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黯然倒下,安全气囊缘何不安全?

自从高田多次发生故障气囊安全以及召回问题后,这家84岁的老企业迟早要破产的消息就仿佛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据外媒报道,高田集团已于当地时间6月26日在日本申请了破产保护,同时对外宣布,由宁波均胜电子控股的美国百利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KSS)将以15.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6亿元)收购高田的主要业务,目前双方已经签订了《谅解备忘录》。而高田美国子公司TK Holdings,也已于当地时间6月25日在美国特拉华州申请了破产保护。

也正因为高田风波,再度引起了世人对这个藏在汽车内部看不到的零部件的重视。先让我们来看看高田怎么一步步作死的。


作死的高田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高田故障气囊已造成至少16起死亡和180起受伤事故。高田公司故障气囊最早从2008年开始召回,2014年至今召回规模逐渐扩大,全球涉及19个品牌、数千万辆汽车、约1亿个气体发生器,预计召回至少要持续到2019年。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6日,在美国累计召回的4300万个气体发生器中,只有38%得到了更换。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2019年底前,美国的召回范围将扩大至4200万辆汽车中的7000万个安全气囊。目前的召回范围约为4600万个安全气囊,日本和美国加在一起,总共还有约4000万个未回收的问题气囊。此次安全气囊召回是美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汽车安全行动,涉及19家汽车制造商,包括宝马、特斯拉、福特和本田等。

不过对于高田遭遇,业内并不同情,更多的则表示从2008年到现在,问题气囊问题发酵了近10年,高田依然未能挽救大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自身面对问题反应的迟缓,以及对待安全问题调查不积极、傲慢迟缓等态度。显然,这是高田走向绝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高田气囊问题不断发生时,高田公司并没有引起重视,继续销量相同材料的气囊,并多次表示“无法确认造成爆炸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于使用高田气囊的汽车制造商颇多,高田申请破产后,这些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为问题气囊引发的召回和赔偿损失买单。本田和丰田26日表示,已为高田公司垫付的召回费用大部分无法得到偿还。丰田表示,无法追回的金额可能高达5700亿日元。日产则表示,不太可能向高田追讨已支付的召回费用,但并未透露具体金额。

虽然本田和丰田都表示无法讨还的召回费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有限,但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却可能因为高田公司的破产而陷入困境。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表示,已指示相关部门采取对策,必要时将为受高田破产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临时融资援助。到目前为止,除了召回费用,汽车制造商似乎更担心,高田工厂能否继续生产替换件。

不过令人惊讶的在于,负债累累的高田怎么会被2016年年营收仅为186亿元的均胜电子所看上?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深陷困境,但作为全球第二大气囊供应商,高田公司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6月26日,均胜电子在一份备忘录中表示,去年6月,公司完成对美国KSS公司收购后,开始加大对KSS的投入并实施整合,协同效应显现,KSS在2016年获得近50亿美元的新增订单,并开拓了一系列重要项目和客户,这也对KSS未来产能的扩张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收购高田(全球汽车安全系统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将给KSS未来进一步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均胜电子方面表示,“通过对高田公司主要资产的收购,KSS将实现产能有效扩充并满足新增订单需要,同时将进入日本市场和日系整车厂商供应体系。高田现有的主、被动安全技术也对KSS是进一步补强。”高田虽已破产,但数据显示,高田气囊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达到20%。不过,最为重要的在于该公司不会负担高田余下的债务。


安全气囊竟成安全隐患

仅次于瑞典奥托立夫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生产厂商高田都伴随着破产而黯然退场,那么是不是气囊生意真不好做?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简称SRS)是辅助安全系统,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是配套使用,据调查,当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

安全气囊是汽车被动安全中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虽说一般人很有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一次,但它的保护效果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

不过安全气囊内却存在着部分化学物质,例如叠氮酸钠(NaN3)或硝酸铵(NH4NO3)等。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

当然安全气囊也有安全隐患,例如高田气囊问题就在于以硝酸铵作为气囊推进器出现了安全隐患:有缺陷的增压泵中使用的硝酸铵,在长期炎热潮湿的环境下会分解并变得极不稳定,这会导致气囊弹出时产生过量高压并爆炸,产生的金属碎片将危及乘客生命。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几乎对安全气囊问题几乎束手无策,包括中国地区。据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召回涉及的缺陷问题总成来看,首位就是气囊问题共计召回64次,涉及数量最多,为643.02万辆。据某汽车投诉网统计,在2014年共接到汽车安全气囊投诉案例为155宗;在2015年接到汽车安全气囊纠纷的投诉有341宗,宗数相比往年有大幅上涨;在2016年共接到汽车安全气囊纠纷的投诉有124宗。

从很多气囊事故的案例中也能看出,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汽车制造商均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想要改变这一局面,除了制定相应的相关标准,还需要管理部门根据事故案例积极展开缺陷调查,也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气囊问题带给消费者的危害。

在不久之前,美国的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已经就对安全气囊爆出的技术标准作出明确的说明,不过目前中国还未对安全气囊作出统一标准和第三方规范鉴定等。

随着高田气囊事件的影响程度以及人们对于气囊安全问题意识的提高,对于该问题势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得到重视,毕竟没有人希望在未来会与安全气囊产生任何接触。


文/子不语


                                                长按二维码关注BUSINESS CAR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6万关注 | 3587作品
+ 关注
汽车解码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