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相致敬到纷纷获奖,还是原创设计才能代表中国实力

红点奖作为行业公认的世界三大设计奖项之一,以往也有零星的中国品牌获奖的身影。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露出的红点奖名单中,至少有6家中国车企在榜,印象中比以往每届所有获奖车企的数量都多,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设计史无前例的高光时刻。


中国设计,如何变得这么强了?



从4月3号开始,大概是在红点奖结果刚通知到获奖者后,车圈就诞生了一波官宣获奖潮。第一个官宣的是吉利,随后东风,名爵,智己,昊铂,小鹏…一众友商也争先恐后地发布获奖信息。


这么多中国品牌获奖的背后,也体现着中国汽车行业与日俱增的原创设计能力。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这些不为走捷径的短期利益所迷惑、以原创设计践行长期主义的品牌,让世界知道中国设计真正的模样。


相比只想靠致敬模仿获得老百姓认可的品牌,这些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原创能力的品牌,显然更值得尊敬,也总算为中国设计正名了。近年来,自主品牌纷纷迈入原创设计时代,也得到了国内外市场和行业的正反馈,是件鼓舞人心的事。


不过,宣布获奖结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自从吉利 银河E8第一个发布了红点获奖的消息之后,其他品牌也开始陆续跟随和“致敬”,连排版和背景都没换。


“致敬获奖海报”的现象,也体现了有些企业想跟风卷传播节奏,但又没做好足够准备的窘状。发现了么,想做到真正的原创,你得早点让自己的作品问世——端正态度之余,比的其实是谁跑得更快。



前两天,智己CEO刘涛发出了“难以理解小米汽车从干平台到造整车仅用3年时间”的疑问,其实也体现了当前中国品牌卷出来的速度,已经让很多置身局中的人都来不及回味。



雷军回应说新势力的快和组织效率与决策流程息息相关,也点出了中国汽车行业快的关键。


但这话也稍微绝对了点,其实一向靠效率杀出血路的老牌车企们跑得也并不慢。


就拿当下最火的800V平台来说,从2019年保时捷Taycan发布开始,短短2年后,比亚迪、吉利、长城、广汽埃安、北汽极狐、东风岚图等车企开始率先推出800V产品,然后是小鹏、理想,以及现在的小米和接下来的蔚来等。


再比如从概念设计到量产转化的路上,中国品牌也早于欧美传统豪华品牌,率先将一体式发光格栅量产落地。



吉利曾对外介绍过银河E8光之涟漪的开发过程,面对既提升成本又提升制造难度的设计想法,工程上的难点自然不用多说。为了方案快速高效地落地,设计团队将仿真件的制作周期压缩,并在期间做了40余次的设计优化,目的就是要通过效率解决创新的瓶颈。


这种追求极致效率、从而推动创新的底层逻辑,也让中国品牌在世界战场上强的可怕。


去年,中国品牌海外出口同比增长57.23%,火速拿下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各家车企也在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各个维度迅速开展了大量全球化布局。


截止目前,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等都大力进军欧洲,并快速推进海外车型落地和全球化汽车生产效率。



当然,除了提高全球化生产的效率,也有人在迅速捕捉不同时差的美、分秒必争地建立全球化设计视野。从2022年8月开始,吉利用不到半年时间在米兰建立了全新设计中心,招募了来自劳斯莱斯、迈凯伦等国际品牌的设计专家,并与国内的设计中心高效互补,以昼夜交替的工作形式用尽24小时的每一秒。



发足狂奔的全球团队,促成了吉利银河E8先后获得美国IDA设计大奖、德国iF设计奖、MUSE设计奖铂金奖以及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等国际奖项的认可。这些认可也实打实地转化为了吉利飞速增长的销量——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车海外出口销量达到8.7万辆,同比增长66%,增速位列国内第一。


相信没有人生来拒绝原创,只是原创往往属于那些有能力率先让好作品问世的人——你看到的是中国品牌集体拿下红点大奖、出海销量节节攀升的一个个高光时刻,看不到的是他们在幕后争分夺秒、迅捷奋战的身影。



都知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就像获奖海报发布时间也有先后之分、发布内容也有原创与模仿之别,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有些人能快,有些人就是快不起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有成绩的背后,都是在平时就历炼出的效率至上的开发体系使然。


就像马斯克在删繁就简与杀伐果断中靠“现实扭曲力”来激发团队斗志,只有让整个组织快起来,让整个流程快起来,设计创新的速度才能真的快。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李想在意识到MEGA折戟背后的问题后,短短几天内迅速开启矩阵型组织2.0升级,将CEO办公室正式更名为“产品与战略群组”,车型PDT团队并入产品线,同时成立GTM团队,让车型产品定义与商业落地更紧密,避免如MEGA价格偏离市场预期、销售目标失衡的情况再发生。


再比如前两天阿里改革一周年之际,马云写了一封让股价上涨738亿的内部信,以“致改革 致创新”为题,充分肯定了蔡崇信过去坚决的组织变革行动,包括为了回归用户价值,测试接入微信支付主动拆除壁垒,而非一味追赶KPI、超越对手;还有相信年轻人,对年轻团队充分授权。


以及前文提到的吉利,这两年也在离创新最近的设计端进行了多轮流程变革,通过提升设计全流程的工作效率、增强工程可行性分析能力等以保持设计多样性、单一项目引入多轮用户调研以避免设计自嗨等动作,将整车设计周期压缩,同时又尽最大努力确保忙中不会出错,创新没有偏离用户的真实需求。


“好的设计是要超越用户对需求的预期,但只超越一点点,这是我们的目标。” 吉利提倡,不蔑视用户的需求,也不将用户神化,这是他们的设计准则。


当然了,革旧从新的体系优化有多难,只有亲历者们才了然。反人性、抗熵增的事儿,能有什么正向的体验与反馈呢——就像马云那封信里说的,改革和创新之路从来不会掌声相伴,因为改的是我们最喜欢的坏习惯,革的是既得利益。


所以想快的人很多,但最终能承受住相应代价的却寥落星辰。



过去,中国品牌的开发逻辑总是别人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从不会去挑战尚无先例的事情。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挑战惯例,自我革新,并以中国原创设计为全球汽车设计开发带来新的思考与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了快的必要性,也逐渐掌握了快的小窍门。


口水仗也好,抄袭战也罢,都是无限内卷、以快为上的行业现状的映射。无论有意无意,车企在方方面面卷起来,对行业与用户来说都大有益处。只要头部车企起好带头示范作用,其余玩家保持好正向健康的节奏,再跑几步,赛场上就没西方品牌什么事了。


集体拿下红点奖只是开始,相信由东方设计大咖们给西方品牌评奖的日子也不远了。


当然了,前提是咱得端正态度走正道,建议奉行拿来主义的选手还是别参赛了,你可能连药检都过不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974关注 | 299作品
+ 关注
聚焦出行领域的设计体验与科技变革,20万+车企从业人员/供应商/设计爱好者/车主用户关注 不止聊设计,分享新出行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