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家轿之王?6辆10万级家轿大横评

紧凑级家轿,3万+的销量是个坎,站上去振臂一呼,大有武林盟主的架势。在中国这个汽车历史算不上悠久的国家,小康家庭选车的参考,或许是隔壁老王三天一摸五日一洗的爱车,也可能来自单位小李无心插柳的闲聊。但无论如何,销量数据都是绕不开的强力佐证。你想,几十万人都开的这个车,总差不到哪去吧?

做车评,建立一套评价体系,确定标杆车型很重要。大多数时候,车型产品力坐标轴的标定是靠单一车型试驾,开得多了,哪台车底盘好,哪台车隔音差,心里是有数的。但具体到百分制里,各自能拿多少分,还是会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

比方说,我知道雅阁2.0 CVT的动力很跟脚,而ATS-L的279马力也相当暴躁(这个梗的来源在此:《黑同事:2.0T VS 2.0L自吸,动力差一截,竟无需尬聊?》)。但具体谁更牛,隔空喊话是没用的,还是需要同场对比,大家Head to Head干一架,才能得出一锤定音不容质疑的结论。

所以这次,我们直接拉出了10万家用车销量排行榜的前几位选手:别克英朗 1.5L、大众朗逸 1.6L、丰田雷凌 1.6L、福特福睿斯 1.5L、帝豪GL 1.3T以及日产轩逸 1.6L,来一场Head to Head正面较量,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家轿之王。选车方面,除了看销量排行榜外,我们还特意选取了不同国别(至少不少消费者还是认为朗逸是德国车、英朗是美国车)。

PS:这里面有两辆车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情况,大众朗逸和丰田雷凌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一嗨租车提供的车辆,款式并非最新。不过考虑到市售的新朗逸只是老款车型的换壳版,本质差别不大(后座垫加长后面我们会说明),老款也可以代表朗逸的水平;另外,同场的雷凌1.6L已经停产,但考虑到它的兄弟卡罗拉还有1.6L车型在售卖,而丰田的自吸动力也算一直是同级里颇有用户口碑的,拉雷凌进来一来可以对比一下空间,二来也看看丰田的1.6L动力到现在还能显示出多少含金量,无论是对想买雷凌还是卡罗拉的用户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2.形象对比

形象方面:

对于十万元家轿来说,经济实用才是核心卖点,女为悦己者容的道理,在经销商优惠力度面前,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但是,外观内饰上的美感程度,又决定了消费者对一款车的第一印象分数。我们知道,一个人既成的主观评价,往往影响了接下来的判断标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谁更好看,谁的做工更精良,谁就是先一步攻占城池。

别克英朗

官方指导价:10.99-15.09万元


在这六款家用车中,英朗的风格很好地契合了家用这个主题。它整体线条比较简约温柔,看上去显得温润典雅,正如家里的贤妻般。再加上别克品牌的光环,很多人会对英朗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值得一说的是,这款车的发动机盖使用了同级中少见的全铝材质,好处是重量轻、操控更灵敏且油耗更低,但坏处是,维修更换的成本也随之变高。除此之外,打开前盖,发动机盖液压撑杆也能为英朗加一点分——一些消费者会觉得这个车有档次、有诚意。

英朗在内饰设计上的一大特点,便是用流畅的线条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再用一些镀铬装饰来点缀效果,使得从图片看上去富有质感。虽然中控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些硬质塑料而已,但经过细心的表面处理,视觉上的观感相当不错,这在同场的几台车里是表现得相当突出的。

大众朗逸

官方指导价:10.99-15.99万元


虽然很多人不看好大众的套娃设计,但不可否认,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便是在大街上的品牌辨识度非常高。对于三四线城市的车主来说,即便是买了些低端车型也赚足面子。但缺乏个性的设计,对新潮的年轻人来说难免会造成审美疲劳。

朗逸的内饰风格,延续了大众的“德味”设计。和外观一样,整体造型靠方正笔直的线条勾勒出来,形成轴对称设计。出风口、多媒体按键、空调调节、储物格,由上至下按顺序合理排列,一板一眼没有太多花哨的点缀,比较偏向保守派。

丰田雷凌

官方指导价:10.98-16.18万元


车如其名,雷凌的外观风格就如一道雷鸣闪电。尤其是前脸上那条贯穿于两个大灯和LOGO之间的镀铬装饰条,配上前格栅大嘴设计,使得它成为了六款车当中最年轻的车型。很对那些手拿10万预算,又不想随大流的年轻群体的胃口。

不可否认,雷凌的内饰氛围也是六款车中最运动的。以多媒体按键区域为突出主体,装饰板中间用有弧度的曲线勾勒出质感,其它的功能区则逐层向里处凹。再辅以钢琴漆面料和镀铬元素的装饰,使得雷凌的车厢甚至有些豪华感。

福特福睿斯

官方指导价:9.68-12.23万元


如果雷凌是典型的运动boy,英朗是稳重的大叔,那么福睿斯就是在两者之间取得了一个平衡点,年轻中不失居家。外观部分最有亮点的地方莫过于那张阿斯顿马丁式的大嘴,已经成为福特家族这一代的经典设计,在路面上的回头率是很高的。

得益于中控面板的超大倾斜角度,福睿斯在内饰氛围感的营造上,有种开赛车的即视感。如果说外观还有个大嘴撑起气场,内饰则无论是做工,还是整体的设计风格,它都属于比较朴素的风格。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因为全系都没有中控大屏,所以多媒体区域初上手时需要花费一定的学习成本。

吉利帝豪GL

官方指导价:7.88-11.38万元


说起博瑞的外观造型,大多数的人都会给个好评。帝豪GL保持了和大哥80%的相似度,尤其是尾部溜背的造型。另外20%,是因为车身尺寸缩小,一些线条被浓缩起来,或者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它看上去没有博瑞那样惊艳,但设计功力在六款车当中并没有因此而逊色。

置身于帝豪GL的车厢里,会以为这不是一台十万元级别的车型。现在自主品牌的惯用手法,是下放一大堆丰富的配置,这款车自然也不例外。另外,它在内饰氛围感的营造上也有越级的“嫌疑”,T字型布局、大片类金属的面板铺设、悬浮式挡杆台,都是看上去比较高级的设计。

日产轩逸

官方指导价:9.98-15.90万元


和老款轩逸对比,现款车型一改过去圆头圆脑的前脸。前格栅上的两条镀铬装饰条,为年轻运动的形象加了不少分,甚至看上去比福睿斯还要有活力一些。但是,尾部造型还是比较保守的设计,和前脸的激进多少缺乏些呼应感。

轩逸的内饰设计同样走的年轻化路线,有点日式的可爱风。镀铬元素选择装饰在门扳手、空调出风口以及方向盘多功能按键区域,跟现在很多个性车的设计方案相似。和很多日产车型一样,轩逸的这个车厢的氛围会让人有一种想沉静安定下来的感觉,这与同场的日本老乡风格上差异还挺大的。

3.空间对比

乘坐空间: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大气,衣着要大气,房子要大气,买的车自然不能给人小气的感觉。所以家用车的一大诉求就是空间要大,而且是希望用尽量少的钱买到一个大空间,家里人坐着也比较舒服。

图中标红的数字表示该车在该项数据中处于对比车型最优位置。综合我们的测量结果和实际体验来看,轩逸在多个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是空间方面表现最好的一辆车;英朗、帝豪GL和雷凌的数据比较接近,不过帝豪GL的横向空间偏窄,后排坐满三人的情况会比较局促一些;朗逸紧随其后,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缺陷;福睿斯是六辆车中最小的一个,69cm的后排纵向比其他几个对手普遍要小6cm以上,是个不小的差距。

除了空间外,每辆车的第二排实际表现也各有不同,下面我详细说明:

别克英朗

英朗的低配车型是织布座椅,座垫的柔软度表现OK,座椅显得比较平坦,有点沙发的感觉,槽点也有,后排空间虽然不错,但座垫偏短,低配头枕也采用了不可调的设计,关键质地还比较硬,这就造成了后排乘客的头部贴服不佳,高配版本在这方面会有所改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英朗的后排有着同级少有的后排出风口,在这个级别和价格的车型上配个这个东西,在中国绝对算大杀器,可能某些消费者就是因为这样的细节而愿意去选择英朗。

大众朗逸

朗逸的座垫长度是几款车里面最短的(新朗逸已经加长了坐垫,有很大改善),后座乘坐角度设计也比较奇怪。另外后排地板隆起较高,削弱了中间座位的舒适度。前排靠背的调节方式还是老旧的旋钮,在体验过其它几个对手的座椅后,回来简直想把朗逸这个旋钮给卸了!后排没有配备空调出风口、USB接口,但准备了一个小储物柜放些零碎物品。虽然上汽大众一直在对朗逸进行修补和美容,但平台老确实是个大问题,很多车厢里的缺点真心不好改。

丰田雷凌

首先雷凌保持了日系车一贯的优点,地台全平,后排坐满三个人时,中间的人不用叉开大腿,可以以一个比较舒适、随意的坐姿完成旅途,这点还是很棒的。

在六辆车中,雷凌的坐姿是最低的,加上软而有韧性的座椅和可调头枕,当你完全背靠着座椅坐下去后,能很好地贴服后背,虽然包裹度不佳,但总体乘坐舒适度在这六辆车中可以算前列的。

福特福睿斯

福睿斯的后排,座垫的倾斜角较大,导致坐垫对大腿的支撑有点高,后排头枕和英朗一样不能调节,但好在高度足够。软中带支撑的座椅为舒适性增色不少,虽然腿部的活动空间确实不多,但是这种比较沙发感的座椅在展厅里还是能获得顾客的一点肯定的。

后排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福睿斯的中央扶手后方设计了一个车门落锁按钮,驾驶员下车搬个货物什么的,后排乘客可以方便的锁上车门,防止车门被坏人拉卡。只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是空调出风口还是USB接口,“卖相”上都要比这个中控锁开关好得多。

吉利帝豪GL

帝豪GL的后排同样没有配备空调出风口,其主要原因是为了给空气净化器让位置,展厅销售顾问多说几句,某些注重健康环保的消费者可能会更肯定这种安排。此外,帝豪GL后排是有USB接口的——自主品牌某种程度上确实更懂中国消费者。

帝豪GL的坐姿是这几辆车里中最高的,虽然座垫软,包裹度不错,但是偏高的坐姿,加上小溜背的造型,会无形中导致头部空间缩水,主观数据上看不出来,但是乘坐起来,身材较高的人会有一的些压抑感,好在坐垫够长,对腿部的承托挺足的。

日产轩逸

座椅乘坐方面,轩逸座垫应该是最舒服的,又软又贴服,包裹度也不错,再加上车内空间数据表现优秀,坐在轩逸的后排视野是最开阔的之一,不会有任何压抑感。加上车内的横向空间足够,后排乘坐三个人也不会特别拥挤,只是如果能在装备上有个出风口或者USB的话,就完美了。


尾厢空间:

既然是家用车,尾厢肯定会经常堆放各种杂物,偶尔还要胜任一家老小出行、旅行的需求。我们模拟了多数家庭出游的情景,用2个28英寸、2个20英寸的旅行箱来测试尾厢空间。

正式开始之前先说说题外话,很多德国老车喜欢用液压挺杆的尾箱盖,结构复杂、成本高,现在A级车乃至B级车大多已经舍弃了这一设计,转而用了成本更低的扭力杆,差别是B级车会对支撑杆进行包覆,而A级车多数都是裸露在外的,所以放置物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开挺杆,否则会关不上尾门,甚至把物品压坏。

再说一个小细节,在测试的这六辆车中,轩逸、福睿斯和帝豪GL是带有尾厢门开门键的,其他的都需要在车厢内开启尾厢或用钥匙遥控操作,前面三款车型日常用起来前者来得更直观和方便些。


空间方面,大众的尾厢设计一直被我们推崇,空间大不说,还很规整。即便是级别比较低的朗逸也延续了这一传统,是6辆车中唯一能放得下4个行李箱的,而且根本不需要像别的车那样计划好怎么摆放,直接自然的上下堆叠就OK了,轻松写意。

雷凌的尾厢宽度也很不错,但尾厢高度稍微低了一点,所以20英寸的箱子往里已经怼不进去了,只能塞进去两个大箱子和一个小箱子。


其他几辆车的尾厢空间相差不是很大,大多数车型都是尾厢横向空间不够,容纳不下4个行李箱。其中最不规整的是轩逸,外面看着还挺大,但越往里收得越窄,平时放放零碎物品感觉不到,一旦放大件物品时就能明显感觉到利用率不高。

4.油耗、噪音对比

油耗测试:

作为一辆家用车,燃油经济性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一个点,在油价已经六点几的今天,如果一辆家用车不省油,那谈家用真的有点滑稽。

我们的油耗测试线路还是标准线路,高速100km,市区50km。因为这次高速修路,所以平均时速只有58km/h。另外,在市区因为是编队行驶,所以成绩会比大车评里单独一辆车高,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因素的干扰,我们6人做了6次轮换,车队顺序也随之变换,录得平均时速为20km/h。


(轩逸) (轩逸)

从测试结果来看,轩逸的CVT变速箱在油耗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高速比其他车低了1L/100km。市区的成绩也是最低的,但没有高速那么显眼,主要是因为开了ECO模式后,油门反应有些迟缓,所以在跟车状态就需要大脚油门才能不掉队,因此它的成绩只比朗逸少了0.12L/100km,但总体来说轩逸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轩逸)

从测试结果来看,轩逸的CVT变速箱在油耗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高速比其他车低了1L/100km。市区的成绩也是最低的,但没有高速那么显眼,主要是因为开了ECO模式后,油门反应有些迟缓,所以在跟车状态就需要大脚油门才能不掉队,因此它的成绩只比朗逸少了0.12L/100km,但总体来说轩逸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英朗) (英朗)

英朗是这六辆车中唯一搭载发动机启停的车,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测试当天天气太热,启停系统极少介入。如果启停正常工作的话,我想市区应该会有1L/100km左右的误差,所以英朗的实际油耗水平应该和朗逸差不多,都属于比较省油的车。

雷凌一直是我们之前的一个基准车型,从油耗角度看它也确实处于中间的成绩。对比六辆车,我们欣喜的看到大部分新车型在油耗表现上都已经比基准车型更好了,唯有帝豪GL和福睿斯的成绩依然不够理想。

福睿斯和帝豪GL两款车初段开起来就比较有力,他们的加速成绩也确实不错,根据能量守恒自然需要消耗掉更多的燃料。不过,从这两个品牌过往的车型看,油耗高也确实是一直被福特和吉利消费者所诟病的问题,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看来福特和吉利需要再努努力。

噪音测试:

噪音方面,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将这6辆车分成几个档次:第一档是轩逸,整体表现比较均衡,虽然是成绩最好的,但它毕竟是个A级车,这个级别的车的局限还是存在的,我们就发现这六辆车的底盘隔音普遍表现一般,轩逸在遇到雨天的时候,还能明显听到水甩到轮拱、底盘的敲击声。

第二档是朗逸和帝豪GL,这两辆车的前排成绩比较接近,整体感觉还不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120km/h左右,A柱附近会有风噪;后排的表现,两辆车却大相径庭,帝豪GL比较接近轩逸,各方面表现很均衡,尤其是环境隔音很不错。朗逸的前排噪音和帝豪GL接近,但后备箱的隔音就很不好,导致后排听到尾厢传来的噪音比较明显,所以后排整体比帝豪GL要高2个分贝左右。

第三档是福睿斯和雷凌,这两辆车表现也比较接近,底盘隔音都还不错,主要是渗进来的环境音比较大一些。不同的是福睿斯漏进来的噪音不是从某一处漏进来的,让人比较难以察觉的噪音会给你整体隔音还不错的感觉,体验上接近第二梯队。而雷凌薄弱的环节比较明显,就是车窗玻璃太薄和车身的外铁皮下面没有做好隔音隔振措施,高速的雨滴甩到侧玻璃、车顶上的声音特别明显,很多人觉得日系车皮薄的观点可能就是来源于此吧。

整体表现比较差一点的是别克英朗,英朗其实发动机噪音抑制得还不错(静止3000转最安静车型),但它轮拱、尾厢的隔音不如其他几辆车,开动后的英朗明显能听到从底盘传来的噪音,还比较恼人,所以综合评定是这六辆车中噪音最扰人的一辆。

5.驾驶感受、烂路舒适性对比

驾驶体验:

驾驶感受在选车时占的权重有多大,一千个家庭可能有三千种答案。特别这种10万元的家用车,它承载的是夫妻二人加父母的期望。我不止听一个年轻人说过:买某某某车不是自己的意思,父母指定车型赞助,胳膊拧不过人民币,不喜欢也没法子。在长辈的认知里,大众总是错不了的,这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傲慢与偏见。六车对比驾驶感受部分,开篇就从神车朗逸开始吧。

朗逸火的已经让人麻木了,我已经说不清楚它是从哪一个时间节点上挤到月轿车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名。如果那一天它不再进士及第,我一定去写篇销量分析。有个概念很多人是清楚的,朗逸是中国特供车,所谓的PQ34L平台不过是PQ34的大陆变种。这个平台从1996年第一代奥迪A3问世开始服役,到2008年,被上汽大众接手,折腾出了朗逸。21年前的底子,今天依旧这么火。

当我们把六台车凑在一起,横向比较的时候,就能很明确的感受到,21年前的大众放到今天还是很强。又或者换个好听的词,朗逸很成熟。这种成熟,尤其表现在动力总成上。我刚入行的时候,总觉得底盘亦或是转向手感不容易建立起层次分明的评价体系,但是在动力总成的横向比较上,整体难度下降了不少。谁的换挡更平顺、谁加速时在屁股后面推着你更猛,不难感知到。我相信普通消费者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朗逸清晰的抓住了这一点。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6AT的组合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人信服。

平顺性和换挡逻辑毋庸多言,绝对是10万元左右紧凑级轿车的一流水准。升华一个层次,朗逸由此表现出的顺遂人意的气质是最讨好的我的。人车之间的亲近感,马自达常常吹的人马合一是一个维度,一上车就催逼着你快马加鞭;朗逸的性格是另一个维度,坐在驾驶座上仿若无车,轻松感是包裹着你的。

当然,这种轻松感跟转向手感密不可分。大众的虚位和不怎么有分量的回馈感在这辆家用车显得很搭。在驾驶层面,朗逸的短板也还是有的。高龄化平台搭建的悬挂,不容易兼顾到那么多层面。在维护德系车高速稳定性的时候,要牺牲一些底盘的舒适性了。特别是六车同场竞技时,很直观觉得朗逸滤振不充分,路感很多,大颠簸的过滤同样欠佳,在整体的评价中,底盘的表现会拉低一些分数。

六辆车中,还有一辆跟朗逸的风格很像——雷凌。新车评这次是租车做选题,无奈卡罗拉并没有理想的车源,只好拿雷凌顶上。也好,卡罗拉的底盘很生硬,在对比中会吃不少亏,雷凌的调校就聪明不少,起码细碎震动的过滤是很到位的。说回正题,雷凌的亲和力,动力总成同样功不可没。跟朗逸的AT稍有不同,雷凌的1.6L+CVT有不一样的优劣势。CVT变速箱的响应性比AT好,稀饭已经用他的雅阁验证过很多次了。这条定律,放在六车对比里同样适用。特别是起步或者市区中低速超车的情况,雷凌的轻快感相当出色,车随意动的服帖程度几辆最佳。在后段加速能力上,雷凌90kW、154Nm的参数在后段不能对朗逸的81kW、155Nm形成压制,反而是功率稍低的朗逸主观提升感受更好。如果继续朗逸VS雷凌的话题,丰田还有两个科目不及大众。

六辆车中,雷凌的驾驶位坐姿最低,相应的,这种坐姿给人树立的驾驶预期最高。略显遗憾的是,雷凌在转向手感的建立上算不上讲究。首先是中间虚位很大;其次方向盘打过一个小角度时的回中力度趋近于零。两种体验合在一起,座椅营造出3.15分运动感硬生生被拉低至1.27分。

聊完了转向,还有一点是大家在考虑雷凌或者卡罗拉是一定要考虑的——隔音。做选题的几天里,正巧赶上广州下雨,我们惊奇的发现,雷凌的玻璃薄到雨点落上去能敲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我也算是开过了不少车了,这种情况真是头一回遇到。以前我们在推荐车型时,绝对没错的车型首当其冲。曾经,雷凌算得上“首当其冲”的一员了,随着产品的更迭,“绝对没错”的库也要与时俱进的调整一波。虽然雷凌跟朗逸一样走的都是轻松路线,但朗逸好像要比雷凌更讨喜,或者说,朗逸没有雷凌露馅的地方多。

讲到功力,我们再来说一个特别会造紧凑级车的品牌——日产。要我挑这个车企的精华,GT-R算一个,再说一个就排到轩逸了。日产在1.6L发动机和CVT上的技术积累,各种竞品怕是要继续追赶一段时间了。具体的表现,我们放到性能和油耗测试环节说明,驾驶感受部分,还是聊点主观的东西。开轩逸甚至是天籁,我习惯把驾驶模式开到ECO,正常模式油门头段蹿的那一下,竞品日系车都望尘莫及。ECO模式在压抑初段动力输出的同时,也会削弱中后段的响应,这个时候你就要选择了,是要动力总成轻柔的响应你脚底的细微变化还是较快的加速感受。我是宁愿轩逸的动力响应性稍逊朗逸,也要让整体驾驶更平稳一点。

中庸这个词是很符合轩逸的传统的,不过到了这一代车型,日产想要赋予它更多的年轻化元素和运动风格。悬挂硬度升高10%对应的就是这一变化。走过一些小颠簸,衬套在震动的隔离上起了很多的作用,虽然传递上来的路感带着浓浓的压缩橡胶的味道,但舒适程度并没有因为10%的硬度调整受影响。突然下陷的井盖是轩逸最不擅长应付的路况,再多的衬套材料也弥补不了底盘机械上的不足,在舒适性这一部分,轩逸并没有领先朗逸多少。转向手感的建立可以更清晰的反应这代轩逸在运动和舒适风格上是纠结的。一个从左至右转动圈数超过三圈的方向盘,真的需要传递那么多的路感吗?虽然现在年轻化是车坛大趋势,但是对于轩逸这类消费者认定风格的车型,求变并不稳妥。主观驾驶层面,我对前三辆车的排序是朗逸、轩逸、雷凌。


有两个车型我不想把他们拉进排序中——帝豪GL和福睿斯。这次的六车对比,所有车辆的悬挂形式非常统一,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吉利可以在同样的结构里赋予帝豪GL超过朗逸的厚实感,福睿斯可以表现出超越级别的滤振感受,值得赞一个。两辆车的优点鲜明,劣势同样鲜明。

对帝豪GL来说,不够顺滑的变速箱和驾驶座不够低的坐姿,让它在跟前三辆竞争中败下阵来;对福睿斯来说,AT变速箱在驾驶感受上没有挖坑,转向手感和底盘甚至可以让你获得不少的驾驶乐趣,Kyo在试车时说,从英朗换到福睿斯,简直像开了马自达。但是,福特长久一来的做工“口碑”还是扯了后腿,走过坑坑洼洼车厢内的异响确实会影响心情。从驾驶层面剖析,我福睿斯确实是六辆车里开起来最爽、高级感最强的。但是让我单单为了爽而放弃更为可靠的朗逸、轩逸、雷凌,说服力还不够强。而且,对于那些只想买台老实家用车的消费者来说,福睿斯的动态性格又有些太活跃太个性了,这也是个问题。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英朗。别克的紧凑级轿车,凭借着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为精致的设计,时不时就跑到轿车销量的榜首坐坐。英朗的动态性格,严格来说与朗逸和轩逸较像,都是那种无欲无求、偏点舒适的态度,大多数消费者喜欢这种调调。具体来说,英朗的优势当中,舒适的底盘应当算一个,虽然整体风格不够紧实,但滤振效果还是可圈可点的。小颠簸的过滤很充分;只是遇到像减速带这样的起伏,避震行程容易挤到头,从下传递到屁股上的震动略显生硬,放到六辆车中,英朗的底盘滤振不如福睿斯、厚实感不如帝豪GL,跟轩逸、雷凌基本打个平手。

而以试车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必须要吐糟一下:英朗的变速箱,耐住性子缓缓的给油还ok,激烈的变节奏驾驶,这台6AT就有点招架不住了,这是测试前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感觉这变速箱完全就是为慢性子人设计的。另外这车开起来之后噪音确实比同场对手都要略微大一点。

烂路舒适性:

考虑到大家逢年过节下乡的需求,这次的六车对比我们加入了烂路行驶的环节。英朗的悬挂表现突然有了反转,在土路上的安稳感有了仅次于头名的福睿斯的水平,这跟柏油路面的反馈有不小的差异。再往下看,帝豪GL靠着底盘的扎实感名列探花,只是GL遇到大颠簸时太想以刚克刚,车内的乘客难免左摇右摆,舒适度不及前两位。四至六名,悬念不大,分别是轩逸、朗逸和雷凌。综合起上述种种表现,我跟大家总结一下。驾驶感受,从纯主观的角度出发,从优秀至一般的顺序为福睿斯、朗逸、轩逸、帝豪GL、雷凌、英朗。

6.满载加速测试

加速测试:

之所以将加速测试放到这么后,还是考虑到这些车的定位大部分消费用到地板油的情况都少之又少,而且这么几款家轿拼动力,也实在有点矮子里头挑高个的感觉。不过,这个测试也有现实意义,比如过年载满一家人的时候,加速成绩直接关乎到开起来的爽快程度。

帝豪作为唯一一台涡轮车,功率也是最大的129马力,而除轩逸和雷凌外,其余三台车都在112马力左右。这样一百来匹的动力,平时一个人开也基本算是够用的。如果动力总成调校得好,在油门初段、市区低速时甚至还能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但是,对于许多一二线城市家庭的唯一一台车来说,逢年过节载着一家人回乡的场景,是躲不过去的。所以我们这次设计的0-100km/h加速测试条件,是满油、满载五人。当然,作为对比,我们也测试了只载驾驶者一人的加速成绩。

六台车满载和只载一人的加速,时间差别都基本一致,大概都是慢2.3秒左右。因此满载和只载一人的加速成绩排名,也完全一样。

虽然账面数据不如帝豪GL,但轩逸凭借CVT的快速反应,拿到了第一。在实际道路驾驶中,虽然轩逸的油门响应轻快感不如福睿斯和雷凌,而且CVT的平顺性非常好,优于雷凌,所以主观感受不快。但在需要发动机中高负荷的加速场景中,轩逸的加速度是明显强于其他五台车的。同时轩逸还有最全面的动力设定选择,Eco、Sport模式和L挡一应俱全,而除帝豪GL外其他的车要么有S挡没有Eco模式,要么没有任何模式选择。

帝豪GL坐拥第二名的最大功率,也得到了加速的第二名。受限于双离合变速箱对于平顺性的需求,帝豪GL的油门初段并不灵敏,甚至有些反应迟钝。但到了中高转速,类似手动变速箱的那种直接的加速感就开始涌现出来,所以GL是有点那种往高转速发挥动力的感觉。不过在多次深踩油门-松油门的工况下,GL的变速箱就会出现明显机械“咔嚓”声,比较扰人。

福睿斯虽然账面数据处于劣势,但实际表现却略胜朗逸和雷凌,以0.1秒的满载加速优势取得第三。福睿斯这台车的油门设定非常灵敏,轻轻一点就往前冲,但又不像以前丰田小排量车那种蹿得过份的感觉,是属于能明显给你运动感,又不至于扰人的设定。福睿斯的这台6AT变速箱也很乐于降挡,6挡巡航深踩油门,能一下跳到3挡,转速落差之大导致我们还以为这是4AT。总体来说,虽然福睿斯的加速数据不是最快的,但在实际开起来的体验上,他是最给人运动感,甚至会引诱你开快车的。

(朗逸) (朗逸)


(雷凌) (雷凌)

最有意思的是朗逸和雷凌,虽然数据相差12马力,但两种条件的加速成绩都互相一样,并列第四。雷凌的动力初段响应非常轻快,CVT变速箱也非常愿意拉高转速,但平顺性略逊轩逸的CVT一筹。朗逸的6AT变速箱,S挡逻辑比其他车相对激进,刹车减速时会逐级降挡,主观感觉还挺有乐趣。

英朗排量没优势、发动机账面数据没优势,再加上前面说过的,它的变速箱是个慢性子,所以在加速测试环节,它也只能落在最后了。

7.总结

总结:

策划这次横评的初衷自然是为了帮大家找到真正最适合家用的那台车,但通过这次比较全面的对比,虽然排名我们已经有了,但最后要给出推荐意见的时候我们反倒犹豫了。想想也是,几乎每一台车都月销过万的实力,有的还是3万+俱乐部的长期会员,纵然他们有不足但肯定也有吸引消费者的突出优点,所以不精确到每个消费者的具体情况而泛泛推荐明显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但通过这次对比,我们已经明确了每一辆车各自的性格,我们可以为每一辆车都下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借助网状图,我们帮大家分析分析每一辆车的特性,各位客观老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哪一辆才是您心目中的最佳或最符合您需求的:


虽然轩逸的售价和其他五辆车差不多,但由于轩逸之上,日产已经没有A级车了,所以轩逸还承担着部分和速腾、威朗、福克斯等车型竞争的重任,其定位在这几台车里是略高一点点的。轩逸的产品力在这些10万元的家用车里确实很强,如果今天硬要排名的话,我想多项夺得前几位的轩逸综合实力应该是最强的,它也向我们诠释了一个称职的家用车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么反过来一想,我们能用10万元左右的价格就能买到一个产品力和速腾这些13万起步相同的车,对消费者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呀!


大众朗逸和丰田雷凌的产品形态比较相似,所有项目几乎没有短板,整个网状图显得非常均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庸。但具体到车型上体验还是有点小差别的:大众朗逸是那种将你愉悦地从A点运送到B点后,你会忘记自己是开车来的,这种让你忽视它存在感的做法或许才是家用车的最高境界;相比较而言,雷凌显得更年轻点,在你忽略它的时候它会自动“隐身”,当你又需要一点驾驶激情的时候,它也能给你你带一点点的驾驶欲望。

英朗和福睿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英朗是个静态体验很完美的车,无论是内外的形象、品牌,还是空间的好用程度都是这六辆车里表现非常出色的。但动态方面表现就比较一般(除了烂路舒适性),尤其是变速箱的反应,真的是会让急性子难以接受。

福睿斯和英朗完全相反,个性非常鲜明,在多数消费者最在意的空间、油耗、档次感方面,福睿斯没什么优势。但它的机械素质真是同级最好的,底盘表现甚至不输更高级别一点的A+级车,这几辆车里我们最愿意亲自驾驶的也正是它,它提供了这个级别中最好的驾驶乐趣。

帝豪GL是这六辆车中唯一的自主品牌,从实际表现和测试数据来看,其实它的单项成绩已经不输合资品牌了。但综合起来和合资品牌的车型,比如朗逸放在一起对比的话,还是会让你觉得哪里有那么点欠缺,思前想后我们觉得可能这就是那虚无缥缈又真实存在的品牌底蕴所带来的细节方面的体验差别吧? 不过自主品牌似乎早已找到了相应的对策,各种眼花缭乱的配置足以让很多人在犹豫间就交了首付。(文/XCP编辑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8.5万关注 | 1.4万作品
+ 关注
新车评网提供中立、专业和真实的汽车评测资讯,帮助消费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66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