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代奥迪S6

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大半年的时间没有写文章,很高兴又能够坐在电脑前分享玩车的经历。

惊鸿一瞥:

在香港玩车,二手车网站上总会有些车让人砰然心动,好多车会让我立刻和卖家联络,问问车况,聊聊价格,但理性很快就会占据上风,各种玩车的阻力会阻止我出手。然而当我看到这辆车的时候,第一代S6,手动,2万港币的价格(1996年新车63万港币),我便毫不犹豫的冲过去看车。这是我在香港的二手车网站上第一次看到这个型号的车(我已经看了整整四年) 。

卖家是一位船公司的老先生,他说这辆车他用作代步车开了多年,但是因为膝盖不好了,踩离合器会腿疼,所以要换轻松一点的车。他颇有兴致的带我在附近的山路盘旋,告诉我这辆车发动机和保时捷的渊源(虽然好像没有渊源),告诉我quattro的稳定,带我体验他的加速和发动机特有的声线。整个车虽然维护水平一般,但是胜在稀有和便宜,所以我毫不犹豫收入麾下。

历史:

慢慢的查了这辆车的历史,我才知道他是一辆很有意义的车:首先这辆车是第一代S4和第一代S6。为什么又是S4和S6呢?可能因为奥迪当时也没想好怎样区分A4和A6吧。从1991年到1994年,这辆车是第一代奥迪S4,从1995年到1997年,同样一辆车又重新命名为第一代奥迪S6,然后奥迪用更小尺寸的平台开发了A4. 而且奥迪的S系列是从1991年的S4和1990年的S2开始的,所以这辆车仍然可以算是奥迪的第一代S产品。

此外,这辆车配备的是奥迪80年代非常出名的直列五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是在2009年TTRS上复出直列五缸涡轮发动机前最后一代量产的直列五缸机。而且同时期(90年代中期)这台机器经过强化,使用到了大名鼎鼎的奥迪RS2 Avant 上面。当然,全时四驱quattro也没有缺席。这部车0-100km/h加速达到了6.7s,在90年代可谓鹤立鸡群。

大名鼎鼎的直列五缸:


这台机器可靠性相当高,22年18万多公里,turbo仍然是原装。输出达到了227hp,350NM。发动机声音偏低沉,加速松油门伴随着泄压阀的声线,很有特点。多亏了他,0-100km/h加速达到6.7s,当转速达到3000以上后,中段加速甚至有一些推背感。




外观:

整个车的外观和当时国内的奥迪200非常相近 整个车的外观和当时国内的奥迪200非常相近


这辆车从外面看起来和90年代国内的奥迪200非常类似,所以看着特别亲切。然而又有些细节显示出与众不同,比如五幅大尺寸轮毂,S6尾标等等。

S6的尾标在尾部右上方,岁月的侵蚀已经让他模糊不清 S6的尾标在尾部右上方,岁月的侵蚀已经让他模糊不清


不像现在的车前悬和后悬都相对较短,那个年代的车前悬还很长。


可惜没有留下侧面的照片,只能从说明书欣赏了 可惜没有留下侧面的照片,只能从说明书欣赏了

内饰:

这辆车的内饰也有很多亮点:

首先是仪表盘的设计,整个车仪表的设计是中间两个大表两个小表,中控上面部分三个小表。



转速表下方有一个小小的S6标识 转速表下方有一个小小的S6标识

所有的仪表表底为白色,速度表显示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80km/h。注意电子显示的数值是涡轮增压的数值,会随着油门深浅而变化,据老先生讲这台车属于高增压发动机。

中控上面的小表盘,最重要的就是油温显示 中控上面的小表盘,最重要的就是油温显示
这台车的方向盘是我用过最好的,没有之一;方向盘下方也有S6的标志 这台车的方向盘是我用过最好的,没有之一;方向盘下方也有S6的标志

方向盘值得特殊说一下,首先皮质经过22年的洗礼,没有出现任何的褪色和磨损,这个和日本车十年十万公里就各种磨损对比强烈(即使雷克萨斯也不例外)。其次方向盘不是纯圆形,在两侧会有些偏方型,给人非常运动的感觉。另外就是凹槽设计合理,方向盘相对较粗,所以握感很好。

此外提一下方向盘左侧除了转向手柄还有一个小手柄,是照明灯开关,往上拨是打开,拨回来是关上,颇有特点。

车机仍然为卡带 车机仍然为卡带


空调的组件和我之前那辆2002 保时捷boxster 基本相同,可见大众集团当时已经有跨平台节省成本的意识。车机上方又大又方正的按钮显示出这辆车的年代。



这辆车前后的座椅都是Recaro,可谓配置相当高端。座椅的侧面支撑很好,坐垫前部腿托位置可以手动伸缩。此外,这辆车的还配备有后部侧窗尾窗遮阳帘这些现在的车都不一定有的配置。

质量和问题:

这辆车的质量算是很好,发动机运转平顺,turbo除了少少渗油没有任何问题。近期我看过一辆1995年宝马E36 M3,发动机已经抖动的很厉害,恐怕要进行大修。

这辆车车重达到了1.65吨,所以原厂刹车有些不够用,要预留一个提前量。

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前避震有些塌陷,所以遇到一些减速带就有可能托底,按理说避震算是损耗品,应该比较好维修,但是因为当时工作不顺利,同时没有玩车的便利条件,我只能忍痛割爱。我留下了这辆车的说明书留作纪念,没想到后来发现这辆车有避震自动根据载荷维持高度的功能,可能是这个功能出了问题。

现在工作繁忙的问题有所缓解,我又有了一些时间精力玩车写文章,但是想想当初没有花时间精力投入到这辆老伙计上,甚至没有时间多拍上一些好的照片,总是有些遗憾。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经典车赏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883关注 | 18作品
+ 关注
坐标:香港,出处:内蒙包头,职业:中环民工。惊叹于香港二手车种类多样,保养良好,价格便宜,从此不能自拔。爱车玩车聊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