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和家牵手华晨汽车,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2017年9月1日,车和家与华晨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电动车的研发、供应链、制造等各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这也是继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和长安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又一家和传统汽车企业进行合作的新兴造车企业。和蔚来汽车一样,牵手华晨汽车的车和家同样也是为了解决生产资质的问题。

 

首款车型量产在即

 

8月21日,车和家首款车型——SEV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款车定位为小型电动车,适合用于分时租赁和短途通勤,预计将于2018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随着量产日期的临近,车和家对生产资质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在8月23日举办的蓝驰创投2017年度论坛上,车和家创始人李想公开表示:“车和家计划同时推进两种策略,一个是申请专门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另外也将宣布与一家汽车公司合作,解决生产资质问题。”

车和家创始人李想


如今,随着和华晨汽车签订合作协议,车和家的生产资质问题暂时得以解决,首款车型SEV的上市之路也被扫平。

 

和李想投资的另一家汽车企业蔚来汽车及奇点汽车、乐视汽车等最初决定采用代工模式的新兴造车企业不同,一开始车和家就是坚定的自建工厂模式拥护者,车和家创始人李想认为,想要造车,首先要成为汽车企业,这就意味着必需有工厂、研发、销售、售后以及供应链一整套体系。

为此,在 2016 年 8 月,车和家宣布投资 20 亿元在常州建设 SEV 工厂。目前该工厂已经封顶,生产设备正在进驻过程中,未来可满足 20 万辆 SEV 的年生产需求。在今年 2 月,投资 30 亿元,规划年产能 10 万辆,占地面积将达 45 万平方米的车和家第二基地项目也正式宣布立项,并在今年 8 月破土动工,未来将主要生产纯电动以及增程式 SUV。根据规划,该基地预计将于 2018 年内建成投产,将涵盖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整车制造工艺,以及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电控等“三电”相关配套设施。

 

李想曾表示,“待工厂建好、产品研发完成后会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申请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如今,工厂已经建好,产品也开始试生产,但是生产资质依旧不见踪影,这让曾经踌躇满志的李想及车和家陷入困境。

随着SEV量产日期的临近,李想和他的车和家只好选择妥协,暂时以代工模式解决生产资质的问题,只有产品上市了,其他一切才有可能,也算是给投资人和消费者一个交代。同时,再等待着生产资质的批复。至于车和家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拿到生产资质,这个问题暂时还不好回答。

 

准入标准愈发严苛

 

像车和家一样,对生产资质望眼欲穿的新兴造车企业还有很多,但生产资质的审核条件却日趋严苛。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准入审核要求更加严格,除了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具备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所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进一步规定了17项审查要求,明确了生产企业准入条件。

此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还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要求,比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安全、环保、节能等严重问题的,应当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上述规定使得新兴造车企业获得生产资质的难度不断加大。

 

面对政策趋严、技术门槛提高,对于尚未获得生产资质的新兴造车企业来说,申请难度无疑再次增大,像车和家这样选择代工模式便成为它们获得生产资质最为现实的途径。实际上,像蔚来汽车、乐视汽车、奇点汽车及小鹏汽车,最开始都是选择以代工模式切入汽车行业,在它们看来,代工模式会将原本属于重资产模式的造车行业变得很“轻”。

代工模式的出现,可以让像蔚来汽车这样没有生产资质,却又具备正向研发能力的初创车企存活下来,同时还能解决它们产能过剩以及经验不足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会减少初期的投入,但代工模式虽好,但并非长久之计。

 

代工并非长久之计

 

首先便是以代工方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能否按照委托方的标准制造出相应的产品;其次,要满足委托方的需求,代工方需对生产装备进行必要的改造、优化甚至完全更新,也需要对工人进行新的培训,这些成本投入依然需要有委托方来承担,而这些投入并非小数目,同时还涉及到与供应商及代工方的互动沟通,沟通是否畅通也将影响到双方的合作质量。如果代工厂是为多个品牌同时代工,那还涉及到产品交付周期的问题,跳票或者产能不足对品牌的形象影响会很大。

在看到代工模式的种种弊端之后,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开始打算两条腿走路,即代工模式和自建工厂并行,也就有了后来蔚来汽车和长安汽车的合作,以及小鹏汽车在广东肇庆建立工业园,这是新兴造车企业对于自身模式的反思,也有对生产资质的渴求。而生产资质或将影响到新兴造车企业的发展前景。

 

在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按照之前各互联网造车企业的承诺,明年各家都到了要量产产品的紧要阶段。在产品真正走向市场之前,生产资质无疑将决定各企业的前景,这些造车新势力也将迎来一波生死存亡的淘汰赛。为了理想而妥协的李想,终究还要迈过生产资质这道坎。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514关注 | 1090作品
+ 关注
汽车内参是AutoKol旗下的汽车产经新媒体账号,用多元化的视角审视汽车圈,习惯客观评论的一个有观点、有深度的汽车行业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