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不只有「中年大叔顶流」

前阵子读了本书,名为《手机战争》。里面有一些熟悉的「大人物」。

篇幅多的:任正非、余承东、雷军……篇幅少的:周鸿祎、贾跃亭、董明珠……如今都在汽车圈团聚了。 

任正非以前“不造手机”,现在“不造车”;董明珠已经在直播间挖呀挖了好久,早已无人关心她造车的旧坑如何填。最近的消息发生在去年底,她把“珠海银隆”改名为“格力钛”。          

4月25日,还在大洋彼岸窒息的贾跃亭,发视频说,“还债之日,就是回国之时”。   

此时,我们在最拥挤的北京车展,也很窒息。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流量明星」雷军和周鸿祎。


这泼天的流量,得有盆,还得有运!


「最老车模」周鸿祎造过手机,投资了新造车,前者失败,后者谈不上成功。

而他造手机失败的剧本,跟当下的汽车圈棋局,有点“心有灵犀”。不妨小聊一段陈年旧事。

10年前,2014年,就是蔚来和小鹏成立那一年,眼馋小米的周鸿祎想跟魅族合作,被阿里的王坚截胡了。          

(多年后,魅族被李书福收到星纪魅族旗下,竟然在北京车展前为极星出了一款手机。世界就是这么小。)          

第二年,2015年,就是理想成立那一年,不死心的周鸿祎跟酷派合作,推出奇酷第一款手机,高调喊话,“对不起,这次我来给手机圈添堵了。”          

谁能想到,周总这泼天的流量,没给手机圈添堵,却能给9年后的北京车展添堵。   

还回到周总踌躇满志、要给手机圈“添堵”的2015年,他自己先被贾跃亭“堵了”。乐视入股了合作伙伴酷派。(世界还是这么小。) 

酷派“婚内出轨”,“这你受得了吗?”        

周鸿祎肯定受不了。朋友圈放话,“谁在我背后捅刀子试图screw我,我的原则是一定fuck回去。”这大概就是流量TOP的语言艺术。“3酷大战”之后,360开始独自造手机。          

360手机除了软件出色,跟现在的很多新造车一样,玩的还是一样的配方:高配低价,卷内存,卷芯片,卷摄像头,卷屏幕,卷价格。换到现在情商高的说法是,“科技平权”“豪华平权”“品质平权”……          

周总的手机当时被称为“安卓小苹果”,如同,雷总的汽车现在被称为“保时米”。 

价格战是尼采式的漩涡,“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360来晚了,手机到了拼价格刺刀的阶段,偌大市场,恐怕只有体系超强者,才能活得好,这种玩法让不想亏太多的周总激流勇退。

他曾坦承,“手机行业里的友商意思就是干死你们,所以我就退出了这么可怕的市场。”可见流量与制造业的逻辑,终究不能像直播间打赏,那么直接和粗暴。

就像这人挤人的北京车展,出圈的都是人,流量没有转化到产品上,哪怕周鸿祎爬到车顶,大家也不记得是什么车(小编注:东风猛士917高地雄狮)。

小米SU7的展台确实一直在排长队,雷军的流量有助力,但更多是过往的产品印象和新车带来的好奇。而周鸿祎只红了自己,给哪吒带来的,甚至是黑红,负面效应。

而他给理想的建议:“四座版的MEGA”,“你放雨伞了么?”不知道能不能让大家醒醒脑。

朱华荣在车展访谈时说,余承东告诉他,流量的密码是,“朱总你要亲自上阵”。

余承东站着说话不腰疼,在娱乐圈,一直有一句真理:“小火靠捧,大火靠命。”to C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玄学。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目前看来,李斌的直播算是成功的,不愧于互联网基因。当看车企大佬直播的新鲜劲儿过去,魏建军、朱华荣和尹同跃这种理工思维的车企大佬,不经过持续的专业调教和策划,很难戳中普通大众的萌点。

请明星也是一样。产品、品牌和流量,要一脉相承。

阿维塔11的悦己大使请了张智霖和袁咏仪,说实话有点看不懂这车受众是谁。这种52岁的爱马仕包包爱好者,跟阿维塔11想打造的30岁+智能科技就不太有关系。

车展前后所有相关的明星,智己与金晨组合差强人意;极星和周迅本来挺好,但是多了个陈坤;调性最匹配的是沃尔沃与郭晶晶。

好在,车企们应该都拎得清,好的产品才是本质。至少李斌和朱华荣们,在这次车展都这样说过。    


车展,「脱实向虚」


本届北京车展号称全球首发车117辆,但是印象中,并没有很多重磅车型。

最当红的小米SU7,上个月底上市。理想L6、华为新 问界M5、新别克GL8插混、奔驰纯电大G,都在车展前上市。奇瑞更绝,在展前的两周,连着举办了4场品牌之夜。尤其是最受关注的iCAR V23和苏峻的官宣,距离车展最久。

备受期待的蔚来和小鹏的第二品牌,都没参展,据说小鹏用一页PPT糊弄了大家。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两个第二品牌,将分别于5、6月举行发布会。

而蔚来总裁秦力洪干脆说,“没来到北京车展的品牌里,乐道是最值得关注和揣测的一个,乐道团队仍在观察学习。”

李斌还提出了一个词,称乐道做的事情,叫「原地起跳」。据他透露,第二品牌乐道会有冰箱彩电大沙发。

「虚」,除了重点车虚位和缺席,很多品牌也有避开量产车,通过概念车来展示前瞻技术的意思。

例如,吉利战略概念车银河星舰,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银河11合1智能电驱、AI数字底盘、碳化硅混合驱动集成、卫星科技等数十项新技术。满油满电续航可达2000KM+,百公里油耗可低至2L。其数字底盘可做到无人驾驶漂移,底盘反应速度仅需4毫秒。

可见头部车企的智能化进度条,已经开始从智驾、智舱,拉到智能底盘和全车智能,新一代车型正在路上。

再来看几款关注度还算比较高的量产车。

兄弟品牌的量产车极氪 MIX,有点像概念车。全新浩瀚-M架构的首款车,在空间和车门上做了大胆的创新组合, 6.3 平米的座舱空间,贯通式的电动对开门,主副驾座椅电动旋转,总之是蛮有特点的一款车。

关注度还不错的享界S9,似乎被官方低调处理,只是亮相了外观,可能还没轮到传播“集火”的时候。余承东透露,这款车对标ABB,将于今年7-8月上市。作为豪华旗舰轿车,不晓得有几个“遥遥领先”。目前已知风阻系数低于小米SU7,搭载流媒体后视镜。

拿捏住了直男编辑的腾势Z9 GT,腾势旗下Z系列首款车型。车身侧面有个Z字型的裂缝,很直男审美。有媒体说比小米SU7更像保时捷,但笔者看不出来。该车百公里加速2秒级,可选三颗激光雷达,腾势这是想在智能化硬件上大分。据悉,Z9GT将在5月进行技术发布,年中正式上市。

极越汽车旗下第二款车型——AI智能纯电轿车极越07,自封“最美7系”,无把手电动感应门、智能交互大灯、自动升降尾翼。此外,极越宣布1000TFLOPS的英伟达Thor芯片将于2026年量产上车。          号废了,重新练吧 合资品牌当之无愧的顶流,是也可以“原地转圈圈”的奔驰纯电大G。也是车展前发布,四轮轮边电机,四个独立变速箱,坦克掉头,老越野三件套加新越野三件套,纯电续航580公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车延续了燃油车的经典造型,并且没有EQ式样命名。可见奔驰get到了多么痛的领悟。

BMW新世代概念车中国首秀,还有新纯电动BMW i4全球首发。MINI首款纯电动跨界车型MINI ACEMAN带来全球首秀。这款车很卡丁,很Q弹的感觉,圆形OLED中控屏,比较另类。值得注意的是,车展期间,宝马还带来在沈阳200亿新投资的消息。

车展前的大众之夜,依然是合资车企楷模,请了何小鹏现场助阵。据大众高管称,跟小鹏合作的B级车,内部已经看到了造型。该车外观设计由大众自己完成。和小鹏新签的合作,联合开发平台已经在推进中。全球首秀车型包括奥迪Q6L e-tron、兰博基尼Urus SE、保时捷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新款Taycan衍生车型、大众汽车品牌专为中国打造的概念车ID. CODE。车展上,还有中国首秀的电动Macan。

值得注意的是,有点懂中国审美的大众“金标”来了——新品类「ID.UX」,首款新车——「ID.UNYX与众」定位为A级纯电轿跑SUV,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上市。很遗憾,这车在品牌之夜只展示了个影子。给自己招了无数竞争对手的别克GL8陆尊,终于带来了插混版,35.99万元的起售价,有一点诚意,还给老车主开出了3万多的购车礼。口号也是有点意思:“能超越GL8的,只有GL8。”能不能打,相信很快就知道了。

同样经典归来的,还有丰田全新普拉多,在展前的品牌之夜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45.98-54.98万元。面对越来越多的混动和纯电越野新对手,一汽丰田汽车高管说,“普拉多一直都是那个跨越时空的答案!” 

2024年了,丰田依然没有像样的纯电车,「一丰之夜」主打更加细化和场景化的三阶智能电混双擎技术,发布全新进化的「IT''S TiME 2.0」智能电混双擎技术品牌,依然不是中国人能耳熟能详的名字。名字起不好已经成了日系车的通病。例如,本田刚发布不久的纯电动品牌——烨,采用全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车展带来“烨P7”“烨S7”和“烨GT CONCEPT”。

这个字本身就不评价了,善良一下,但是怎么说呢,就还不如没有呢。还不如那个乱码一样的e:NS。任何懂中文的人都不会真心觉得好吧?日本文化确实是有点诡异的审美基因的,中方团队是一点话语权没有的样子。

虽说,上汽大众那两位老总,又怼天怼地疯狂输出,最起码证明有努力跟外方争取一些话语权,纠正一些离谱的事情。

日产带来5款新能源概念车,不知道整这么多概念车有啥用,为给研发部门多创造岗位吗?马自达带来换壳车EZ-6,已经被媒体说麻了,对于小而美的品牌,确实很难独立保持平台先进,但是换壳好像失去了人马一体和特立独行的灵魂。
结语
这届北京车展,人多了,老外多了,品牌多了。尤其是外国经销商,从没见过如此之多。

据媒体统计,理想、鸿蒙智行、小米、阿维塔、深蓝、智己、昊铂、iCAR、极氪、极越、零跑、飞凡、远航、极石、创维、路特斯、方程豹、仰望等品牌,都是首次亮相北京车展。

德国媒体的标题是,“在北京车展,德国车企需要学习的五堂课”、“北京车展|德国车企的最后机会”,“新五年计划使世界车业去往中国”……打开看内容,不得不说德国媒体还是看得比较笼统。

虽然自2021年之后,特斯拉缺席中国所有一线车展。但4月28日,马斯克依然应邀抵达北京。

全世界再也没有比这更有号召力的市场和车展。如此繁荣背后的辛苦、疼痛、悖论、扭曲、浮躁……只有在中国的汽车人自己知道。这依然是一片热土,炙热又烫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热点聚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5关注 | 535作品
+ 关注
出行百人会旗下媒体,关注汽车出行产业链进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