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车迷心中就是马自达的超跑!这么改装堪称完美?

绝大部分车迷接触马自达的跑车应该都是从那部传遍全球的动漫《头文字D》开始的。


其中高桥凉介、启介开着FC3S和FD3S两代马自达RX-7征战秋名山,输给86之后又和86联合一起征战日本各地的山路,最终把启介和拓海送上了职业车手的道路。


我们今天要说的车就是动漫中的男神高桥凉介的那台“赤城白彗星”,动漫中的这款FC3S到现在仍然有活着的。我们大致回顾一下RX-7的历史。

 

1978年3月

第一代RX-7面世

代号SA22C

马自达正式把转子发动机

运用在性能跑车上


1985年9月

第二代RX-7问世

代号FC3S


1991年12月

全新一代RX-7面世

代号FD3S

这也是最后一代RX-7



白色的这款,在当时那个年代,搭载一台1.3L排量涡轮增压转子发动机(有自吸版本可选),最大可输出185Ps的马力。1989年进行过一次小改款,马力输出上升到205Ps。今天说的就是后期的高功率版本。

 

 

外观


看到这张存活的改装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应该说这个成色可能比1988年的新车还要好。前杠、侧裙、后杠都换了改装版本,那个年代的车型没有过于繁杂的线条,这套车身套件保留了这个特色。


除此之外,车身造型和配色基本保持了原厂的样貌,有点向历史致敬的意思。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改装件也越出越多,这台车经典的翻转式的跳灯很遗憾没有被保留,而是被风阻更小的一体式大灯替代。整体还是保留了当年的风韵。


 

内饰


显然打造它的人一定是马自达的车迷,内饰几乎保留了原厂的样貌,只是方向盘更换成了手感更好的三辐式赛车方向盘,并且加装了一些监测仪表。


这个座椅好像要比内饰风格前卫的多?这是因为它来自后来的四门转子轿跑RX-8。


中间的三角形也正是“转子”的造型。



动力


车主保留了原车的转子发动机,并且进行了内部组件的强化。而且进气管路也被阻力更小的金属管路替代,同时车主还换装了进气量更大的“冬菇头”空滤,这样一来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就得到大幅提升。


原车的涡轮也被换成了更大的尺寸,这样一来就进一步加大了进气量。发动机如此大幅度的改装会导致内部负荷也大幅加大,而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寿命,车主也换装了加大的水箱和电子扇,相应的循环水管也替代成了更粗的版本。


同时为了保证涡轮正常运转,车主也改装了散热性能更好的中冷器套件。光是硬件的拼凑并不能让这样一台大改的发动机正常运转,必须还要匹配合适的喷油嘴以及重新改写发动机程序。这样全套动力改装下来,最大马力输出达到了约280Ps左右的水平。


动力改装也是一个讲求平衡的工程,其它部分都改了不改排气,那发动机也是不能达到正常工作状态的。所以车主也自然改装了全段的定制排气系统。


 

底盘


很明显,这台车走的是性能路线。其实最开始车主是打算把它打造成漂移赛车的,但是由于涉及底盘的改动太多并且容易出现故障,车主放弃了这个念头(还好是放弃了,不然就看不到这么经典的一款车了)


减震方面用的是我们常说的绞牙避震,这样一来操控上的支撑性就得到了加强,并且随着不同赛道或者道路的路况不同,也可以调整减震的软硬程度。


不过就不可能像空气悬架一样随时升降车身高度了(车太老,也找不到合适的空气减震)。


这款轮圈的造型你在很多的日系改装车上都能看到,这是出自RAYS的TE37款。其实现在这个造型很多厂家都有。轮圈大小为18寸,并且相应的配备了偏向运动性的轮胎。

 

 

总结


通常玩老车的车友,我们都习惯性的认为可能岁数都偏大一些。但其实今天这台RX-7的车主只是一个20多岁的小鲜肉。把一台车改装成这样,花费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你可以说车主有钱,这是事实,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豁的出去,去在一台车上付出这么多。但车主其实也并不富裕,只不过是把同龄人用来玩别的爱好的钱全部都花到了这台车上。


而且很明显,车主也是有思路的,即使在政策开放的美国也没有去移植更大马力的发动机、没有把内饰赛车化、更没有加装夸张的尾翼。


整台车所有经典的元素都被保留了下来,不足的地方也全部都得到强化。


所以从这台车上,你能窥见到这台车的历史,但也能看到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成长的历程,应该说这样的青春并没有被荒废。


作为年轻人,我们很遗憾没能赶上转子跑车的热潮。在FD3S以及RX-8之后,马自达的转子跑车出现了断档的情况,但是貌似马自达自己也一直没放弃这个梦想。


不知道宣称在2019年发布的RX-9能不能再次掀起马自达的旋风?(改装图片来源:Speedhunters)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2.6万关注 | 3448作品
+ 关注
像你的朋友一样说说汽车的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