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被整体打包出售”传闻折射中国品牌三大困局

为期8天国庆中秋长假刚过,不少汽车人还处在调整节日综合症的状态之中时,有媒体报道称“奇瑞将被整体打包出售”。虽然很快奇瑞汽车就通过官方微博辟谣,称完全没有“整体打包出售”的计划。但如此重磅的业界传闻仍然吸引了产业各方的关注。车业杂谈认为,抛开传闻的真实性不谈,“奇瑞将被整体打包出售”传闻不仅折射出奇瑞自身面临的发展瓶颈,更深层次反映出中国品牌当前普遍面临的三大危机,需要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认真应对,创新求变。


困局一:“微增长”时代中国品牌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更加突显。

尽管围绕中国汽车销量达到峰值时的体量规模,业内还存在多种分歧和看法。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汽车产业已难以持续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增长。2017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6万辆和1335.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3.8%,低于同期6.9%的GDP增幅,也远低于去年汽车产销14.46%和13.65%的增幅。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到微增长时代。


在“微增长”时代背景下,汽车企业特别是中国汽车企业的产能过剩危机尤为突出。2016年,中国前十家汽车主机厂销量总和为2476万辆,而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十家企业的产能(含确定在建)合计已高达3351万辆。在核心衡量指标产能利用率上,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标准,衡量汽车产能的依据是汽车整车厂每年开工251天,每天工作两班,每班8小时。参照这个标准,中国汽车企业的分化更为明显,一些汽车企业特别是合资品牌的产能利用率超过100%,而不少中国汽车企业的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0%,甚至更低。

以奇瑞为例,奇瑞汽车(奇瑞、观致、奇瑞捷豹路虎、奇瑞控股)2016年销量突破70万辆,同比增长28%,超额17%完成集团60万辆的年度目标。但与媒体统计的奇瑞110多万辆产能相比,仍有不小的空间。如何在汽车产业增速减缓下解决日益突显的产能过剩危机,已成为包括奇瑞在内的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共性课题。

困局二:消费升级和合资挤压下中国品牌生存空间一步步被蚕食。

客观而言,与中国汽车市场过去十几年高速成长相伴,中国品牌在不断缩小与跨国车企的差距,取得成绩有目共睹。全球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29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车质量的差距连续七年缩小,2017年两者的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已缩小至13分。自主品牌在质量提升方面正在一步步迎头赶上国际品牌,也逐渐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充分竞争的中国汽车市场留给中国品牌的生存空间并不是过于宽松。一方面,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和品质的需求在不断的升级。在车型选购尤其是升级换车时,消费者对于合资品牌的车型更为青睐。另一方面,在自主品牌最为看重的SUV市场,曾经一度合资品牌在这一价格区间的产品寥寥无几,还没有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不过,经过近两年的“反应时间”,合资品牌在这一价格区间的SUV产品布局逐渐丰富和完善。

双重挤压下,恰逢市场增速回落,对于众多中国品牌而言,价格战已经成为无奈之中的必然选择。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有不少中国汽车品牌纷纷采取官降来促进销量。但显然,一味进行价格战显然是伤人先伤己的策略,对于众多中国品牌而言,寻求找到适合自身的差异化道路依然迫在眉睫。

困局三:新能源、智能汽车是巨大的突破口也是巨大的陷阱。

一个被业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面对中国品牌在发展中遇到的品牌力瓶颈,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加快产业布局,将是中国品牌发展的机遇与突破口。以智能网联的发展为例,当前国家政府、行业组织和中国车企已经在达成高度的共识,就是要利用中国汽车企业本土化的优势和对中国消费者的更好理解,推进智能互联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将其打造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突破口。

但是,同样需要值得重视的事实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依然处于战略投入期,需要企业不遗余力的加大投入,对于利润微博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正如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从之前的观致被收购与今天的奇瑞汽车的被打包出售,出现这些传闻的重要原因在于奇瑞“缺钱”。根据投资机构披露的奇瑞股份跟踪评级报告显示,2016年,奇瑞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29.64亿元,利润总额2.06亿元。整车业务中利润最高的奇瑞捷豹路虎,2016年销售收入为198.46亿元,净利润28.06亿元。这意味着奇瑞股份依靠奇瑞捷豹路虎的14亿元利润支持(按50%股比分摊),才勉强实现盈利。

比照丰田、福特和大众动辄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几亿甚至数十亿美金的投入,资金层面的压力已成为奇瑞在内的中国品牌面临的巨大挑战。

总而言之,汽车产业正在进行自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对于包括奇瑞在内的中国汽车企业,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艰辛的挑战。无需妄自菲薄,在正视危局中不断创新求变,经受市场竞争的洗礼,或更能实现快速和高质量的成长。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4万关注 | 1.3万作品
+ 关注
有温度,够深度,见态度!最具原创声量的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