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北京车展闭幕前又去了一趟,氛围跟媒体日还挺不一样

五一放假闲着也是闲着,想起媒体证可以在公众日进两次,于是多年来第一次在公众日去逛了趟车展。你还真别说,氛围跟媒体日/专业观众日很不一样,挺有意思,也有点小感悟。


1是当日客流量不算吓人(毕竟快尾声了,据说节前那两天人挤人),反正人流的平均单位密度肯定比最近五六七八年的北京/上海车展媒体日低,且分布很不均匀。可移动效率反而比媒体日低得多,因为观众不赶时间嘛,跟逛商场似的走走停停,且动线呈布朗运动。我想走快点却很难绕过去,有点捉急。



2是拖家带口或结伴而来的观众比例很高。比如兴奋的爸爸们,以及上了车就不下来的小朋友。

比如拿着相机使劲拍、东摸西碰的学生党也不少,像极了当年的我。

比如大叔级观众不少,他们关注的未必是当红热门车。站在旁边听上他们的一两句对话,就知道其中真有一些人是资深车迷。

当然,数量更多的,是对汽车一知半解但明显奔着选车而来的男男女女,只要没严重超预算的新车都得上去坐坐,毕竟平常谁也没闲工夫挨个去4S店试嘛,说不定哪台就种了草。

3是观众关注的热点也跟媒体日/专业观众日很不一样!汽车传媒视角中的热门品牌/车型,现实中人气未必爆棚;而汽车传媒视角中的冷门品牌/车型,现实中人气却未必低。

比如有些展台的人气是通过品牌力吸引的。国际大牌往往如此,风头正劲的一些国产高端品牌,人气也挺高。

比如有些展台的人气是通过产品力吸引的,既有当红量产车,也有品牌冷门但造型拉风的概念车。

靠量产车引流的,甭管实力派还是偶像派,都属于真有本事的;概念车大部分都没啥实际意义,转为量产车的概率极低,所以媒体日大家都当没看见。但这种操作也无可厚非,毕竟概念车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吸引公众眼球”。

有些人气是通过展位上寸土寸金的歇脚坐席获得的。这本来是为发布会布置的座位,媒体日过后没拆除,反正只要能多驻足几分钟,说不定就有成交吧。


有些展台的人气是通过表演、互动活动、发放小礼品、饮品获得的,甚至还有品牌直接把知名咖啡店搬到展台,排队排成长龙见怪不怪。新老品牌都有,就不一一列举了。

比较意外的是某些网络人气极高的现象级品牌,展台排队的人流也很夸张,但凑过去仔细一看,居然大部分人是在领取免费派发的瓶装水,而且得扫码关注……

甭管你喜不喜欢,这就是消费展真正的样子。头两天面向媒体、专业观众发布新产品是战略需要,后面8天才是最关键的攻城略地,得让打算花出真金白银的普通观众看个够!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1090作品
+ 关注
关注泛厢式车品类的一切信息,偶尔跨个界~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