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门臭味扑面而来,异味车你心“真黑”

本文由大苏车城原创出品,作者杨坤。

之前关于斯柯达明锐异味时间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不知道是公关做的好还是时间原因,这个事件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笔者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又对相关异味事件梳理了一番。其实,事件远没有想的这么简单,一件丑闻的背后往往隐藏了一个更大的丑闻。

关于异味事件涉及到的车型,远不止明锐一辆,明锐可能相对更高发一些,因为像大众汽车旗下涉及斯柯达明锐、大众迈腾、大众CC、奥迪Q5、奥迪A4L等多款畅销车型,包括豪华车均在异味车型阵列,所涉车型之广实属罕见。大众不如去弄个异味车型阵容,倒也是个“卖点”。另外,关于异味问题也出现在其他品牌车型上,大家可以去查下,连主打安全性的沃尔沃国产化后也一不小心也成为过“异味癖” ,包括蒙迪欧等都出现过类似异味投诉的情况。

2017年3月10号 ,315来临之际,大众公司终于针对旗下车型(包括斯柯达明锐)关于中控隔音材料引起异味问题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免费更换相关隔音材料服务。我们看发表声明的时间相当吊轨。如果不是我了“敷衍”315,这个问题广大车主可能还要纠结痛苦下去。

笔者查询资料后得知黑心隔音棉上的黑胶皮部分疑为劣质沥青制作,老化后释放剧毒物质,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部分车主反馈辣眼睛,呛鼻子,头晕,胸口疼。而且据斯柯达明锐车主反映,自己曾亲身体验了这次“关怀行动”,爱车更换隔音棉需要“大卸八块”,耗费了整整6个小时才能解决。想来真的是非常“体贴”,服务时间非常有诚意。

道貌岸然的豪华伤不起

在这之前,已经有过因使用劣质材料而被曝光的先例,2013年“315”央视报道BBA车主反映车内有异味,经过实验室检测后,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小小的一块阻尼片,劣质阻尼片散发出来的甲醛、二甲苯等等有毒异味,简直就是“间接放毒”,闻多了甚至会感到头痛无比车主们本着对高端品牌的信任,结果却是被严重损害了自身的健康与利益。

这些看不到不注意的小部件恰恰是厂商最大的肥肉,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车企卖一辆车的利润日益减少,很多终端完全是走量拿厂家返点。厂家无奈只能在汽车上“动脑筋”,三大件的简配明显势必会影响到最终售价,只好通过一些小件来降低成本,从而通过走量赚一笔“昧心钱”。而隐藏在中控台下的黑心棉和不易察觉的阻尼片等部件,真是一块“照妖镜”,在青天白日下纵然是逃过了大家的眼睛,最终还是逃不过大家的鼻子。

“异味”检测标准,形同“虚设”

大家不经要问了,车内异味这种毒害车主健康的问题,汽车出厂前就没有一套标准检测吗?有的,但是这套“死板”的标准说白了就是走过场,在一个环境25摄氏度左右的舒适场景下检测,而这个度假温度是根本闻不到什么异味的。实际场景譬如今年夏天40度的高温下,才是异味散发的最佳温度,可以想象此时异味在车内空间的弥漫有多令人作呕,所以这样缺乏普适性的标准毫无意义。

层层盘剥,最终苦了消费者

即使异味关过了,那原材料关怎么过? 其实厂家在检测的时候,设计和用料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优秀配件,而一到量产的时候,由于厂商对下游供应链的压价,供应商为了赚钱,不得已把原本成本较高的环保材质替换成了廉价的“黑心棉”,而厂家的目的就是降成本,对于这些小部件就采取“默许”态度,反正先把钱赚了,把量走起来,等出了问题再说。

部分厂商在享受私家车爆发式增长红利的同时,却忽视本真的原则问题,一辆大几十来万的车,竟然连最基本的健康安全都无法保证,还有什么值得信任?

写在最后

希望大众、斯柯达以及相关车企吸取教训,为了提高利润“不择手段”多么得不偿失。商人逐利是天性,但是不能违背底线和原则。如果要以车主的健康做交换,你觉得只会是315的曝光这么简单吗,肯定不会,而是整个品牌公信力受到重创,这是无数声明和致歉都无法弥补回来的品牌价值。任何时候,一辆车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造车者的宗旨。(文/杨坤)

大苏车城(微信号:dasu-auto),江苏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网络媒体,专注于传播有价值的汽车内容!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万关注 | 1214作品
+ 关注
江苏地区汽车网络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