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蓝图变为现实:王传福给新势力们上了一课

在商业世界中,设计一个复杂的蓝图不难,难的是如何一步步落实,这要求创始人必须拥有强悍的战略操盘能力。

在汽车行业,既有宏大的商业蓝图设计能力,还有顶尖战略操盘能力的,有一个典型代表,他就是比亚迪的王传福。

为此,本文将重回比亚迪造车的初始现场,深度剖析王传福面对困境的三次关键抉择。

01 电池业务鼎盛时,进军汽车行业

王传福面对的第一个关键抉择是为什么要造车。

我们都知道,王传福1983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1987年保送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5年后,29岁的王传福向表哥借了250万元,创立比亚迪,生产手机电池,凭借质优价廉的产品优势,创业7年后,比亚迪就在港股上市,期间每一年几乎都是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帮助投资人取得了巨额的回报。

但是2002年,就在电池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王传福决定造车,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基金经理甚至开始疯狂做空比亚迪的股票。

这时候,如果换做是你,还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吗?压力如此巨大,你至少会怀疑一下自己的想法,大多数人恐怕顶不住压力,就直接放弃了,毕竟很多事情前景不明朗,谁又能拍胸脯说,自己的观点一定是对的?

但是36岁的王传福没有退让,他的思考逻辑如下:

首先,比亚迪所处的手机电池市场门槛不高,迟早会迎来血腥的价格战。

其次,一部手机就算配两块电池,利润也非常薄,增长空间也不大。

所以,必须要赶在电池业务萎缩之前,找到新的市场空间。

基于这些思考,王传福其实有三个选择:

第一,继续扩大产量,主动发起价格战,卷死竞争对手,震慑后来者。

第二,进军手机产业,去做手机其它零部件,毕竟当时的手机市场还在快速增长。

第三,找到一个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进行长期布局。

如果换做一般人,一定是选择第一和第二条路。但王传福不一样,他选择了第三条路,而这个“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就是电动汽车。

他之所以不选择前二者,主要是两点原因:首先,电池做得再好,也只是手机的一个非核心零部件,你的命运终究是由别人支配;其次,如果进军手机产业,免不了和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巨头竞争,这就脱离了自己的核心业务,胜算不大。

而他选择汽车业务,逻辑也很清晰:

首先,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就是电池,是比亚迪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

其次,一台电动车对电池的使用量是手机的1000多倍,市场空间巨大。

最后,当时国家已经完整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方案,国家支持,心里有底。

由此,我们能看到王传福在比亚迪发展的关键时刻所作出的战略选择,绝不是什么热做什么,什么赚钱做什么,更不是胆子很小,只能死抱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发,主动出击,去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对此,王传福曾总结出这样一句经营哲学:“企业如同生命一样,经受不住一项业务的衰退,和另一项业务兴起之间的时间间隔,他们在核心产业衰退之前,必须毫不迟疑地去创造新业务,也就是说你不能等到你业务不行了再行动,更不能在现在的局面之下去挽救一个本就不行了的业务。”

02 从0到1,怎么破局?

造车的战略方向确定了,但万事开头难,比亚迪是汽车行业的初学者,从0到1,怎么开始?

首先,比亚迪在2003年收购了秦川汽车。

秦川汽车最早的产品是和日本铃木合作生产的经济型轿车奥拓,而它自己的产品,名叫 福莱尔,2002年就卖了一万七千台,成绩中规中矩。

此时,王传福有三个选择:第一,继续生产福莱尔,先把怎么造车搞清楚;第二,直接造电动车,哪怕不盈利,也可以靠融资或者其它业务活下去;第三,一边造燃油车,一边造新能源车,但这么做战线太长,投资巨大。

王传福选择了第三条路,他在一年时间内,就发布了五款新车。

第一款,朴实无华的F2。

第二款,旅行车F4,要知道直到今天,旅行车的市场也不大,比亚迪在20年前就敢推出这样的车型。

第三款,纯电动出租车EF3,据说当时的续航能达到350公里,还有专门的充电桩。

第四款,是一款油电混合动力轿车,福莱尔HYBRID-S,四缸发动机,搭配永磁同步电机。

第五款,是一款贴满了李小龙车衣的Dragon Car。

但不幸的是,这五款比亚迪自主设计的车全部失败。

没错,进军电动汽车产业,弯道超车,蓝图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比亚迪当时的车用电池技术完全不成熟,插混技术不但成本高,价格还贵,市场接受程度非常低。

这时候怎么办?是咬牙开发技术吗?这是必须的,但是长期没有现金流,企业能撑住吗?

此时,王传福选择在投入技术研发的同时,大胆抄作业。谁卖的好,我就抄谁。2006年,外形和性能酷似丰田卡罗拉的比亚迪第一款燃油车F3上市,7.38万元的售价只有卡罗拉的一半。

这是一款极其成功的产品,上市半年后,F3月销量就突破3万台,创下当时自主品牌单车型月销记录,给比亚迪带来16.5亿元的营收。

这时候,想必有人就会问了,说好的创新精神呢?怎么只知道抄袭啊?实际上,这么说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比亚迪那五款过度超前的创新,并不是正确的产品战略,相反,当时消费者的需求是,我买不起正版卡罗拉,就算买个山寨的,有总比没有强吧,所以,F3的产品战略就是正确的。

可见,所谓创新,不是单纯上技术原创,必须兼顾用户需求和企业核心能力。

总结来说,造车初期,比亚迪以极低的成本快速试错,然后借鉴市场上的爆款产品,先活下来再说。

03 产品屡战屡败,怎么解题?

2006年,比亚迪再次冲击新能源市场,推出纯电车F3e,这款车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能达到300公里,但这是在每小时40公里匀速状态下的测试,而且价格是燃油版的3倍。可想而知,这款产品彻底失败了。

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车型F3DM,售价为14.98万,但这款车动力不行,加速度也不行,不出意料地失败了。

先后两款重磅新能源产品的失败,让比亚迪饱受质疑,不要说在2008年,即便是在8年后的2016年,吉利、长城的高层依旧在公开场合质疑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认为新能源不过是昙花一现。当时王传福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失败不可怕,屡战屡败才可怕,这会严重挫败团队士气,这时候怎么办?

此时,王传福的解题思路是,转向商用车,所谓商用车是指ToB的汽车业务,如9座以上的客车货车、出租车等等。

2010年,比亚迪研制出了首款纯电大巴K9,在深圳率先投入使用。

2011年,比亚迪纯电出租车E6,开始在全国投入使用。

2013年又提出了7+4全市场战略布局,7代表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4代表仓储矿山机场港口,看到没有,几乎都覆盖了全部的用车场景。

2015年,比亚迪在伦敦首发了电动双层大巴,签下了65亿元的大单。

为什么转向商用是让比亚迪活下来最关键的一着棋?

因为电动车在城市公交领域,在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下,发力难度低,而且公交车运营着固定线路,充电网络容易建设,此外,出租车和公交车载客量肯定比私家车大得多,这为日后私家车电动化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点像“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王传福的特质,那就是战略定力强,且战术非常灵活,整个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

04 至暗时刻,比亚迪梭哈闯关

最后,我们来看比亚迪黎明前的至暗时刻。

2019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转折点,只是当时的各方深处局中而不自知。

由于当年政策补贴下滑较大,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停滞,众多造车新势力面临灭顶之灾。虽然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市场,但各种骗补层出不穷,造出来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补贴生存,缺乏市场生存能力。

响鼓还需重槌,为了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活过来,政策选择给中国市场引进一条鲶鱼。比亚迪最大的竞争的对手,特斯拉来了。对于那些靠补贴生存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特斯拉不是鲶鱼,更像一条鲨鱼。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开工,当年12月30日,第一批Model 3就开始交付。

特斯拉当然也是不负众望,上来就给了中国市场一个下马威,2020年元旦,特斯拉发布公告,国产Model 3基础车价从35.58万元下调至32.38万元,加上补贴,Model 3售价为29.905万元。这个定价的意义在于,特斯拉以这款拳头产品,从正面挑战BBA,冲击传统燃油车长期霸占的豪华市场,属于电动车的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电动车由此正式从TO B进入TO C时代,比亚迪等待很久的新能源大潮终于出现了。当然,这既是机遇,也是风险。

机遇自然不必说,风险就是,比亚迪已经没有时间再继续磨磨蹭蹭了,必须把几十年来,压箱底的核心技术全部拿出来,一把梭哈,而窗口期过了,等待比亚迪的,就是万劫不复。

要知道,当时的比亚迪,仍旧不被市场所看好,许多人认为,比亚迪分分钟会被特斯拉打垮。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那时,比亚迪王朝系列产品基本会分为三个版本,燃油、混动和纯电,有时候高低之间的价格相差能达到两倍,那么多版本,先不说消费者选择时的困难,就说消费者心智中的比亚迪,印象就非常模糊,你到底擅长什么?

比亚迪一直鼓吹新能源,却在大量卖着燃油车,要说比亚迪新能源厉害,售价却是燃油版的两倍,插混昂贵也就算了,平常用油耗还高,续航也不行。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就在危急时刻,2020年3月,比亚迪发布了创业25年来革命性的刀片电池,磷酸铁锂一举扭转了相对于三元锂电池的弱势地位。随后,2020年7月12日,比亚迪汉上市,全系搭载刀片电池,车长4.98米,四驱高性能版百公里加速度3.9秒,最低续航550公里,价格区间21.98万到27.95万元。

比亚迪汉,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电中级车,当时只有纯电版,没有燃油版,王传福的产品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用一款高档次的产品,直接代言刀片电池。

幸福来得特别突然。自从上市之后,汉的月销量就没有掉到4000台以下,好几个月份销量做到了1万台以上,产品供不应求,订车等待周期3个月起,直接把汉的产能刷爆。

继汉之后,2021年1月,比亚迪又推出了第四代的DM—i超级混动技术,成为了比亚迪引爆新能源市场的核武器。

在此之前,比亚迪苦心研发的磷酸铁锂,插电混动等核心技术,长期被市场视为鸡肋,但无论外界如何嘲笑,王传福一直把它们作为核心技术坚持研发,完全不受到外部干扰。王传福的战略定力可见一斑。

2023年8月,在比亚迪第500万台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王传福回忆往昔,一度哽咽:

“......但我还是拍板,要继续做,插混路线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即使走错了,我也认。可以说所有可行的路线我们都试了一遍。直到2020年,比亚迪在插混专用发动机、电混系统,插混专用刀片电池三大核心技术上迎来了突破和应用。”

听闻此言,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如今,在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热梗,那就是在李斌或者雷军的微博下,不少网友给他出主意,俗称“教他做CEO”,吃瓜群众的意见,当然不必理会,但王传福如何一步一步把蓝图变为现实的经典案例,各大车企在残酷内卷的当下,真的不可不察。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汽车人物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565关注 | 1541作品
+ 关注
为大家提供新能源汽车的最新产品介绍、智能互联最新技术、汽车分享的最新模式,一切新鲜、有趣、有料的咨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