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与性能并存 全新比亚迪宋EV与宋DM抢先实拍

自从2008年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政策,到2009年北京、上海、重庆等多个重点城市开始实施至今,新能源汽车走过了10个年头,而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车型中,各大品牌争相发力,抢占这片蓝海。新能源车企阵营中像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国产自主品牌发展较为迅猛,而比亚迪在混动和纯电动技术方面均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竞争态势。这其中像元 EV360、全新唐 DM已经将一些国产品牌以及一些合资品牌的车型甩在身后。而今天全新宋EV和宋DM的上市进一步加大了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优势。

■ 外观:套用家族式“Dragon Face”设计语言

本次在成都车展上市的全新宋EV和宋DM,基于现款宋EV400和宋DM改造而来,在外观与内饰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可以说是该款车型的一次中期大改款。

外观方面变化比较显著,统一采用了比亚迪全新的“Dragon Face”家族式设计语言,前脸相比现款车型采用了更大尺寸的进气格栅设计,为了符合“龙脸”的设计风格,设计师将大灯做的更为狭长,且采用矩阵式LED灯组,让这辆车的辨识度有了很高的提升,同时这样的前脸设计也为这辆车带来了更年轻、更时尚的感觉。

由于是中期改款车型,车身侧面与现款相比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车身尺寸分别为4600/1870/1700毫米,轴距与现款车型相同,为2660毫米,定位为紧凑级SUV。

尾部的改进与前脸相同,主要的变化在于尾灯组的造型设计,由现款车型的分体式尾灯,更换为一体式贯穿尾灯组,同时加入了镀铬风格的装饰条,光源全部更换为LED,尾部在优化后相比现款车型看着舒服多了。

底盘方面,由来自英国的底盘专家汉斯.柯克操刀进行调校,悬架与现款车型相同,依然是那套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多连杆独立悬挂。

▲ 全新宋EV底盘结构

▲ 全新宋DM底盘结构

■ 内饰:可旋转大屏+简约风

拉开车门的一瞬间,邦老师看到的内饰布局简直是翻天不低的变化,这似乎已经超出了中期改款的范畴。如果你是一位现款比亚迪宋 EV400的车主,只让你看内饰的话,你可能觉得这根本不是你认识的那辆车。

▲ 全新宋DM内饰

▲ 全新宋EV内饰

多功能方向盘采用底部纯平的造型,同时集成了定速巡航,多媒体娱乐系统控制,车辆参数查询控制,360度全景影像控制等功能。

仪表盘相比老款做出了较大的变化,新车显示信息更丰富,除了可显示胎压监测,耗能等相关信息外,还可在菜单中对车辆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

一般说到家族式设计都会理解为在说外观,而全新宋EV和宋DM的内饰,似乎也延续了从全新唐开始使用的家族式旋转大屏+简约的设计风格,你在中控位置能看到的仅仅是残存的空调控制按键与大屏控制按键。相比现款宋EV和宋DM,更多的功能按键则集成在那块12.8英寸的“大Pad”中。

中控大屏使用的是DiLink系统,并且统一搭载在全新宋的三个版本上,该系统能几乎配置所有安卓应用,配合可旋转大屏可玩性很高。同时传统的语音控制、远程启动、4G等功能也涵盖其内。

驾驶模式选择旋钮也进行了改进,将现款车型的动能回收旋钮改成了驾驶模式选择旋钮,而动能回收力度控制则集成到中控大屏当中,电子驻车按钮和停车挡按钮则变得更加小巧。

▲ 全新宋EV换挡单元

▲ 全新宋DM换挡单元

配置方面,新款宋EV和宋DM均提供车载蓝牙、4G网络服务、车载Wi-Fi、行车记录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全景天窗、主/副驾驶座椅通风加热、主/副驾驶座椅电动调节、后排空调出风口、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后排座椅4:6放倒等。但只有宋DM和EV两款车型支持遥控驾驶、感应式尾门以及四车窗遥控一键升降等功能。

■ 动力:除续航提升外,其它并未改变

全新宋EV搭载62千瓦时电池,最大续航由现款的400公里提升至500公里。最大功率160千瓦,最大扭矩310牛· 米,0-50公里/时加速时间为3.9秒;30分钟充满80%。

全新宋DM纯电续航80公里,搭载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13千瓦,最大扭矩240牛·米;电机由现款的单电机提升为双电机,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均为110千瓦,最大扭矩250牛· 米。

■ 邦点评

此次比亚迪全新宋EV与宋DM带来的诸多方面改进,让我们看到了那套使用了长达3年之久的现款设计,确实跟不上这个年轻化、个性化、的时代。而像旋转大屏、“Dragon Face”家族式设计语言、DiLink系统、简约的内饰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比亚迪在实现产品竞争力与客户吸引力方面做出了较大的提升。而这辆中期大改款的全新宋能为比亚迪带来预期设想的销量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标签: 评测体验 车展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7万关注 | 1.2万作品
+ 关注
做用户最喜爱的新能源汽车第一科技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