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魏建军

9月30日,由长城汽车助力的新电影《中国机长》正式在全国上映,这部情节真实再现了川航机组英勇应对航班突发事故的过程的影片,让观众大呼精彩过瘾!当然,影片在带给我们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反映出了民航英雄“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规章”的精神。

实际上,这次长城选择助力《中国机长》,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电影所反映的价值观与长城“专注、专业、专家”的品牌理念非常接近。作为一家扎根中国、面向全球的知名中国汽车品牌,长城的发展充满了艰辛与汗水,这其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功不可没,可谓是长城这架巨型飞机的“机长”。

▍好汉要提当年勇,魏建军与汽车结缘记

1983年,魏建军的父亲魏德义在参军二十多年后转业,随后在地方开了一家企业,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企业最终发展为中国建筑供水取暖行业领先地位的太行集团。魏德义成了“先富起来”的那批人,而儿子魏建军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实至名归的富二代。

和如今的富二代一样,在魏建军的那个年代,富二代们也有常人无法触及到的爱好,现在的富二代喜欢玩电竞、泡网红,魏建军的爱好显然更高端一些,他玩车。魏建军接触汽车很早,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赛车手,甚至还有个绰号叫“保定车神”。

但爱好终归是爱好,魏建军最后还是听从家里的安排,在家族企业保定太行水泵厂担任厂长。

这边先按着不提,1984年,魏建军的叔叔在河北保定市创建了长城工业公司。主营业务是车辆改装。当然,这里说的改装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性能车改装,而是特种车辆、工程车辆等领域的特殊改装。1989年,魏建军的叔叔因车祸不幸离世,长城工业公司被当地乡政府接管。但由于经营不善,长城工业公司对外负债高达二百余万元。

此时,热爱汽车的魏建军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接盘了叔叔的心血并出任总经理。这个仅仅拥有60多名员工的车辆改装厂能让魏建军怎么折腾呢?彼时的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造车!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车。好的目标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魏建军首先选择生产农用车,但农用车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低,于是,魏建军最终决定造轿车。

1993年,在家里的支持和帮助下,魏建军通过购买部分底盘等技术,再通过原始的手工组装,制造了第一批轿车,对外市场售价仅为10万元。在当年,一台大众捷达也能卖到二十万元的天价!魏建军的车靠着价格优势,在市场上迅速成为了“爆款”,短短半年的时间就收入好几百万元,救回了命悬一线的长城工业公司。

自此,魏建军的“机长式”人生正式开始。

▍魏建军与长城,好“机长”驾驶有方

长城的低价轿车在市场上反响强烈,这让魏建军对造车之路更加坚定。但成就英雄之路总充满了蜿蜒曲折。好景不长,1994年,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轿车只能由指定的几家国有汽车公司制造,这一下子,长城工业生产的汽车成了黑车,不能再继续生产销售了。

换做旁人,遇到政策上的门槛,很有可能已经打定主意急流勇退。

魏建军此时此刻却不这么想,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壮大自己的路子,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国家政策只说不让造轿车,有没有说不让生产汽车。一番思索后,魏建军特意到美国、泰国等地考察业务,寻求除轿车之外的新车型。地不长无名之草,天不生无用之人,就这样出去考察一番,魏建军还真找到了突破口。

皮卡,在当年的中国市场还是个稀罕物件儿,市面上只有为数不多几家车企在生产,但它们技术差、品控差、价格昂贵。魏建军一想,嘿!介事儿准能成!于是进口了数百辆海外皮卡供自己研究,还高薪从其他车企挖来了技术骨干,最终,长城的第一款皮卡车型定型,命名为迪尔。迪尔售价为6-7万元,能装货能拉人,经济实惠省油耐用。毫不意外,这车又火了。

1996年3月5日,第一台迪尔皮卡下线,一年后的1997年,迪尔销量就达到了1700辆,同时还建设了200多家经销商。同年10月份,长城在魏建军的带领下进军中东地区,有着超前思维的魏建军,在长城起步之初就已经把眼光瞄向了海外市场。

1998年,长城完成转企改制,成为了一家民营私有制企业。在相当数量国有主机厂的经营状况日益下降的时候,魏建军率领的长城汽车,已经拥有了一番新的景象。

1999年,长城再次遭遇困难。当时全国最大的皮卡生产商、国有汽车厂田野汽车停产重组,但他们不愿意和长城寻求合作,却转向了长城的发动机供应商华晨汽车。此番重组完成后,长城和华晨将存在竞争关系,届时,如果华晨不愿意再为长城供货,长城的脖子将会被人卡得死死的。

未雨绸缪,魏建军的危机意识再次让长城化险为夷。

2000年1月18日,魏建军斥资8000万元,收购了高碑店的国有企业华北汽车厂,控股成立保定长城华北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并与同年成立了长城内燃机公司,引进了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先进制造设备,开始自主生产发动机,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解决后顾之忧。

自此,魏建军便开始使用兼并收购的方式逐渐完善自己的供应链条,并渐渐把供应商都牢牢拉拢在自己的前后左右。

即便是现在,还有不少主机厂未能拥有自己的供应链条,魏建军的超前意识和居安思危的态度,给了长城汽车取得成功的杀手锏——自给自足。

在皮卡产品热销后,魏建军又发现很多大城市不让皮卡车进城,政策的束缚再次制约到了长城的发展。经过深思熟虑,魏建军决定涉足SUV领域,既能扩张产品线,又可以进入大城市市场。

在当时10万元以下的SUV市场还是一片空白,长城凭借着售价亲民的塞弗SUV攻城略地,上市第一年就获得了3万辆的销售成绩,并进入了全国SUV销量榜前三名。

2005年,长城哈弗品牌SUV车型正式上市,魏建军适时让SUV车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面世,除了优化产品线外,更考虑到了哈弗品牌今后有更强的可塑性,可以拥有更高的品牌溢价能力。在哈弗之后,魏建军又相继成立了高端品牌WEY、新能源品牌欧拉,推出了长城皮卡品牌“炮”系列和更年轻化的哈弗F系列产品,进一步贴合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可以说,长城汽车的每一次重大决策、每一项业务调整、每一型产品的上马,背后都有魏建军指点江山的身影。作为长城的“机长”,魏建军用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对市场精准的把控能力,次次化险为夷、转危机为契机,让长城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到今天。

如今的长城,在中国汽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城有今天的成就,魏建军功不可没。

▍魏建军与中国汽车,好“机长”彰显领袖作用

除了为长城内部贡献良多,魏建军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影响也相当惊人。

往前数十五年,中国汽车是质量差的代名词,耐用性差、粗制滥造的国产车被诟病无数。魏建军为了让长城车有更优秀的品质,曾专门到日本花费数万元购买了精益生产书籍,并花费三十余万元请人翻译成中文,供内部学习使用。

此外,长城也是国内较早开展学习丰田TPS(丰田精益生产)模式的企业,“疯狂抓执行,玩命提品质”是当时长城工业园内最时髦的语言。

这样的风气,逐渐从长城蔓延至更多积极进取的车企中。正是魏建军的行动,让中国汽车制造业认识到了品控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车市的消费升级,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开始把购车目光转向更高级别的车型上,车企单纯靠低端车走量已经入不敷出,因此纷纷成立高端车事业部。

然而,早在消费升级初现端倪之前,魏建军就已经推出了自家的豪华SUV品牌——WEY,再次给中国汽车业做了好的示范。WEY也不负众望地成为了如今的中国豪华SUV第一品牌。

带头搞精益生产、带头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带头成立高端车品牌,魏建军一次又一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在中国汽车界领袖一般的存在。若不是一汽,中国人兴许还开不上国产车;若不是长城,国内SUV市场兴许还在被外资垄断;若不是魏建军,中国车企兴许还在滥竽充数,继续生产着质量堪忧的廉价车。

这样看来,魏建军不只是长城的“机长”,更是中国汽车业的“机长”。他为中国的民营汽车制造业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让中国车企知道了好车应该怎么生产。举个例子,从WEY之后,中国人才有了自己的高端SUV品牌,也是从WEY之后,多少中国车企开始了自己的高端化路线?带领中国车企往高处走,魏建军的贡献对中国汽车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魏建军,对中国发展贡献良多

按照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优势企业想继续扩大规模只有两个选择——高端化和国际化。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魏建军,虽然谈不上“白手起家”,但也靠着自己的打拼成就了一番伟业。对于中国民营经济而言,魏建军的成功实际上是改革开放成果的缩影,更是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向上的具体表现。

在魏建军带领下的长城汽车,高端化已经初见成果,欧拉系列新能源车凭借着新潮的设计理念几乎瞬间成为了都市年轻人们的代步工具好选择;WEY系列SUV则依靠优良的做工、用料以及舒适愉悦的驾驶感受,成为了国内高端SUV一哥;哈弗F系列与炮系列皮卡则在各自的平价区间再次拔高,具备了“轻奢”特性。

国际化方面,长城早早就开始了皮卡和SUV出口业务,出口国遍布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长城在俄罗斯图拉的工厂正式启用,标志着长城从整车出口到海外生产的转型。国际化,是很多国内企业敢想不敢干或者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但魏建军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中国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制造业上了一课——中国人同样可以做高端产品,同样可以出口高附加值商品,中国人并不比别人差。

可以说,魏建军的操作给中国民营制造业开启了新的思路,也趟出了一条初具形态的国际化路线。长城汽车的国际化发展,让海外消费者开始认识到中国不只是世界工厂,而是一个像美国、日本、欧洲国家一样,具备优良工业制造能力的国家。魏建军和长城汽车对中国的贡献,竟和“机长”的作用如出一辙,具备领袖应该有的一切特质。

▍结语:中国“机长”,带领中国汽车走向崛起之路

长城的“机长”、中国汽车的“机长”、乃至中国民营制造业的“机长”,魏建军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能力彰显了一个中国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未来,魏建军和长城汽车一定能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带领中国汽车走向崛起之路,由大变强!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03关注 | 71作品
+ 关注
车生活TV 用镜头说话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