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新世代设计,为何不能带偏设计节奏

  随着北京车展的开幕,全球各个车企都在努力将自身的新车、新设计展现出来。这其中,宝马带来的新世代概念车,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不仅体现在,新世代概念车被放置在宝马展台的C位上、更由于新车的设计变化不同寻常,使人们不能不更多地关注这款新概念车。同时,也说明了宝马对新概念车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很显然,人们关注着宝马新世代概念车还在于,即将在2026年投产的新车,如何引领未来;又要看这款新设计,究竟是有哪些不同的理念,以至于让宝马在宣扬上如此高调。所以,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成为焦点制造的情况下,宝马面向未来的态度与新概念车的走向,自然是举足轻重的。

  或许是车展最大的效应就是比较的缘故,消费者自然不会轻易的相信车企口号中的引领之说!更愿意通过自己的眼睛与心灵,来看变化的程度、与感受变化带来的特点。所以,宝马要通过概念车引领未来设计,就必须在设计上有说服力、在技术上能一骑绝尘,而不是一厢情愿自嗨!



  新概念车设计为何变化有余、设计不足

  作为最引人入胜的概念车,可以说是这届北京国际车展的一大亮点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宝马早早的就通过一波波宣传使人们相信,新概念车能够引领时代;还在于,宝马的现实增长,也颇让宝马能够说话底气十足!

  然而,仔细审视宝马新世代概念车带来的设计效果,还是没看到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尽管,企业不断的说这款新概念车设计,是将继承与创新演绎到了极致,也只能是企业的一面之词。因为,从设计整体变化、到符合时尚需要的新特征两方面看,宝马新世代概念车,仅仅是变化有余、而设计不足。这样就容易让消费者感觉到,整车几乎哪儿都进行了改变,唯独设计的吸引力有些差强人意!

  作为新世代概念车的基础设计,很显然,在整体结构与细节处理,都有了不同于宝马设计的新变化。一方面是前脸造型,从以往的层次丰富、变成了简约的船头型突出面,并同时将发动机罩,以反向的凹凸呈现出来,这样就使宝马新设计,达到了颠覆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宝马新世代内饰,也充满了极简的卡通是效果,虽然方向盘有了与众不同的设计,但是否实用、是否让消费者在使用上感到不利的视觉影响,确实是需要商榷的。而这些在设计中给出的变化,也只有到现实应用中被认可,才是宝马可以引领未来的关键!

  宝马新技术变化如何,也只能走着瞧

  对于新概念车带来的影响,也需要从技术上加以解读。这不仅是因为,新技术必须拥有独到的技术特点;还在于新制造所面对的竞争,绝非想象那么容易。所以,宝马全新的概念车要量产、甚至在中国市场优先推出,就更需要拥有设计变化的同时,也要形成最好技术特点才成。

  作为宝马新世代概念车,推出的关键词是“高效”。其型搭载的第六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技术的电驱系统,充电技术平台可提高到800伏,使其充电速度不仅可提高了30%,续航里程也能提高30%,从而使整车效率增高25%。这样的新技术变化,显然不能与设计的革命性同日而语,但能看出,宝马要退的新技术,确实有了核心的内容。所以,在技术并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要想在量产上一骑绝尘,恐怕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该说,宝马之所以推出概念车来影响新能源制造,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过去,宝马就曾推出过i8与i3系列引领车型,当时都是以设计著称,但在些新产品推出了数年以后,不仅让i8推出了市场、更看到了其它新能源车的销售不理想。所以,如果这一次宝马不能推出更以震撼的技术,新世代概念车要想呈现的引领模式,自然是难上加难的。



  宝马设计新变化到量产还有多少阻力

  从这款宝马新世代设计概念车就可以看出,变化的突出确实甩了其他竞争对手好几条街、同时也甩了自己现有车型几条街。如此一来,宝马新设计要想真正做到引领,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要面向未来,如果没有了设计的底蕴的补充,自然就是空中楼阁;二是新设计只求表象华丽,远原不符合汽车自身的设计要求的,自然就需要在量产时多考虑消费者的要求才成。

  因为,在设计概念到量产整车之间,还存在着转化的问题、更有消费者满意度的问题,都可以说是考验宝马新世代车型能否顺应市场行情的关键!所以,宝马要短时间内就推出新世代量产车,不仅要克服i8停产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更要舍去企业喜欢双标带来的新问题,这些无不是横亘在从概念到量产路上的客观阻力。相信,宝马要抓住未来的雄心很大,自然不会让这些问题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客观地讲,宝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优势,就是操控性极强、品质极佳,这样的印象几乎影响了一个世纪。而今,在新能源制造转型阶段,宝马要通过变化,来找回上个世纪的感觉,虽然不易,也并不是不可能。这就需要宝马能更务实、更具亲和力的对待消费者,这样的变化才是比什么都更重要的......


                                                                         凌 然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865关注 | 472作品
+ 关注
汽车研究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