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海外车企不“卷”电动车了?

新年伊始,国内多家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扎堆发布新车,像最近比较火的有理想MEGA、 奇瑞iCAR 03、2024款极氪001,还有像仰望U9这样的百万级超跑。然而跟国内纯电市场欣欣向荣的景象完全不同的是,多家海外车企表明推迟纯电计划,重新考量“电动化”进程,换句话说就是不跟咱们“卷”了,要实现燃油复兴。

相信大家都看到最近的新闻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由于梅赛德斯-奔驰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并未达到预期,公司已调整先前制定的计划,2030年前不会在主要市场全面转为电动汽车销售,并计划到2027年推出一个全新的内燃机车型阵容,使其延续至2030年。”

这里有不少网友误解,梅赛德斯-奔驰并不是要全面放弃电动车,而是暂缓推进。三年前,康林松在由特斯拉引领的电动化转型大潮下,定下了梅赛德斯-奔驰全面电动化的转型目标,即到2025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50%。到2030年,梅赛德斯-奔驰将提供全面电动化的产品阵容。

现在来看,当时也可以说是别无选择,因为当时欧盟制定了取消内燃机的政策。此前,康林松在接受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的采访中表示:“We are very confident in our aggresive goal of being able to go all electric on the way to 2030.”(我们非常有信心实现到2030年实现全电动化的宏伟目标。)

然而事实证明,All in电动化不行。官方数据显示,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销量累计约249.2万辆,同比增长1.5%。虽然2023年EQ家族电动车实现了61.3%的增长率,但实际销量仅为约24万辆。与此同时,PHEV车型的销量更是大幅下滑了12.5%。数据永远是最能真实反映市场的,面对这样的数据,梅赛德斯-奔驰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

在最新公布的计划中,梅赛德斯-奔驰表示将在2030年后继续推出内燃机车款,以满足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这一决定意味着,消费者仍然可以购买到内燃机的奔驰车型。当然,梅赛德斯-奔驰也清楚的明白电动车是未来趋势,因此在未来的车型中,纯电车型仍然会占据一定的比例。为了降低电动车的制造成本,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在2024年推出的新平台MMA上实现30%的成本降低。这一平台将兼容内燃机和电动车型,从而实现零件共用和生产线共用等优势。

其实不仅是梅赛德斯-奔驰一家推迟纯电计划,今年2月,捷豹路虎首席执行官阿德里安·马德尔(Adrian Mardell)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公司将延长纯电动车型的开发周期,并将加快生产更多插电混动车型。原先在5年内推出6款电动车的计划,将缩减至4款。

另外,在去年12月,奥迪新任CEO高德诺(Gernot Dollner)表示:“短期内将继续推广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放缓纯电动汽车推出的速度。”根据奥迪品牌之前的规划,到2026年推出20款新车型,其中一半产品将是纯电动车型。

福特则更早一些,去年10月27日,福特汽车宣布推迟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投资计划,其中包括和SK On合作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并且削减纯电SUV Mustang Mach-E的产量。同时,福特汽车此前还透露,预计2024年,福特汽车的电动化板块将亏损50亿至55亿美元。所以福特也不得不重拾内燃机市场,或者寻求能更迅速盈利的小型电动汽车。

相信很多车迷也在关心丰田章男的动态,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仍然可以代表丰田的风向。丰田章男向来坚定纯电、燃油、氢燃料、混动的多技术路线。最新消息显示,丰田章男借2024年东京改装车展再一次发声,明确丰田仍将继续生产内燃机,并且已经启动了开发新型内燃机的项目,纯电动在未来只占全球的30%。对于丰田的未来,丰田章男坚信“电动汽车不是唯一途径”。

我觉得之所以海外车企会有这么大的变动,主要还是受全球市场的影响。首先来看中国市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这也促使我国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的疯狂“内卷”,除了价格优势以外,恨不得每一辆新车都是L2+智能驾驶辅助、零百加速3秒多,并配备冰箱、彩电、大沙发。

传统车企,无法及时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想当年都是进口为王,最差都要买合资的时代,传统车企始终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但是,随着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消费者早已转变了购车思维,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逐渐成为首要考虑目标。正如,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所言:“当下国产车广受欢迎,靠的不是低价倾销,而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技术创新和过硬品质。”

反观欧美市场,经过政府补贴退坡以及新鲜感过劲儿以后,欧美消费者逐渐对电动汽车需求降温。而且,在欧美市场普遍电动车都比燃油车要贵,汽车市场调查机构JATO Dynamics的报告显示,欧洲平均电动汽车价格为6.6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2.1万),美国为7.1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1.5万),可谓高得离谱,而这个数字在中国只有3.2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6万元)。

此外,中国市场在大面积建设补电网络、换电站,甚至在买车时还附送免费的充电时长,包括错峰用电等等。从使用层面来看,开电车在中国是省钱的。但是在欧美国家,电动车的日常花销更大,除了能源紧张以外,不限速高速也让电动车的冬季续航“打骨折”。所以,现在许多欧美消费者都换回了燃油车。

综上,现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也不能说是弯道超车,只能说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轨道。相信中国的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们,都可以乘上这辆快车。而且,相信未来在全球市场,燃油车仍然能有自己的第二个春天,包括像氢燃料这样的清洁能源,也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就像我始终认为:“新能源≠纯电”,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应该有更多的探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万关注 | 1014作品
+ 关注
《驾道drivestyle》是一本以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出发点、高度重视文字和视觉品质的汽车类杂志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