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L4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命运:戳破泡沫?找到出路?

之前我们的文章说到自动驾驶公司在美股市场崩盘,那么,这一堆缺乏收入的、嗷嗷待哺的自动驾驶公司,出路在哪里?

今天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自动驾驶的发展历程,看看目前在行业中领先的Waymo、车企中最强玩家特斯拉,以及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的情况。最后在探讨一下:自动驾驶领域进行淘汰赛格局下的演变和投资机会。

PART 1:自动驾驶公司投资热潮回顾

自动驾驶的热潮是从Waymo开启的,之后诸多公司纷纷下场,主要分为几个阶段——萌芽期、过热期、低估期和目前的复苏期。

► 萌芽期:

2004年-2014年,是自动驾驶的萌芽期,自动驾驶开始从竞赛技术向商业技术转变。

2004年,美国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赞助了三场公路挑战赛,验证了自动驾驶的潜力,并孵化出了自动驾驶的基础路线——由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单元,计算单元、线控系统构成硬件系统,传感器融合、定位、识别、路径等算法构成的软件系统,共同组成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

在这之后的2009年,谷歌正式立项自动驾驶项目,这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开启——这个项目也是Waymo的前身。

有谷歌的示范效应在先,在2013-2014年两年间,以Uber、百度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开始进军自动驾驶领域,至此,行业掀起第一波高潮。当时,科技公司如Uber、百度、NVIDIA等也纷纷加入自动驾驶研发的阵营。

► 过热期:

过热期是从2016年左右开始的。这一年,谷歌的自动驾驶项目从母公司独立,成立了目前的行业领军者Waymo。

2015 年时,Waymo的前身估值仅有85亿美元;但到两年后的2017年,摩根斯坦利对Waymo给出的估值达到了700亿美元;2018年,估值更是暴涨到1750亿美元,相当于1/4个谷歌。

2016年后,通用、福特、英特尔等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也通过投资收购,迅速切入自动驾驶赛道:比如2016 年通用汽车以10亿美元并购Cruise、2017年福特汽车向Argo投资10亿美元;2018年软银22.5亿美元押注通用Cruise。

大量资本的进入刺激了行业,自动驾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也涌现了很多初创公司,比如小马智行、文远智行、驭势科技、Momenta 等。

► 低谷期:

之所以给自动驾驶公司如此高的估值,是因此当时业界充斥着乐观情绪,认为自动驾驶在5到10年内就可以商业化落地。

比如,2017年通用公司宣布了自动驾驶计划,计划在2019 年大量投放自动驾驶出租车。但是,故事往往都有个但是,2018年后,Uber自动驾驶路测中出现致命事故,这是第一次自动驾驶系统造成了人员伤亡——引发了人们对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度的思考与担忧。

全球首起无人驾驶汽车致死的交通事故,带来了空前的舆论压力,加上商业化进展过慢,大批创业公司遇到了融资困境,自动驾驶陷入短暂低潮。而自动驾驶相关股票在整个美股市场的市值下杀,普遍下跌80%左右,英特尔拆分Mobieye也是价格持平,自动驾驶的发展处在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 复苏期:

目前自动驾驶正处于由低谷期向复苏期转变的阶段,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投入,进行技术迭代,才能真正实现无人驾驶。

成本和安全是目前自动驾驶技术需要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不远的将来,随着大量的企业被淘汰,量产的L2+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整个行业会有发展的机会。

PART 2:特斯拉带来的新玩法

特斯拉的技术方案目前看来是最成功的——那就是垂直整合路线,甚至从车扩展到了机器人。

2019年前后,自动驾驶技术堆栈出现了颠覆性变化,特斯拉引领了这次变革。单体技术的进展,围绕着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发展,这几乎改变了整个技术堆栈,甚至是工程师的思考方式。

简单来说,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算法的有效性,将成为自动驾驶的关键环节。2020年下半年,特斯拉发布了FSD Beta(完全自动驾驶测试版)。这也验证了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路径是可行的。

特斯拉开创了将自动驾驶与汽车量产结合的道路,即通过在量产车上安装低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收集数据,凭借数据不断完善自动驾驶算法,最终实现由较低级别自动驾驶向高级别自动驾驶融合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特斯拉不断用高算力的芯片和存储迭代车辆硬件,从HW1.0迭代到了HW4.0,而且围绕后台数据处理来拓展自动驾驶的应用边界,以后可以用于机器人在室内的使用,这拓宽了AI在移动领域的用途。

· HW1.0:

基于Mobileye芯片的第一代驾驶辅助硬件,使用了单个EQ3系列摄像头,单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中程超声波传感器,硬件选型都是基于市场上成熟的供应商产品,特斯拉的主要工作是多传感器融合+应用层软件开发。 

· HW2.0:

特斯拉设计的第二代驾驶辅助硬件,不仅是传感器数量大幅提升——使用8个摄像头,12个远程超声波传感器和一个前置毫米波雷达,还基于英伟达Drive PX2芯片开发一个全新的驾驶辅助硬件,这个阶段特斯拉掌握了图像识别算法+多传感器融合+应用层软件开发。

· HW2.5:

HW2.0之后,特斯拉有一个小版本更新,主要用于冗余和略微提高的可靠性,新增两个功能——行车记录仪和哨兵模式。

· HW3.0:

HW3.0是特斯拉驾驶辅助硬件的重大革新,首次采用自研的自动驾驶芯片,抛弃英飞凌/英伟达的产品,自研高度集成的SoC+MCU芯片,具备全套芯片设计+图像识别算法+多传感器融合+应用层软件开发。 

· HW4.0:

则是特斯拉目前正在开发的基于自研的自动驾驶芯片第二代控制器。

芯片性能的升级,其实每一代产品的迭代首先在算力上都有大幅提升,FSD芯片作为特斯拉自研的第一代产品,肯定有某些地方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没有达到完美的水平,在第二代产品中要进行迭代。

PART 3: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

除了国外的自动驾驶公司,其实国内在这块也没有落下。目前国内的自动驾驶公司主要有三个大的发展方向——

量产自动驾驶:以百度阿波罗、小马智行为代表的,主打无人驾驶的Robo taxi,商业目标是提供商用载客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高速商用车:这块以图森未来、赢彻科技等公司为代表,主要目标提供无人驾驶卡车Robo truc,以在封闭区域内运送货物为业务方向;

低速商用车:这是美团、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重点投资的方向,期待通过低速的无人驾驶车辆完成物流配送、清扫、矿区送货等业务,替代原来的人力。

近两年,深圳、上海等地连续出台地方政策,给予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更大的权限。

百度Apollo在之前车路协同收获颇丰的情况下,C端Robotaxi商业化运营连续开城;小马智行一边推动商业化Robotaxi上路,一边相继与吉利、上汽达成合作,成为供应商;文远知行默默推进非载人服务的落地;蘑菇车联更是一个月里拿下数十亿元订单撼动业界,成为今年自动驾驶商业化领域最大的一匹黑马。

光是2022年下半年,就有这些企业的商业化进展:

PART 4:自动驾驶技术盛宴演变的结局预测

我们看到了各家公司的技术方向,而对普通人来说,未来自动驾驶领域是一个能够长期成长的投资方向吗?

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是,以Robot Taxi为主力,但是存在运营压力,很多企业开始转型成为L2+的软件供应商,寻找产品机会。而低速商用车需求明确,技术相对简单,能够较好实现商业化落地。目前已经有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在最后一公里配送、矿区、港口、机场、园区等场景逐步商业落地。其中在外卖、零售、快递等无人驾驶末端物流赛道上,以美团、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出于巩固生态的目的陆续入场。也有创业公司如新石器通过研发通用自动驾驶底盘以及模块化的设计,满足不同场景客户多样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规模效益。

可以这么说:自动驾驶的发展方向是确定的,但在这个领域如何进行投资是很难下决心的。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340关注 | 856作品
+ 关注
2030 Mobility Research Laboratory,中国首个全部由博士组成的汽车新出行深度研究组织。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