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不努力的结果,小康汽车被子品牌吃掉

三线车企小康汽车,将自己更名为旗下子品牌之名——赛力斯。作为首个被子品牌“吃掉”的车企,小康此举可以说是不努力的无奈之举,也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小康汽车被子品牌吃掉?

7月12日,上市公司小康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中文名称“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此,小康股份解释称,是为了“便于投资者准确理解当前公司定位,使公司名称与业务及战略规划相匹配,统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这意味着,陪伴小康股份长达15年的“小康”二字,将被旗下子公司的“赛力斯”取而代之。从此之后,再无小康汽车,只剩赛力斯了。

2. 不努力的无奈之举?

1986年,重庆张兴海三兄弟成立了小康的前身——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从为长安微车做座椅弹簧起家,1996年前后才将业务拓展到减震器。2002年,张兴海推出“新感觉”摩托车品牌,成为“重庆摩帮”的一员。2003年,张兴海傍上央企的大腿,与东风汽车共同出资成立东风小康,正式进军汽车行业,开启了国企和民企合资造车的先河。2016年小康股份成功上市,成为成为重庆第三家A股上市汽车整车企业。

小康汽车旗下产品也算丰富,拥有东风风光、东风小康、瑞驰等多个品牌,在自主品牌的中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存量市场竞争态势下,三线车企小康汽车走得越来越吃力,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浪潮之中,小康于2016年成立的新能源品牌赛力斯,抱上华为的大腿之后,表现非常亮眼。燃油车不给力,小康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新能源汽车品牌赛力斯之上。

3. 三线车企的一场豪赌?

赛力斯进入市场的前几年,其实也非常孱弱,2020年全年销量还不足800台。2021年小康和华为深度合作之后,赛力斯才迎来转折。小康的产销快报显示,公司今年6月销量为25703台,其中新能源汽车为12418台,占据半壁江山,上半年累计销量125669台,同比下降5.36%,其中新能源汽车为45622台,同比暴涨204.51%。由此可见,小康目前的增长亮点在于新能源,而新能源的支撑点就是赛力斯。这是小康股份改名为赛力斯的底气所在。

作为民营车企,小康没有长安、一汽等央企的财大气粗,也没有吉利、比亚迪那样的品牌号召力;作为传统车企新设的新能源品牌赛力斯,没有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无法通过“烧钱”走向成功;作为一家三车自主车企,小康的确很难,不过它并没有躺平,像江淮、海马那样“破罐子破摔”,甘愿沦为别人的代工厂。小康在努力前行,通过新能源转型来获取新生,这值得我们鼓励和赞扬。

当然,小康股份改名赛力斯也是一场豪赌。华为为了进入汽车供应链市场,愿意拿出所有诚意帮助小康打磨赛力斯。赛力斯的成功,绝大部分功劳应该归功于华为的“光环”。但是华为坚定“不造车”,而将自己定位为车企的服务商和供应商。当华为也像帮助小康一样,帮助其他车企造车的时候,赛力斯就无法独享“华为汽车”的光环了。到那个时候,赛力斯能不能独立行走?这是值得小康思考的问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455关注 | 938作品
+ 关注
关注汽车行业产业链,直面车企厂商痛点,与消费者一起成长。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