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出重围的云雀汽车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一路高歌猛进,无论在产品设计、产品研发,还是品牌影响力,自主品牌已经有了飞跃式发展,尤其是长城、吉利等知名汽车品牌已经走到了自主汽车品牌的第一梯队,并纷纷推出了中高端产品。而广汽、上汽在自主二线的表现,也被外界津津乐道。长安、北汽新能源、云雀汽车等品牌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较为突出的云雀汽车凭借优异的团队和产品,受到了众多高人气的青睐,而其备受瞩目的全界Q1升级版和中高端车型全界Q5搭载宝马新动力,将成为自主品牌中不可轻视的新品牌。

       全界Q1:销量“收割机”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今年的“金九银十”显得有些失色。1-9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478.2万辆,同比下降8.6%。如此一来,寒冬中“求生存”已成为车企们当前的首要课题。群星失落之中,哈弗9月销量高达75253辆,环比增长近50%,连续9个月成为中国品牌SUV销量王桂冠。全界品牌也发出了夺目耀眼的光芒。有关数据显示,全界Q1不仅在国内销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全界Q1通过进军海外市场,顺利获得 5000多台订单,并在年底交付。

       尽管国内车市寒冬逼人,全界品牌仍保持增长势头,尤其随着国六政策的落地,全界品牌通过汽车下乡和促销策略,以全界Q1过硬的产品、网联技术和售后服务及价格优势,赢得了广泛消费者的认可,连续数月实现10%的增长。接下来的汽车年底冲量,全界Q1以自身的性价比的优势定会给车市上演一出好戏。

       全界Q5:打造爆款车型

       纵观中国车市40年的沧海与桑田,云雀汽车也曾是无数车迷的梦中情人,但是好景不长,一路坎坷。当然,无数历史经验证明,每一个强大车企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无不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今,历经洗礼后的云雀汽车无论是产品布局还是品牌布局,找准了适合自己的节奏。

       产品方面,目前云雀汽车的主要销售车型是全界Q1,虽然远不及长城和广汽的产品类型,但是其通过产品力和性价比的优势直击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迅速积累了自有的销售网络和用户群体,同时为后续新品全界Q5的上市和发力打下坚实基础。近期,工博会曝光的全界Q5将采用宝马VVL、双涡轮增压、GDI、电控机油泵等多项技术,使整车拥有更强劲动力的同时,相比同阶发动机整车油耗降低6-9%,有望成为新一代“操控之王”。据悉,全界Q5正在路试中,不久后上市。

       品牌方面,云雀汽车更不如长城多品牌战略和广汽传祺的品牌影响力。但是作为后起之秀,云雀汽车自去年以来,先后发布全新LOGO和首款车型品牌命名为全界。全新LOGO富有历史感和责任感,预示着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全界品牌将整合SUV特性,打造极致产品,凸显全界车的决心和毅力。而新作全界Q5将是云雀汽车正式走向高端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新表现。因此,其品牌和产品布局不可小窥。

       品牌向上,战略先行

       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注定是激烈。2018年,中国车市结束了连续20多年野蛮式增长,在汽车“新四化”的推进下,百年汽车产业将迎来变革。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云雀汽车笃定“新能源车+燃油车”双轨战略,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与其他车企不同的是,云雀汽车立足长远目标,押注氢能源汽车,也是国内老牌车企中首家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明确发展方向的汽车品牌;另一方面不放弃燃油车,突破混合动力技术,同时加速布局智能驾驶高端领域。据云雀汽车内部人士透露,云雀汽车为加快布局,将分别与德国宝马汽车、格特拉克等世界知名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全球优秀的动力和传动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通过发挥传统车企和技术领先的独特优势,进而迎得市场认可!

       据悉,云雀汽车投资30亿元的国内最先进的高端智能化工厂也已竣工,形成年产10万台的新工厂包括冲压车间、焊装车间、试制车间改扩建、新建涂装、总装车间及技术中心,将重点投产新能源汽车。当然,与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速度相比,云雀汽车表现得更加沉稳。而从爆发力而言,虽然云雀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尚不能对长城、吉利、广汽构成威胁,但是通过高性价比的全界Q1积累的消费人群和细分市场及海外市场,尤其在目前车市不景气之下,任何一款车型都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当然,对于目前的云雀汽车而言,贵在坚持。

       现阶段而言,长城、吉利和广汽等车企具有先天的优势和领先地位,但是随着全球汽车“新四化”的提速,中国车企将面临新的机遇。不管是长城,还是广汽,未来仍存变数。对于云雀汽车而言,只要一直保持稳扎稳打的态势,相信未来的两三年内前景可期,也只有通过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有一招致胜的机会。如果说全界Q1是为了开拓市场,赢得市场,那么全界Q5就是夺取市场的利器。全界Q5能否搅动现有车市局面,我们静观其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931关注 | 47作品
+ 关注
专注汽车,热爱生活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