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A INSIGHT | 没有一款真正的国民车是随意设计的

How to design people’s car

 

图1 图1



汽车设计者的梦想之作,既可以是惊艳绝伦的超级跑车、奢华座驾或是越野王者,也可能看起来却平平无奇、默默无闻——它们体现着锱铢必较的性价平衡,挑战着每一处细节的性能优化和成本控制,它们一般不会出现在车迷的梦境,却会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理性规划和日常生活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为他们梦想的实现保驾护航。

看起来,这些国民车胜在量大价廉,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路人甲一样的存在。

图2 图2



所以,国民车的造型注定廉价平庸吗?

设计对国民车而言,仍然重要吗?

ICONA的回答是当然两个字。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但没人能否认柳三变的音律谐婉、语意妥帖。同样,真正广为流传的国民车设计,对艺术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设计,背后都凝聚了设计师、工程师乃至CEO们的“竭尽全力”。

图3 图3


不管是造福苍生的宏愿,还是精雕细琢的心血,国民车都凝聚了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在和ICONA一起,开始回溯它们的历史之前,一起放下成见与蔑视,请相信,国民车值得。

 

前奏:从奢侈品到日用品

From luxury to daily

 


图4 1897年的Daimler 4 HP Grafton Tourer 图4 1897年的Daimler 4 HP Grafton Tourer


作为具备了动力的“自行马车”,汽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少数人的玩具,直到以美国的T型车和英国的Austin 7为代表的“初代国民车”将内燃机动力在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优势得以发挥,通用新任掌门阿尔弗雷德·斯隆和哈利·厄尔又抓住世纪,开创了由设计师完成汽车外观、内饰和色彩设计的崭新纪元,设计出大批绚丽多彩、美貌廉价的车型,国民车的设计也开始走向精致化、专业化,具备了爆发式增长的前提。


图5 Model T Center Door Sedan 图5 Model T Center Door Sedan



 但很快,30年代的金融危机袭来,一切都改变了。在乱局中上台的阿道夫·希特勒许诺, “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辆汽车”……伟大的甲壳虫因此诞生。在ICONA之前的推文中曾讲述过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的一生,也介绍了他这款杰作。

图6 图6


勃发:废墟上的猎猎旌旗

Rising after war

可惜的是,正如我们所知,1938年面世的甲壳虫可谓生不逢时,它真正的辉煌要等到二战硝烟散尽之后。

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人们在废墟上重新开始成家立业,车企也在废墟上重新开始惨淡经营。相比战前,豪华汽车和高性能跑车的需求减少了,大家更感兴趣的是经济实用、最好是宜家宜商的小型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批国民车走上历史舞台,这也是“国民车”概念初步定型的阶段。

图7 法德意英在战后最为人熟知的国民车 图7 法德意英在战后最为人熟知的国民车



有趣的是,德意英这三款经典国民车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各自推出了新款车型——不过都已不再是国民车,而成了定位上升的高端精品小车,当年略显“寒酸”的一些特征也成了当今的复古符号。


图8 图8


等等,法国的国民车呢?

 

鼎盛:不再娇小 永远年轻

Explosive growth

法国的国民车是雷诺的4CV,但实际上,这款后置后驱的四门小车销量相对一般,并没能成为法国人民战后重建的标志性车型,其名声远不如同时代的雪铁龙2CV响亮。2CV的产品定位像甲壳虫一样明确,它旨在让法国农民在乡村泥地里高效、省油地搬运农产品,因此极端功能主义、像农夫卷起裤腿趟水一样的造型也就并不奇怪了。


图9 雪铁龙2CV虽然看起来简陋,却采用了四轮独立悬挂,因而在烂路上具有强悍的通过性 图9 雪铁龙2CV虽然看起来简陋,却采用了四轮独立悬挂,因而在烂路上具有强悍的通过性


真正广受认可的法兰西国民车(尤其是“都市国民车”),是1961年的雷诺4。



图10 图10


虽然尺寸上比雪铁龙2CV还要小,但雷诺4的造型明显更整体、更先进,也更符合法式格调和城市气质。当然,它的领先不止于此。

图11-1 图11-1


图11-2 图11-2



显而易见,虽然同样是3663mm的车长,但4和4CV这两款车从布置上就有着本质区别。4CV延续了甲壳虫的后置后驱设计,因而没有后备箱空间,车长的利用率偏低;而4将发动机缩小前置,采用前置前驱布局,因而拥有了平整的地板和尺寸“庞大”的后备箱——这就使其实用性有了质的飞跃,掀背尾门的出现更让它如虎添翼,成为法国城市生活的最佳助手。

为了降低掀背尾门的工程难度,它的车尾呈现倾斜的直溜造型,这也算是后世典型掀背车的“先辈”了,后来者如高尔夫等、欧宝雅特、福特福克斯、马自达3等等车型都成为了掀背车市场的重磅玩家,把“国民车”的概念延展开来,不再由微型小车专美。


图12 图12


当我们的视线离开欧洲转向二战得利者美国,承平日久的经济环境和大片的国土不需要廉价微型车,但以野马为代表的Pony Car将跑车做到了“平民价格”,将享受激情的权力赋予普通人,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种国民车?SUV和皮卡,在美式生活方式里是否也可以算作国民车?别忘了,全球车型总销量排行榜里,福特F系列皮卡仅次于卡罗拉,排名第二,比高尔夫和甲壳虫们还要高。


图13 图13


视线再转向日本国民车,K-Car又会进入我们的视野。这种“轻自动车”指的是车长不大于3.4m,车宽不大于1.48m,最大排量660cc,最大功率64马力的微型车。它们能获得政府的特殊优惠,又因为购车养车成本低、油耗低、驾控灵活而广受欢迎,被精细的日本人玩出了无限花样,在视觉上则是以“方方正正、瘦瘦高高”为主要特色——毕竟K-Car标准不限高,极致的空间利用率最重要。

图14 本田N-Van 图14 本田N-Van


日本如此,同属东亚的中国呢?

 

东渐:三十年,再发轫

People’s  car from China

提到中国汽车文化的起源,会有人想到红旗,也会有人提起桑塔纳、吉普、奥迪100甚至广州标致505……它们确实是中国汽车的先行者,不过类似于汽车发明初期的“奢侈品”属性,90年代之前的中国,“有车”就是“有钱”或“有权”的象征,比大哥大还要管用。因此,这时的中国很难说有国民车的存在。

最早一批“疑似”国民车,可以说是捷达和富康,它们算得上中国紧凑级三厢和两厢的“启蒙老师”,在当时也是有钱的个体户才买得起的。勤勤恳恳板着脸的捷达像是桑塔纳的“lite版”,踏实有面子;而动感高调眯着眼的富康则显得青春飞扬。二者参差的命运也体现了那时中国消费者对三厢,或者说“轿车”的偏爱。


图15 图15


在微车级别,菲亚特126P总量偏小,而夏利又被“出租车”身份连累,真正惠及普通中国家庭的“国民车”,奥拓应该是第一个。这款源自铃木的精品小车以7万出头的价格,在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颇为吃香,一面占领中低端出租市场,一面以亲民姿态驶入千家万户。这款车的基础款造型小巧平实,如有需要还可以选配“快乐王子”之类的版本,引擎盖上突出的进气口很可以“拽”一把。


图16 图16


外来车型带动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自主品牌也逐渐开始萌发。初代自主国民车无疑是奇瑞QQ,虽然外观与雪佛兰Spark颇有些相似,但客观来说,前脸的“可爱”风格确实更纯粹,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也更符合作为“国民车”、“家庭车”的定位(Spark的定位其实更偏向年轻人的个人车)。仅从外观而言,其对于圆形元素的提炼、整理与优化,以及引擎盖上“笑脸进气口”的神来之笔,对这个造型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图17-1 图17-1


图17-2 图17-2


奇瑞旗下,与QQ一起出现的还有旗云、东方之子等车型,吉利美日、长安奔奔等一众竞争者逐渐开始发力,上汽、广汽等公司借助合资也培养起了自己的研发团队,但合资对手仍然强势统治着大多数细分市场的霸主地位,直到2010年代。

2010年的五菱宏光和2011年的哈弗H6,作为MPV和SUV市场的两匹黑马,以其迅速占领入门级市场,成为了中国的新一代国民车典范。除了皮实耐用、性价比高,它们在造型的共同点也值得一提:相对厚实的比例暗示出“大空间”的信息,不刻意追求溜背姿态,保证内部空间的完整;前脸线条整体上扬,大灯外角扬起提神,下进气口呈现“笑嘴”式倒梯形,再以酒窝状雾灯作为点缀;侧面线条工稳,稍作上掠,动感点到为止。这说明彼时自主品牌的国民车,仍以“求稳”为主,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动感,显得英武且和善即可。


图18 图18


随着新能源的普及,五菱宏光的小兄弟Mini EV成为了新一代爆款。风水轮流转,国民车为何又成了奥拓尺寸的微车?这与低价电动车的实际地位有密切关联。它们多属于有车家庭的增购选择,或是年轻人第一辆“开着玩玩”的车,而不太可能成为多数小家庭的实用之选,因此,“好开、好看”成了最重要的标准,且这个“好看”要更多倾向于年轻人和女性用户。Mini EV借鉴了日系车甚至日系动漫的风格,用卡通化的分色和体块语言,塑造出便宜但不廉价的“城市代步车”质感,并且热衷于打造文化符号、拓展改装空间,让它如大众T1一样具有强大的延展性,确是一招妙棋。



图19 图19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电动车领域更值得关注的“国民车”仍是特斯拉的Model3/Y家族。不仅是销量,更是如甲壳虫、高尔夫们一样强大的战略影响力。

特斯拉从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区隔化标签”入手,让溜背SUV、无格栅前脸、隐藏门把手和内饰的大屏布局深入人心,更是以视觉算法、压铸工艺等方式持续降本,在20~35万价位做到了统治地位,使竞争对手们也不得不先“师夷长技”,这确实是值得小鹏、比亚迪、长安、问界们思考的。蔚来和理想也在市场下探的过程中,被这种文化和产品思想持续影响着。当然,电动智能汽车的市场比拼的是智能化体验与性价比,作为更了解中国市场的竞争者,自主品牌是否会有甲壳虫或奇瑞QQ式的“逆袭”,我们拭目以待。

图20 图20


时光飞逝,自亨利福特正式引入移动生产线,即第一款“国民车”正式成形,已经过去了110年。不管是欧美还是中国,“拥有一辆汽车”对大多数家庭都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国民车”的定义也在被不断刷新。未来的国民车,也许不再是微型车,不再是两厢车,不再是燃油车,甚至不再是轴距3米以下的车……我们只需要回到本质:找到需要自由出行的大多数群体,在他们能接受的较低价位,提供“整体够用、亮点好用、颜值能打”的车型。从历史来看,这类“有卖相”的造型应该是考究的、和善的、辨识度高但情感不强烈的,最重要的是——低成本的。而在有限的成本下,如何平衡辨识度与风格的关系,如何推敲出考究的细节,甚至如何保证核心体验,就是设计师们的高光时刻了。

新的机会在路上,我们期待那一刻。


图21 图21


 


*参考资料:图1引用自netcarshow;图2/15引用自新浪网;图3-14/17/20-21引用自wheelsage;图16/18-19引用自汽车之家

*本文为ICONA发表的设计观点分享,文章不含任何商业目的,其引用的图片、LOGO、车型名称和品牌均属各自法定著作权所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ICONA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ICONA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台留言,获取相关转载须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381关注 | 297作品
+ 关注
解读汽车设计潮流趋势,创造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分享你所不知道的设计知识。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