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头上热搜 小米SU7故弄玄虚 造车可不等同手机

三天两头上热搜 小米SU7故弄玄虚造车可不等同手机

都说造车难,造好车更难,当新能源汽车的到来,这一切似乎变得简单了很多,无需发动机、变速箱的驱动的新能源汽车,让很多有造车梦想的人有了可乘之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维持运作,造车不再是不着边际的事,可谓是一举多得,即可梦想成真还能名利双收。可是除了所谓的“遥遥领先”,到底有多少货是自己的,却只字不提。

实际上,有梦难圆的也是比比皆是,起初的造车新势力哪个不是信誓旦旦,可结果呢,活下来的又有几家,经历了市场的洗涤,大浪淘沙后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尚且甚好,其余的也是举步维艰,在生与死边缘垂死挣扎,包括理想汽车看似有那么些所谓的利润,一旦销量跟不上,资本运作得不到回报,随时有灭顶之灾,前一阵子,就有爆料说理想降价,同时也更换了电池,保持利润牺牲品质,是不是有偷工减料之嫌。

内卷让部分新势力逐渐边缘化---

市场竞争加速了部分车企边缘化,要想在存量市场求生存,没有点能耐是难以为继的,就拿蔚来、小鹏、合众哪吒、零跑等车企来说,发展这么些年,没有一家是盈利的,还处在烧钱阶段,要不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起步较晚,这些车企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比亚迪开年打响降价第一枪,实则为了生存明哲保身,又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同时让部分品牌吃不饱,长此以往被淘汰也是十之八九。反之,比亚迪秦降价,说明还有利润可言,还有降价的空间。再说了,315那天,杭州问题车就有很多比亚迪秦车主抱怨质量问题,便宜真的有好货吗?


论造车,还得有造车根基的,尽管比亚迪有电池的优势,在造车路上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品质品控还是难以让用户信服,说白了,门外汉造车水准可见一般,又没有造车底蕴和调校水准,靠仰望品牌来给提升品牌形象,证明是可以造好车的,来打消消费者心目中的低端化品牌形象。

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是对的,减少碳排放对空气污染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就目前而言,电池的生产和回收处理势必会很麻烦,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加入,问题会更多,需要大量的电池,污染且不说,发电产生的环境污染这就不是污染了吗,这是不言而喻的,尽管有风电光电的支撑,那也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的,毕竟我们还是主要依托于煤发电。

再次是,新能源汽车需要庞大的基础基建设施,如充电桩、换电站,这些设施覆盖率不高,要维持正常的供需,需要大量的场地来建设,且费用高昂,庞大的投入,基建设施是国家补贴建设还是车企自己承担呢,发展起来再来解决后面的事对吧。所以,纯电车型一直都不入主流,相比插电混动增程式才是受用户青睐,可是问题又来了,混动技术及调校是很多新能源车企所不具备的。

倡导工匠精神---

那么,插电混动增程式会普及,也会成为内卷的方向,这对于很多新能源车企来说又是个麻烦事,毕竟混动需要发动机与电机的配合,混动技术和调校需要造车功底的,再不济,很多新能源车企是不具备生产发动机生产能力的,这与传统的车企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其实在混动技术方面,上汽荣威可以说是混动里的鼻祖,早年的e550车型,还是很香的,随着混动技术的升级,赋能荣威D7车型,那是非常棒,性价比高,座舱内饰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调校水平技高一筹,插混车型平顺性很好。

这些都不是新能源车企所不及的,更不是玩互联网玩科技的这帮人能玩出来的,所以,新能源车企只有玩纯电车型,提高智能算法,智驾等提升情绪价值,去车化演化趋势愈演愈烈。这不,小米SU7车还没上路,故弄玄虚网络上玩得是风生水起,一个定价之事就能三两天头上热搜,不就是个定价嘛,玩“噱头、肇事”本领那是真的有点手腕的。

病毒式的营销手段接二连三,事实上,造车技术以及核心零部件都不是自己的,凭借有着不错的设计,打造的高品质就一定好吗,不见得吧,再说了,电车是没有灵魂的,除了那种无级变速带来的快感,那些虚头巴脑的车机系统、智能系统就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吗?尤其是外观设计,不都是模仿油车而来,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把年轻人忽悠的团团转。


造车需要工匠精神吗,没有系统的耕耘,这车能造好吗,毕竟几万个零部件集成在一台车上,没有扎实的根基,集成和调校都是问题,毕竟要用底盘悬挂、制动等等,没有两把刷子是无法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特斯拉的案例会少吗,比亚迪汽车自燃的车型会少吗。

一群完全不懂汽车的人在造车,至少在笔者看来是不靠谱的,尤其是承诺什么终身换电,这些所谓的承诺你信吗,做起来了都好说,做不起来呢,不就是一句空话嘛,日后谁来负责。甚至还有所谓的专家说,燃油车自燃的概率要比新能源汽车高得多,这是专家还是“装家”。


风口上,新能源汽车会层出不穷的涌现,比亚迪挣得锅满瓢满的,并不代表后来者可以。长远来看还是传统车企更为靠谱,一方面有油车支撑,加上在造车具备雄厚的实力,以及对造车的严谨性也更为靠谱。就目前而言,新能源汽车从今年的1、2月销量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小米SU7的到来未必是好时机,加上定价过高的话,销量肯定达不到预期,3月底见分晓。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米SU7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01关注 | 599作品
+ 关注
媒体行业的老黄牛守望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