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新能源汽车,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发声!

5月21日消息,近段时间,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扭曲全球市场”、“产能过剩导致不公平竞争”等论调。中国新能源产能真的是“过剩产能”吗?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源自哪里?美国炮制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5月20日晚间,新华社推出第五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权威部门官员、专家同台共话,并连线多位海外业内人士,多维度透视中国新能源背后的真相。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海林: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持续创新积累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完善配套能力形成的产业链优势、超大市场推动造就的产业规模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要素优势四个方面。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3.8%,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我国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得益于我们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定力、坚持纯电驱动路线不动摇,得益于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政企学研密切协同配合,得益于行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形成强大内生动力,更得益于全球分工配合和开放合作、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协同。


商务部政研室副主任丁维顺:


出口多意味着“产能过剩”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把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多等同于“产能过剩”,既有悖常理和常识,也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


从国际贸易往来看,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各国基于要素禀赋、技术积累、发展路径等形成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合作、互通有无,从而有效提升全球经济效率和福祉。


从市场经济原理看,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供需问题要从全球看,不能只看一国。当今世界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产和消费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供需匹配和调节。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竞争力持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一批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形成。


在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下一步要推动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在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将支持相关企业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研发,锻长板、补短板,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


同时,要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要培育更多中国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加注重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零部件企业的协同配合,增强产业链韧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518关注 | 2851作品
+ 关注
汽车产业资讯、技术传播,为汽车运营、充电设施(平台)、投融资全汽车产业链服务。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