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情怀者的福利

其实对于皮卡车型来说,它的主攻市场就是北美地区,再有就是澳大利亚和南美,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皮卡本身就诞生于美国,也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使用习惯。至于亚洲和欧洲,在20世纪20年代,前者的汽车工业远没有达到领先水准,后者则受限于地理环境,主要以小型车为主。

起步阶段

我们都知道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但亨利·福特才让更多的人拥有了汽车。1925年,福特通过T型车改造出的第一辆皮卡诞生了。虽然诞生时间早,但并没有大批量地生产和销售,直到“二战”结束之后,皮卡才真正开始兴起。

1946年,道奇发现了“农用车”的商机,并推出了道奇PowerWagon,成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皮卡,而道奇此后也将皮卡作为重点车型来发展,直到今天。然而这也没能让今天的道奇成为皮卡的王者,在这之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雪佛兰和福特相继跳入这个市场旋涡。

1947年,雪佛兰推出了全新的Model ER,在原来的卡车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驾驶舱空间,使驾驶者的视野变得更好,还配备了空气循环系统,让驾驶的舒适度大幅度提升。到了1948年,最著名的福特F系列皮卡正式诞生,该系列以F加数字的方式命名,第一代F系列从F1~F8共计八款车型,数字越大其载重能力就越强。其实,F-1皮卡也是现代人乐于收藏和改装的经典车型之一。

反观亚洲,以日本为首的日产品牌其前身在1933年就已经量产了皮卡雏形商用车——DATSUN 12型,这象征着日产品牌的皮卡系列正式诞生,也引领了亚洲厂商对皮卡车型的制造。

发展阶段

“二战”后的美国逐渐开始富裕了起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开始越来越丰富。皮卡的实用性也逐渐显现出来,皮卡车型慢慢地脱离了农用车角色,开始利用尾厢带来的装载便利性,满足了更多普通家庭的需求。

这一时期的皮卡虽然底盘离地间隙没有那么高,且不太具备越野能力,但动力强劲、车速也快,并且在外观上开始摆脱上一阶段圆润的发动机盖设计,挡风玻璃合为一整片,外观设计上更加端庄、大气。车舱内有了更多实用装备,转向助力也得到了应用,驾驶舱进一步扩大。另外,各品牌皮卡车型先后采用了V8型发动机,种种改进让皮卡变得既舒适又高速,原有的载货量优势也仍然保持。

地广人稀的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美国人往返于市郊,也有了游玩、露营等需求。皮卡的载货量得到进一步的升级,方便人们采购、搬家,皮卡成为每个家庭都想拥有的实用车型,而它也确实充当了很多人的人生第一辆车。美国开始成为机械化农业大国之后,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之高。

由于皮卡兼有载人和载货的两种特性,而且价格相较于大卡车低廉,所以皮卡对于家庭农场主而言是最佳车型。在这一时期的皮卡代表为道奇C系列、雪佛兰Task Force和福特F系列,而它们的共同特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内饰风格逐渐偏向于轿车化。外观上还充满了独特的力量感与肌肉线条,这些都是源自当年的轿车造型设计,这同样也影响了全球的审美。

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日产品牌也有了适应全球化的皮卡产品,最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69年,“神车”海拉克斯诞生了,第一代的丰田海拉克斯采用了短轴距设计,搭载了一台1.9 L发动机,并且匹配4挡手动变速器。海拉克斯的出现不仅引领了日本皮卡市场,还给美国市场带来了不小冲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影响到了中国皮卡车型的发展。

成熟阶段

石油危机的到来给美国车迷重重一击,也给美国车企带来了重创。在油价飙升的年代,包括受人追捧的肌肉车在内,消费者再也无法承担美系大排量车型了,他们纷纷倾向于排量小而耐用的日韩车型,而这也是日韩品牌能顺利打入北美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皮卡在共渡难关的同时也在谋求生路,1978年,道奇和雪佛兰同时推出了柴油版皮卡,而福特也在1983年加入这一行列。这一举措的重点在于当石油危机的冲击力大不如前之时,美系性能皮卡也依然可以延续辉煌至今。而当油价走跌时,这一优势则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加乐于去购买。

经过几十年的磨炼,皮卡早已融入普通美国民众的生活。它能通勤,适合工作,适合举家出行,适合旅行,是不折不扣的多面手,也是绝对的主流车型,始终居于美国汽车销量榜首位置。如今各皮卡不仅在外观、内饰和动力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演变为具备高辨识度的产品,甚至在新品研发上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对生活的意义和造车理念的不断追求。

而这些也不仅限于美系皮卡产品,自日本丰田的海拉克斯以来,也慢慢地衍生出了塔科马、坦途等多种皮卡种类,并且远销北美和澳洲。从2016年开始,中国对皮卡的政策放宽了许多,福特、雪佛兰、丰田等品牌的皮卡车型也越来越受欢迎,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皮卡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和文化发展。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80关注 | 48作品
+ 关注
汽车编辑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