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下,各汽车厂商如何应对?

中国政府计划在2018年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来对汽车厂商进行电动车配额。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又叫配额制度,即从2018年开始汽车厂商每生产100台汽车需要具有8个碳排放权。举例来说,每年生产100万台的汽车制造厂商需要对应生产8万台的NEV(PHEV/BEV/FCEV)车,2019年增加10%,2020年增加12%。

现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平均行驶公里150km。电动汽车每台能获得2.6个碳排放权,行驶距离越长的电动汽车,能得到更多的碳排放权。

中国政府第一次发表有关碳排放权的计划在2016年9月,那之后,在中国进出的国际大企业都请求中国政府延期该项计划,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行动。2017年6月发布了该计划的修订版,但是基本核心内容并没有改变。

到现在为止,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国际汽车产商几乎没有,因此必须从当地专门生产电动车的企业购买碳排放量,2010年在中国有135个汽车厂商,现在增至204个,大部分是改造电动汽车并销售的企业。

最早上市的合资品牌是2012年奔驰和BYD合作上市的电动汽车专用腾势品牌。当时奔驰和BYD以“电动车是未来”为宣传口号发布了腾势品牌。

腾势品牌的电动汽车结合了奔驰的技术和BYD的电池技术,特别是奔驰共有了平台和安全技术,相比以前的商品更上了一层台阶,令人十分期待。腾势的车标是一滴落下的蓝色水珠,代表亲环境,两侧的谷线寓意着两个企业的合作。腾势品牌作为电动车专用品牌,只在中国销售。

大众集团和中国合肥江淮汽车的电动汽车展开了合作,在2016年6月正式扬帆起航。这项合作预计在2018年后半期正式开始生产电动汽车并且会有自己的品牌。大众汽车集团的销售目标在2025年达到100万台,其中60%预计在中国销售。.

沃尔沃和在中国的母企业吉利集团将一起开发新电动汽车并建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沃尔沃和吉利集团的新合作社的名字叫做“GV AUTO MOBILE TECHNOLOGY”,新合作社的名字是沃尔沃和吉利集团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新合作社由沃尔沃和吉利集团各出资50%建立。

美国福特汽车和中国安徽众泰汽车签订了协议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各出资50%设立一个合作投资公司来负责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开发,制作,销售和售后一体。众泰汽车是中国第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的企业,2017年1-7月销售了16000余台电动汽车,前年同期增长了56%。

福特公司预计在2025年在中过国销售车辆的70%将配备有可选择的电动装置。福特汽车估计到年为止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将达600万台,其中400万台将是电动汽车。

特斯拉也和中国当地企业合资建立了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特斯拉2017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达到10亿美元以上,增长了近3倍,中国的投资企业腾讯集团在3月18日以18亿美元收购了特斯拉5%的股份。

现代汽车在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搭载了中国品牌的电池。现代汽车和中国电池生产商CATL(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签订了合约,将在2018年上半年推出索纳塔混合动力车,搭载CATL的电池。

现代汽车这次是第一次和中国电池生产商合作,CATL是现在中国屈指可数的向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的企业,2018年计划在中国江苏省建立一个新工厂。现代汽车在2017年上海汽车展览会上提出将来会在中国商场陆续上市6台新能源汽车。 

中国企业中广州汽车正在着手建立专门生产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大型产业园区。位于中国南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的这一大型产业园区计划面积达到5平方千米。广州集团和将入住这一产业园区的其他企业预计一共将投资450亿元以上。将入驻这一产业园区的电动汽车生产工厂预计2018年完工,广东汽车集团预计在这个工厂年生产量可达到20万台。这一产业园区作为广州汽车集团海外发展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随着这股电动汽车潮流相反,不论是在中国市场生产销售汽车的国际汽车厂商,或是本土汽车企业都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新NEV限制规范有强烈的抵触心理。

这个限制就是随着NEV的车种类型和电力模式下行走距离来转换分数数值。举例说明,一次充电可以行驶250~350km的纯电动汽车BEV可以得到4分,PHEV在EV模式下行驶50km以上可以得2分。如果要满足8万台要求需要BEV汽车2万台,PHEV汽车4万台。以这个比例来看,2016年生产了400万台汽车的大众,需要生产销售16万台PHEV汽车,或者8万台BEV汽车。

万一无法满足这个限制条件,那么乘用轿车的生产就要停止,一直到满足限制条件为止。如果是这样的话收益性高的SUV等车型无法销售。

因此在中国市场销售汽车的企业一直都在抱怨8%的比例实在太高,但是直到2017年6月中国政府颁布的修正案里也并没有改变核心内容。现在中国国内能满足此项限制条件的企业只有BYD等两个企业。

因此现在根据碳排放量来确定电动汽车配额的非现实的提议在中国也引起了极大的讨论,中国政府的对应引人注目。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1万关注 | 1.5万作品
+ 关注
汽车产业研究员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