起了宣传。

1 止损背后

苹果突然离场,直接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放眼全球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需求正在严重放缓。

押宝电动汽车的各大车企,过去几年也纷纷因电动化转型致使盈利能力大幅缩水,以至于供需两端对于电动汽车的态度都在急转直下。

奔驰曾在2021年夏天宣布,将于2030年全面停止销售燃油车。仅不到3年,奔驰集团突然于近日宣布,放弃2030年全面转向电动汽车业务,并重新把重心放在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这种巨大转变,折射出当前行业现状并不乐观,存在问题。

「图片来源:梅赛德斯-奔驰集团2023年财报」

从奔驰集团2月22日公布的2023年财报不难发现,虽然全年净利润仍高达145.3亿欧元,但较上年的148亿欧元下降1.9%

奔驰预计,随着电动汽车需求降温,2024年汽车利润率将从2023年的12.6%降至10%,由此该公司下调了电动汽车销售预期

无独有偶,奥迪几乎是与奔驰同一时间宣布自己的燃油车停售计划。奥迪原本计划在2026年底之后停售燃油车,完全进入电动汽车时代。

可是就在2023年12月,奥迪同样选择放弃该计划,宣布将继续销售燃油和混合动力汽车

BBA当中,唯有宝马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燃油车,而是将电动汽车、燃油车并行发展,同时积极在氢能源领域寻求突破。

美国市场在高利率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下,电动汽车发展遭遇严重挫折。

有媒体报道,美国政府打算放宽汽车排放限制,给予汽车制造商更多过渡时间。

相关汽车制造商和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此前曾敦促拜登政府放缓拟议中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并指出对于美国主流消费者来说,电动汽车(技术)仍过于昂贵,而且需要更多时间来发展充电基础设施。

美国政府最早将于3月份公布修订后的最终规定,预计将放缓此前拟议的排放要求。

在新规定中,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产量占比将不到60%。新规一旦实施,对于美国的造车新势力来说,不是好消息。

Rivian和Lucid两家美国造车新势力目前遭遇车辆销售困难考验,并表现出对市场反馈的失望。

Rivian表示,将裁员10%,并由于其电动卡车市场形势更加严峻,预计2024年汽车产量将不会增长

Lucid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净亏损高达6.36亿美元,同比扩大35%,营收下降39%。虽然预计今年产量同比将有所增加,但也仅仅是计划生产9000辆汽车。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更是直接“补刀”:“没有沙特金主的支持,Lucid可能难以生存”。

虽然特斯拉已经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造车新势力,但特斯拉在实现盈利之前,也经历连续数年巨额亏损。

从2010~2019年,特斯拉累计亏损超过70亿美元。之后随着产能提升,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销量逐年增加,才在2020年实现盈利。

看到潜在竞争对手苹果公司放弃造车计划,马斯克已两次通过自己社交账号做出耐人寻味的回应。

他先是配上“致敬”、“点烟”两个emoji表情,似乎在致敬对手的同时,又长舒一口气。

毕竟,苹果公司离场对于已被其挖走超300位研发人员的特斯拉来说,终究是一件好事。

2月最后一天,马斯克借用一位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之口再次回应。该分析师通过列举数据表达苹果公司与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测试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显然马斯克对该观点十分认同,言简意赅表示“是的”。

截至目前,苹果公司官方还未就放弃造车一事做出公开回应,但就目前的行业状况,苹果汽车的选择相当明智。

虽然巨额投入或就此打水漂,但将工作重心转向人工智能,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或更有利于利润进一步提升。

2 中国新能源车企拼“生存”

不论制造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对于科技公司,造车自始至终都是重资产板块,前期投入少则数百亿。

苹果公司选择放弃,不仅仅是自己实现了“止损”,还令电动汽车行业的对手从中变相受益。

不只是特斯拉,还有前文提到的中国新势力们——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们。

对投资者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苹果公司不会出现在汽车板块中,一定程度上给已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数年的“蔚小理”,更多生存空间。

试想一下,Apple Car如能落地量产,凭借“Apple”这个商标的影响力,无疑将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从供应链到生产制造,再到营销、售后,或将是颠覆性的,就如同:iPod、iPhone、Mac对于个人电子产品的影响。

然而,包括苹果公司在内,诸多实例一直在告诉我们,汽车产业不仅仅是把车生产出来这么简单,科技行业过分低估了进入汽车产业的难度。

这也给相当一部分对电动汽车颇为执着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带来警示。就像2023年《汽车K线》专题文章《新能源汽车趋势之变》系列分析的那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口,已经改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2月29日发布的《2024年1月份全国新能源市场深度分析报告》中,对不同燃料类型市场占总体市场份额的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今年1月,燃油车(ICE)占比回升明显,达到67.2%,达到近9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纯电动汽车(BEV)占比由去年12月的25.3%萎缩到18.5%,不仅明显低于除去年1月份16.5%外的其他各月占比水平,甚至低于2022年3~12月电动汽车的占比表现。

反倒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表现,依旧维持在占比14%以上,并进一步缩小与BEV车型之间的差距。

虽然《汽车K线》同样认为在可预计的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车型市场份额依旧会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相对于PHEV车型市场占比的快速增加,BEV车型出现类似于欧美市场遇到的增速严重下滑的趋势或许也会在中国市场出现。

在中国各家车企都在全力扑向新能源的背景下,在电动汽车板块,竞争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即便在2023年“高枕无忧”的比亚迪,2024开年首月的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也出现了波动。

为了重新夺回王座,比亚迪2月19日宣布旗下两款插混车型新版本上市,起售价较之前版本下降2万元,直接喊出“电比油低”的宣传口号。

随后,为了市场份额,不少车企相继推出了应对方案,当然依旧是降价。龙年春节假期刚过,比亚迪就直接将“价格战”推向又一个高潮。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庞大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矛盾,将带来更激烈的价格战。

车企在利润与市场份额之间,很难取得某种平衡。为了保证产品规模拉低成本,维持自身生存,绝大多数车企都会选择牺牲利润保份额,由此造成的结果便是“价格战”持续升级。

3 Views of AutosKline

市场环境愈发严峻,重仓新能源板块的中国车企将面临巨大压力。近年,曾遍地开花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接二连三破产、倒闭、重组。

爱驰汽车、威马汽车以及最近宣布停工的高合汽车,已经给后来者予以警示。毫无疑问,汽车产业对于后来者并不友好。

雷军“二次创业”选择造车,是否能真如他个人所期待中的那样为用户奉上一辆好车还不得而知,但苹果公司造车计划的半路夭折,显然又给雷军甚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敲响警钟。

反观华为,在风口不稳之时,选择幕后“操盘”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站到科技公司的视角上,此时继续入局汽车产业还是如苹果公司这般转向人工智能,到底何种选择更加适合或者说是更应倾注心血?

回想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度较高,在全球“缺芯”的情况下,中国车企无奈被芯片“卡脖子”。虽然这一问题得到缓解,但想根本性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苹果公司转向的人工智能领域更是如此,而且会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汽车或会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

科技公司与其倾注重金造车,倒不如潜心研究人工智能。而有着强大研发与资金实力的中国车企,深入人工智能领域未尝不可,以防有朝一日再被“卡脖子”。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米SU7 Model Y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3202作品
+ 关注
汽车K线编辑部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