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李书福,如何回答这六个关于宝腾的问题?

6月23日,笔者有幸见证了从业16年以来最为特别的签约仪式,吉利并购宝腾49.9%股权,马来西亚的元首来了,全场起立,国歌奏响,并进行祷告,这一切只为马来西亚的民族汽车品牌——宝腾。

  





当天,身经百战的李书福董事长演讲的最后一句则是,“衷心地祝大家开斋节快乐。”6月24日,就是马来西亚类似中国春节的节日。

  

不过,马来西亚人民歇了,但是女记者们并没有闲着,当我把新一期女记者的选题扔到群里时,立刻收到了女记者们的响应,而且接二连三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让还在发布会现场的我连声叫好。当我把梳理好的六个问题,非常有诚意地抛给本期栏目特邀现场女记者时,她毫不迟疑的说,“这难道不是李书福应该回答的问题吗?”


好吧。就让我们本着“用女性视角,传递有温度的汽车新闻”为宗旨,呈现新一期的女记者读汽车——如果你是李书福,该如何回答这六个关于宝腾的问题。各位如果喜欢,请毫不犹豫地点赞,如果你有比女记者更牛的问题,请毫不犹疑地下拉留言。

 


对话女记者




“华山论剑”&“汽车女记者”创始人 黄少华


《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主编 何芳 


 资深汽车媒体人  刘卫琰 


“汽场”APP主编、《汽车商业评论》常务副主编  杨与肖


 中国汽车报总编辑助理 胡轶坤




1

吉利收购宝腾49.9%的股份花了4.63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7.39亿人民币),收购莲花51%的股份花了5000万英镑(约合4.3亿人民币),你觉得值吗?


何芳:从宝腾和莲花持续亏损的财务报表看,这样的交易其实价值不菲,甚至被高估了,因为后期的大量投入还很不确定,所以当有马来西亚反对党出来质疑:“交易价格太便宜了,吉利醉翁之意不在宝腾而在莲花时。”我真的很不理解,连续亏损无法存活的宝腾、加上后期的巨大投入,相关人士真的应该摆正心态。而对吉利来说,这笔交易也是值得的,吉利得到的是一个进入东南亚汽车市场最好的机遇与机会。

 

胡轶坤:从收购价格上来说,当然值。看看马方政府给的15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24亿人民币)贷款,11亿林吉特研发资金返还,再看看马来西亚国内反对党对此次交易的“贱卖”指责,就知道有多值了。更何况,收宝腾能获得在马来西亚的品牌、渠道等,以及莲花技术可以滋养吉利,这些软性的东西,应该是吉利更看重的。

 





黄少华:超值。首先,价格不贵,可以比对一下观致估值110亿美元;其次,宝腾和莲花对于吉利在开拓东南亚市场和拓展产品线的布局都意义重大。这次签约,一波三折,说明吉利不仅有非常好的产品开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更有强大的财务和商业谈判团队。

 

刘卫琰:值得。最初为了打造宝腾,马来西亚就投资超过35亿元人民币。去年为了支持宝腾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再度贷款大约24亿元人民币,而吉利用人民币7亿多元收购49.9%的部分,从金额上看还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收购宝腾、莲花相应的股权之后,吉利这个希望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中国品牌,就拥有了发力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

 

杨与肖:从数字上看肯定是值得的。2012年宝腾私有化时,DRB花费10亿美元,之后几年又陆续投入20多亿林吉特,两项相加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不过债务方面,宝腾有两笔负债:总额15亿林吉特的政府贷款,以及DRB对宝腾的5.6亿林吉特贷款,两笔加起来约合34亿元人民币。这在汽车行业不算巨额负债,但前提是接下来吉利能让宝腾的运营步入正轨。

 


2

吉利有能力盘活宝腾吗?要实现盈利,应该首先解决什么问题?未来在东南亚市场如何和日本品牌竞争?

 


胡轶坤:吉利虽然买的价钱不高,但要盘活宝腾,后续资金投入会巨大,这是个考验,文化融合也是考验。我在当天的稿子中写了,此次收购,占尽天时、地利,但资金、人和都是挑战。跨国并购要想成功,首先要解决的都是文化融合问题,尤其是在马来西亚这样多民族、自尊心强,工作效率又不算高的国家背景下。吉利若想盘活宝腾,首先就是要取得宝腾员工的“人和”,能够既独立运营,又真正融入到吉利的全球体系中。从吉利盘活沃尔沃的经验看,李书福有这个能力。不过,我觉得,宝腾会比沃尔沃难搞得多。在东南亚与日本品牌竞争,用发布会上的一句话回答就是:东南亚需要高性价比的车型,吉利技术加上宝腾的右舵积累,应该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

 





刘卫琰:盘活宝腾尽快实现盈利,最重要的还是要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重要路径则是要实现高度的本土化战略。由于吉利将把博越等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车型带入马来西亚,实现本土化策划,进行本土化改造,才能让这些车型适应当地消费者的“胃口”。作为一个后来者,吉利不管是品牌力还是产品力依然与日系品牌具有一定的差距,吉利要想在马来西亚与日系车一拼高下依然有较长的路要走,而大发在马来西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加以借鉴。

 

黄少华:这个目前还不敢下定论。能否盘活宝腾,不仅仅看吉利的能力,更要看宝腾和马来西亚的支持和配合情况。要实现盈利,首先要开发出适合东南亚市场的一系列车型,只有产品好、价格低,才能在东南亚市场与日本品牌展开竞争。可喜的是,东南亚市场犹如十几年前的中国市场,最大的诉求是高性价比,而这也是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的强项。

 

杨与肖:吉利是否有能力盘活宝腾,现在还真不好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下来吉利到底能给到宝腾什么,以及两种企业文化的融合。后一个问题尤其重要,要知道,美国、欧洲车企已纷纷在东南亚败下阵来,而日本品牌能够取得成功,除了其高性价比的经营理念符合当地人的习惯外,也与两个地区曾经的政治交集,以及与之产生的国民心态有关。至于如何与日本品牌竞争,我认为现在还谈不上这一点,先站稳脚跟再说吧。

 

何芳:这首先取决于吉利即将在宝腾马来西亚工厂生产的博越能否一炮而红,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仔细研究马来西亚市场就可以发现,马来西亚市场正在经历如同中国市场一样的SUV热潮,吉利没有拿下宝腾超过50%的股份,保全了马来西亚人的民族品牌情节,对于贴牌宝腾的博越快速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是十分有利的,博越能否成功也是宝腾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至于在东南亚市场与日系品牌如何竞争,相信中国市场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未来吉利宝腾代表的马来西亚本土品牌,与日系、韩系汽车是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

 


3

吉利收购莲花之后,应该怎么玩?如果莲花要进中国,你看好它的前景吗?


黄少华:目前大家都在猜测,收购莲花是为了圆李书福董事长的一个跑车梦,因此,吉利可能把莲花打造成中国的特斯拉。我觉得,随着全球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吉利要在跑车上做文章,一定也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期待莲花出一款比蔚来EP9跑得更快、性能更好的电动超级跑车。莲花作为跑车品牌,即便进入中国市场,规模也很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刘卫琰:对于吉利而言,路特斯这个专注于高端跑车的品牌正好填补了吉利目前的品牌空白。作为一个高端跑车,如果进入中国,吉利也只能将其作为小众、个性、高端品牌打造,从而提升其品牌高度,体现其技术实力,这就像兰博基尼之于大众的意义。

 





杨与肖:路特斯在国内是有一定品牌基础的,吉利要做的应该是尽快把品牌、渠道做起来,同时有可能的话,尽快推出SUV。

 

何芳:“有人说吉利醉翁之意不在宝腾而在莲花,你怎么看。”当天发布会上,一个马来西亚女记者反复问李书福一个问题,李董事长的回答也很有格局。其实,吉利收购宝腾和莲花,我认为首先是借助宝腾进入东盟市场,其次才是莲花进中国。莲花毕竟小众,对于提升吉利品牌有利,但是在中国的前景并不乐观,超豪华汽车细分市场这几年的发展并不顺利。

 

胡轶坤:莲花在中国,实在是被青年玩坏了,对品牌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是,莲花技术的名声还是大大的,尤其是做底盘调教的技术咨询,在业界应该有半数以上企业都受益。估计,李书福也是看上了这个,这些技术也是吉利当前需要的。莲花车型若导入中国,不求销量,做好品牌,少赔当赚,为日后存种子,还是可以的。

 


4

吉利对宝腾和莲花的运营管理模式会和沃尔沃一样吗?


刘卫琰:我认为吉利对他们的管理模式将不尽相同。首先,吉利当年是100%收购沃尔沃,而当下吉利并不拥有宝腾的控制权,对莲花的收购也仅仅为51%股份;其次,吉利当年在收购沃尔沃的时候,该品牌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而宝腾则是马来西亚的“国民”品牌,其中富含的民族情结更重,因此,吉利对宝腾的经营和管理或许将更多的顾虑马来西亚当地政府的想法。

 

杨与肖:不一样。两次收购的股比、对象在行业中的地位等都不尽相同,而且此次吉利无论在资金、技术,甚至品牌上都是强势的输出一方,会有更多话语权,主导未来的经营管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是相同的,此前吉利需要顾及沃尔沃作为高端品牌的“傲娇”,现在则必须照顾宝腾作为马来西亚国民品牌的情绪。

 





何芳:这次去马来西亚特别关注了这个问题,吉利并没有控股宝腾,那么吉利是否对宝腾具有绝对的管理权,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事实上,宝腾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地步,也管理层的能力有很大关系。用宝腾内部人的话说,必须由吉利委任专业团队配合本来的熟练员工进行改革。实际上,吉利与宝腾达成的协议也是一样的,吉利这次充当的不仅仅是投资者的角色,而是实实在在地管理者。这多少也是国人的自豪。

 

胡轶坤:应该不会一样。吉利收沃尔沃与收宝腾完全是两回事,一个技术输入,一个输出。沃尔沃为吉利进行技术和品牌背书,吉利为宝腾做技术和品牌背书。沃尔沃借助吉利在中国生产销售,吉利借助宝腾在马来西亚及东南亚生产销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目标,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黄少华:肯定不一样。股比情况不一样,品牌的层次不一样。沃尔沃是一个全球高端品牌,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提升品牌力,并通过沃尔沃的品牌力和技术,反哺和输血吉利。而宝腾只是马来西亚的品牌,能在东南亚市场卖好就不错了,运营管理模式肯定不一样。

 

 

5

有了宝腾和莲花,再加上领克、沃尔沃、吉利、伦敦出租车,吉利能搞定真么多品牌吗?甚至有人说,吉利可以选择卖掉沃尔沃了,你同意吗?


黄少华:多品牌战略真的是双刃剑。对于目前势头很好的吉利来说,同样需要认真对待。目前,吉利品牌和沃尔沃品牌基本在比较好的运营状态,领克品牌开局不错,如今再次收购宝腾和莲花,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这对吉利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不同意吉利要卖掉沃尔沃的说法。首先,沃尔沃已经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新产品的产品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盈利情况也会更加可观。其次,对于吉利来说,沃尔沃远远不是一笔资产投资那么简单,对于提升吉利的品牌力和技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领克品牌依托于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开发的CMA平台,该平台或将成为未来十年吉利最大的亮点。

 

何芳:对于此刻的吉利来说,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规模超过200万辆是最基本的,而且没有内部竞争的多品牌战略是符合商业逻辑的,也是必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吉利把自己的眼光锁定于世界级的汽车企业,那么一定不会卖掉沃尔沃。

 





胡轶坤:这个问题,只能两面说。有的妈妈养一个孩子累得要死,就成黄脸婆。有的妈妈养好几个娃,还能自己精彩。品牌虽多,定位不同,运作方式也不同,能否都玩转,就看吉利能调动的资源是否够,能否合理配置资源了。

沃尔沃,我觉得还不到卖的时候。吉利品牌正在往上走,但就不能说技术和品牌力已经坐稳,沃尔沃的协同效应依然需要。

 

刘卫琰:对于吉利而言,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驾驭如此之多的品牌,而是作为一个希望国际化运作的企业,吉利必须要驾驭这些品牌。因此,吉利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能够找到国际化人才,更好地管理这些品牌,或者找到合作方,一起经营这些品牌。正是因此,我不认为吉利会出售沃尔沃。吉利需要的不仅仅是沃尔沃的产品和平台,更重要的是,沃尔沃是吉利重要的品牌背书。有人说,这么多年是吉利救了沃尔沃,难道沃尔沃不也同样救了吉利吗?

 

杨与肖:第一个问题有些难回答,因为不清楚吉利在这种国际化运作上的资金能力、人才储备等。第二个问题,沃尔沃是有独立想法的,其实吉利也在做一些准备。这个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沃尔沃,而非吉利。

 


6

对于吉利收购宝腾和莲花之后,还有什么疑问和担忧?


杨与肖:担忧之前都说了,我的一个疑问是,吉利未来会如何利用起来莲花工程?它为世界50%以上的汽车公司提供过工程服务,实力颇强。

 

何芳:我的担心是文化融合、政治因素、以及内部管理带来的压力。

 

胡轶坤:我还想知道的就是到底要怎么运营的具体方案,包括后续资金投入,博越在马定价等。发布会上双方都说了,签约之后的首要事情,他们就是要讨论这些规划。收购只是开端,挑战刚刚开始,任重道远,值得持续关注。

 




刘卫琰:宝腾作为马来西亚当地的汽车国民品牌,从建立那一刻起政府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宝腾品牌已经私有化,但是政府依然管理着不少股份。因此我担心,未来吉利对宝腾品牌的经营很可能将受到某些牵绊。毕竟当政府参与其中之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的市场化程度都会大幅度降低,吉利这个“外来者”,是否能够更好的权衡这方面的关系?这或许是个难题。

 

黄少华: 宝腾的没落一定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能否改变这些因素,对吉利来说是个挑战。毕竟,任何事情只要一涉及到民族情结,就会很复杂。李董事长都说了:“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虽然收购的价格不高,但如果一直不能盈利,也有可能变成一个“包袱”。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热点聚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159关注 | 4319作品
+ 关注
主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8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