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事说】沉浮的新势力

上周的车市,堪称新势力沉浮之周。有人欢喜有人忧——

5月14日,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联合举行发布会,宣布Leapmotor International B.V.(零跑国际)合资公司正式成立。还宣布,自今年9月起于欧洲9国开始电动汽车销售,随后将拓展至全球其它主要市场。

可以说,零跑国际是中国汽车行业首个反向合资公司,由零跑汽车提供产品技术,由Stellantis集团提供全球市场资源和影响力,开启中国新能源车出海新模式。不过,零跑汽车持股49%,Stellantis集团持股51%,这意味着它并没有掌握主导权。

对零跑汽车而言,肩负着海内外双重的重任!一方面,要完成国内扭亏为盈的活下去且活得好的发展目标。另一面,则在合资公司内部扮演主导技术研发、提供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的重要角色。二者的深度合作,零跑可借盟友丰富的国际销售渠道网络,打开海外市场,而技术输出的零跑,则更迫切需要推出“网红爆款”新作提振销量开个新局!

如何有效打破合作决策、利益协调、文化差异、沟通成本等“拦路虎”,都要积极解决。

否则,合资因“水土不服”分崩、业务发展缓慢、投资回报周期过长等,不得不离场的先例可是早有之。

那如果新势力销量突破了瓶颈,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可以说,理想汽车给出了答案。

新势力中,销量如日中天的理想,有了流量加持,销量大大加分,不过,流量岸边走,哪有不湿鞋?难免会遇到了玩转流量的“反噬”。

5月15日,理想汽车遭全球投资者集体投诉!有消息称:理想因证券欺诈案已于近日被投资者集体诉讼至法院,投资者指控理想汽车及部分高管虚假陈述,违反证券法令投资者受损,投资者向法院申请判令被告赔偿因其违法行为导致股价下跌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对此,理想汽车回应,该集体诉讼属实,但指控毫无依据,会全力保护公司和股东权益。

不难猜各中缘由,销量不尽如它意的Mega就是一个导火索了。紧接着,5月16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五一假期后,理想内部进行新一轮全公司的人员优化。

裁员危机的困扰,新势力第一梯队的理想,也没躲过!

纯电失利或是理想汽车不得不“动刀瘦身”的又一原因。而最核心的,应该是理想汽车们都要共同面临:那就是实现降本增效是存量市场的内核。地位强如特斯拉,也不例外!

迈过了销量生死线,也有车企倒在了这个看不见的边缘。上周两个新势力就挣扎在这个边缘。

就在离其设定窗口期不到1月之期,获10亿美元投资,高合或等来了一根救命稻草。

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与iAuto集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iAuto计划投资超10亿美元支援高合汽车重组,协议将在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公布之前完成交易。

直播卖货、开辟新势力生存副业新范本的高合,是不是真的能枯木逢春?还是有待后续关注。

另外一个离场有点早的新势力——爱驰汽车,好像也有复燃之态。爱驰汽车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最早实现量产交付的新势力车企之一。只不过,离开也有点早!

据外媒报道,纽约时间5月14日,哈德逊收购I公司(Hudson Acquisition l Corp.)宣布已与爱驰汽车欧洲公司Aiways Automobile Europe GmbH签署业务合并协议书,后者将为欧洲市场提供电动汽车。报道指出,爱驰汽车欧洲公司股东将获得新发行的HUDA普通股,总金额约为4亿美元,该交易将在今年底完成。不过,它被传需要放弃中国国内市场!

回顾过去几年,当在行业风口期、资金充裕时,造车新势力们初创或以现金、营销炒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待到资金耗尽、市场需求放缓,或受到供应链障碍、制造问题、市场销量疲软难达规模效应等等系列问题困扰,生死困扰直接浮出水面。在如此内卷的中国车市,优胜劣汰下这种“生死压力”也只会越演越烈。而寻求新的资金支持也为一解新势力造车燃眉之急,携手传统制造商的后续支援,或成为复活的新选。

后续突破,更好自救,新势力们也在挖掘新的可能。那就是下探之路。上周,两个新势力造车代表就放下身段,集中火力搞起了子品牌。

5月15日晚,蔚来旗下全新品牌——乐道汽车发布。会上,其首款车型乐道L60预售价为21.99万起,比特斯拉Model Y便宜3万元,新车将于9月上市。

5月14日,小鹏汽车旗下新品牌MONA首款车在小鹏肇庆工厂生产,试制车已下线。完成 PT2(Production Trial 2)阶段后,MONA便会进入预生产(PP)和小批量生产(SOP)。

这两大新势力造车代表,纷纷落子第二品牌,其实意图明显。降低价格,搞销量!

小鹏汽车MONA与蔚来第二品牌“乐道”一样,同样也是担起走量的重任,二者相比一下,只不过小鹏汽车MONA的价格更低、品牌门槛更低。

乐道汽车所谓抢特斯拉的份额,只不过也把品牌定位得高调一点,根源也是在瓜分、抢夺现有合资品牌、燃油车品牌的比较稳固的市场。借助主品牌的资源、技术、品牌优势,进而控制好成本,下探至立足20万级、甚至20万级别以下的市场。在毛利率普遍偏低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要想实现盈利就需要有销量做支撑,方可实现利润上的造血。只不过,同样也离不开降本增效这个核心罢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万关注 | 1.1万作品
+ 关注
车市前沿/热腾腾的鲜活NEWS,关注今日车事,看懂天下车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