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丰田为什么隐瞒汽车缺陷?

大众这次赔大了。如果在柴油车上“诈骗”成功,大众能多赚22亿到33亿美元;可是“埋在土里的狗屎”还是被挖出来了,大众柴油车排放作弊事件败露,仅在美国就要赔进去至少250亿美元。

近日,德国大众集团就柴油车排放事件正式向美国司法部认罪,罪名是“妨碍司法、合谋诈骗和虚假陈述”。

▲大众深陷柴油车排放“欺诈”丑闻之中

大众在柴油车上安装作弊软件,让尾气净化装置只在接受检测时工作,汽车正常行驶时,这个装置自动“失效”,任由超过标准40倍的污染物随意排放。从2015年9月“排放门”在美国爆发以来,大众深陷其中疲于应付,最近在美国低头认罪,算是暂告一个段落。大众在美国支付的刑事、民事罚款,加上给环保机构和车主的赔偿和回购涉事车辆的费用,加起来已经有250亿美元左右。而且,这事儿还远没有结束,在美国,还有一些州的官司要打;在欧洲,大批涉事车辆需要修复,相关的司法调查仍在进行。

现在看起来,大众在“排放门”上赔得挺惨,但你要反过来想想:大众2009年就把柴油车引入美国,排放造假的丑事6年后才揭开盖子——万一这事儿暴露不了呢?大众不就多赚了二三十亿美金吗?

这就是大众的算盘,完全不顾美国的环保利益,一心只赚眛心钱。在素以惩戒严厉著称的美国都会这么干,在其它国家他们还干了些什么呢?

参与起诉大众的纽约州总检察官史树德(Eric Schneiderman)表示,大众有“根深蒂固的公司傲慢文化,而且毫不尊重法律”。

这场丑闻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为什么一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会为了赚这点“小钱”而置公共利益于不顾?

▲大众这样的全球性大公司,为何走上“欺诈”之路?

按去年的销量,大众汽车集团排名全球第一,刚刚把丰田从老大位置上拉下来。而丰田在“自动加速门”丑闻之后,现在正在“回到原点”的路上。

从2009年开始,丰田公司在全球一共召回了1200万辆缺陷汽车。这些汽车存在突然意外加速故障隐患,但丰田公司在2009年最早发现这一隐患后,并没有召回问题车辆,而且继续将问题零部件投入生产制造,同时也向监管机构隐瞒相关情况,这也导致了丰田汽车意外加速事件在全球共造成10多人死亡。

美国司法部经过4年的调查,最终确定丰田公司有意向监管部门隐瞒了其安全缺陷达数月之久,并且没能采取任何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2014年3月,美国司法部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达成了延缓起诉的和解协议,丰田公司承认曾经在4年多前隐瞒导致汽车意外加速的安全信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并同意支付12亿美元罚金,这也创下美国政府对汽车厂商的最高罚单纪录。

跟大众这次的罚款比起来,丰田的那12亿美金也就是毛毛雨了。

老大老二如此,去年销量排名第三的通用汽车,2014年陷入“点火开关门”丑闻之中,至今尚未脱身,在这次事件中,通用被控“蓄意向美国监管机构隐瞒致命缺陷”。

汽车业的全球“三大”都选择了隐匿汽车上的安全缺陷,其中的原因,丰田现在的掌门人丰田章男在“自动加速门”事件中所做的反思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他承认,丰田汽车在过去几年过度关注利润,从而偏离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

▲“自动加速门”爆发后,丰田新任掌门人丰田章男曾赴美、中等国向用户致歉

丰田章男所谓的“回到原点”,“就是要回到祖父丰田佐吉发明自动织机时的人性化初衷:让织工从艰苦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用一种现代化的方式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给社会带来财富。”

“原点”是“给社会带来财富”,而当丰田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巨无霸后,就只顾“给自己带来财富”,甚至不惜以公共利益和用户的生命安全为代价。

事实上,在“隐匿”缺陷方面,全球汽车行业是有“劣根”的。福特的“平托事件”就是一个被频繁引用的“经典”案例。1970年代,福特的“平托(pinto)”轿车由于油箱设计缺陷,在遭遇追尾事故时,可能会引发起火甚至爆炸。这一缺陷也确实导致了几起平托车驾乘者在遭遇车祸后被烧伤、烧死的惨剧,所以引发广泛质疑。

▲福特“平托”油箱设计缺陷,至少造成27人因此丧生

后来披露的真相表明,福特管理层早就知道这一缺陷,但福特算了一笔账:召回要花大约1.4亿美金,福特预估这一缺陷可能导致会大约180人烧死、180烧伤,外加车辆损毁的费用,就算全赔,花费也不到5000万美金。

于是,福特公司就无耻地决定隐瞒缺陷,直到多年后福特内部一份备忘录流出,真相才被揭开。

这就是汽车公司隐匿汽车缺陷的逻辑:利润至上,赚钱第一。

亨利·福特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并用伟大的T型车拉开了汽车从权贵向平民普及的序幕。对于制造汽车,亨利·福特先生的感悟是:“商业的功能在于为消费生产,而非为暴利或投机……产品服务的是大众而不仅仅是生产者”。

产品服务的是大众,而不仅仅是赚钱工具,这就是福特的“原点”。

▲亨利·福特和他制造的伟大的“超级产品”T型车

那些汽车公司的创立者们,也许心怀制造伟大产品和服务民众的梦想,但随着公司的扩张,创立者们的情怀也在逐步流失,汽车公司一步步演化为赚钱机器。

现在的汽车公司体量极其庞大、结构复杂无比,要想把如此庞杂的机构有效组织起来,通常的做法是把公司从财务角度切分成一个个利润单元,对每个单元的考核,主要指标是它们的赢利状况。

商业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汽车公司当然也不例外。当一个巨大的汽车公司从利润角度切分成一个个单元时,会产生一个后果:所有的部门都会以利润为导向,导致对“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并且不惜操纵所有其它因素去达成目标。

大众的排放造假,丰田的“自动加速门”,也许最初始于某个技术团队、某个销售部门,他们为了自己部门的业绩考核,选择了“欺骗”或“隐瞒”;同样,出于“业绩”的考虑,这种行为渐渐向公司更大范围、更高层级扩散,从而演变成一个个震惊世界的大丑闻。

▲销量和利润至上,正是一些汽车公司曝出丑闻的根源

在丑闻之后,汽车公司会接受严厉处罚,会赔偿、会道歉,也会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回到原点”,但追逐利润的本性,渐渐又会让公司回到利润至上的道路上来,为下一次丑闻危机埋下伏笔,如此周而复始,无法自拔。

所以,要靠汽车公司的“自洁”,是不现实的;而即使在严厉的监管和处罚之下,汽车公司仍然会为了赚钱而不顾一切地选择铤而走险,就像大众在美国也敢搞尾气排放“欺诈”一样。

在美国已然如此,换在其它国家,汽车公司自然也不会变得更“纯洁”。比如大众在中国的“DSG变速器风波”和“速腾断轴门”中,不但涉嫌隐匿相关的汽车缺陷,即使在有关部门介入后,这两种涉及汽车安全的缺陷,也没有得到最终的有效解决——至少到目前,没有确切信息表明大众的DSG的故障风险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也没有确切信息表明速腾的“补丁”是个最终解决方案。

▲曾在中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大众“DSG风波”和“速腾断轴门”,直到如今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结论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装备“S-CVT”变速器的丰田卡罗拉和雷凌轿车引发大面积投诉,车主们反映的主要问题为变速器“异响”,主要表现为怠速状态下的高频啸叫,或是某些时速下的“口哨声”。丰田曾在“内部掌握”的状态下,采用过更换变速箱油、更换变速箱总成、更换变速箱阀体等方式试图解决问题——异响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会不会影响变速箱的性能和寿命?会不会引发安全问题?丰田是否找到了最终解决方案?这些疑问,丰田官方至今没有通过公开渠道公布相关信息。

面对此情此景,汽车用户唯有一声叹息。

--------------------------------------------------------------------------

傅雪峰个人公众号 “东拉西车”,亦可扫一扫: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逸动 速腾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9万关注 | 520作品
+ 关注
车评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2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