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东风日产的20年:初见丁达尔效应


出品 |  亿车潮

作者 | 亿车 李潮


20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值得回顾的一段“旅程”,对于年轻人来说,刚过20年,你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 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有很多很多的期盼。


对于我来说,20年的往昔,心中只有感恩,感恩生活,感恩能与那些拥有20年的汽车品牌相伴的日子。


相比人的20年,一个汽车品牌发展的20年,会经历太多的风雨洗礼,甚至于在某一时刻或许要推倒重来,没有绝对的战略定力,以及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在中国市场是走不远的,就像很多跨界车企在“天使轮”就被冲刷掉那样。


曾经在中国汽车产业初期,也就是增量市场中,用市场换技术,合资汽车品牌容易扎根,就拿东风日产来说,2006-2012创造了合资车企最快完成300万台产销量的记录,用充盈的产品类别填满了市场空缺。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所有的车企都在寻觅着新的突破方向,都要去面对汽车产业中变革最迅猛,最颠覆的一次,不管是东风日产最快的300万辆的产销量,还是1500万辆的产销量,基盘虽说是品牌和口碑的背书,但未来的销量一定是产品和技术创新作为主导的。




但偏巧,在我与东风日产的20年中,我看到,东风日产一直都是靠技术来打拼市场,如果让我给东风日产的20年做一分类,我觉得共分为三个阶段,播种期、高涨期、突破期,东风日产在不同时期的品牌、产品战略都有哪些?技术在其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面对压力、挑战,每个阶段都做了哪些对策?面对新能源“内卷”,未来的发展方向,东风日产的突破口有了吗?


1500万销量背后,是延续至今的技术为先


从代号为N16的首款合资车型阳光说起,顶着2003年的非典,东风日产开启了合资旅程。N16虽然第一年卖出6.5万辆,但却是东风日产1500万台累计整车销量的开始,在阳光普照下,N16的丁达尔效应如此之美。




那时候的阳光,我记得还是商务范儿更多一些,普通人对于这款车型的认识,还停留在进口的阶段,但2004年国产天籁的到来,彻底将B级轿车的市场打开,天籁成为多数商用接待的御用车型,也是我认为它是成功人士的座驾。




第四代天籁与进口风度在全方位,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东风日产在国内打下B级轿车的市占率,起到了根基作用,四代天籁的设计完全不输给如今的设计风格,特别是宝石蓝的颜色,犹如一颗蓝宝石般存在。




该车基于日产FF-L平台打造,该平台同时还有楼兰、贵士、Altima等车型,另外,动力方面拿出了日产看家核心动力总成,代号为VQ23DE的2.3L V6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及代号为VQ35DE的3.5L V6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XTronic CVT无级变速箱,同级别车型中,天籁的V6发动机很耀眼,更是国人在选购中最容易下订的原因,只因为多两个缸,就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在技术日产的历史中,VQ系列发动机是全球饱受荣誉的一款发动机,16年间共推出过14款不同型号的发动机,曾连续14年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的称号,是一款节能、高效、轻量化的发动机,在VVEL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的配合下,可以让发动机的进排气效率更高,使各转速下的扭矩输出更加理想,并且拥有更环保的排放和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甚至,日产GTR所用的VR38发动机,也是VQ37的进化版本。


东风日产轿车市场战略并没有结束,在那几年,还上市了颐达/骐达等家用热销车型,让多数家庭有了第一辆车,这也是东风日产整体销量快速攀升最大的一个原因。而当第十一代阳光被引进后,东风日产凭借家用车的绝对话语权占据了中国车市大半壁江山。




第十一代阳光车型,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品类,九代还保有商务感,但十一代车型,完全把阳光“照”进了普通人的家庭,这其实也是东风日产整体定位上的改变,2005年东风日产颁布《东风日产行动纲领》,确立了东风日产企业基本规则和构建了东风日产人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东风日产“合资、合心、合力”的跨越与融合。





从第十一代阳光可以看到,东风日产销量强于其他合资品牌,不仅是强在对于市场的精准定位,还强在有技术使用上,相比天籁的VQ发动机持名远扬外,在技术上第十一代阳光的动力核心也是很经典的,代号为HR15DE的1.5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拥有发动机双喷嘴技术,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为每个气缸上安装两个喷油嘴的量产发动机设计的系统。


能够实现更广的喷射覆盖面积以及更高的燃油雾化率,可以提高燃油效率,增强节能效果,降低用车成本,同时还能够降低发动机发生爆震的频率。





另外,它还采用小缸径长冲程,在平顺性、扭矩和功率输出曲线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缸径为78mm,冲程78.4mm,单个汽缸的横截面几乎是正方形。有了这些技术的帮助,阳光的整体油耗相当低。


当时正好家里有亲戚买了这辆车,他现在回忆称,阳光是伴随他,最省心的一款车型,油耗最省可达百公里5升,绝对是个亮点,后备箱空间也很大,舒适度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在二手车保值率方面,也算是同级别车型比较高的程度。





如果不是双积分政策,可能阳光的省油节能优势将延续到现在,不过虽然阳光已停产,但省油这一最大的口碑,从那时候开始,就刻在东风日产的品牌上。阳光同期还推出了颐达/骐达两款国际车型,两车型不仅延续了经济的动力总成,而且空间优秀加入丰富的配置,比如无钥匙进入、HID氙气大灯、自动空调等配置,在配置上超越了同时期的竞争对手。





东风日产的播种期,实际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萌芽期,表面上看到的是轿车的比拼,但实际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总投资达3.3亿元人民币的东风日产技术中心正式启用;以及东风日产花都新工厂投产;襄阳新工厂竣工投产;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发动机分公司的成立,这完全是一颗“种子”被细心浇灌后的样子。


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孕育着“肥沃的土地”,在“老三样”带来的审美疲劳和多样化品牌选择中,东风日产通过技术和精准的市场把握,撕开了中国乘用车市场,渠道端在售后服务、保险管家、二手车置换、金融服务方面也相继建立起来,走到了行业前列,形成了标杆。


实际上,东风日产从建立到2008年的100万辆整车下线,整个过程是非常顺利的,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找到了流量风口,但这个风口,并不是张开双手去迎接就能得到,虽然相比现在容易的多,但那六年是东风日产把整个合资乘用车流程跑顺的时段,


立命之本源于技术创新与抓牢品质


当“技术日产,人车生活”的slogan喊起来的时候,东风日产在燃油车时代的气场算是全开了,SUV车型的引入合资,成为掀起中国乘用车市场高潮的引子。2008年上市逍客,同年引入决定性胜利的SUV车型奇骏,两款车型和其他日系品牌相继掀开SUV合资车的盛世。






仍然是技术先行,在德系的SUV的对垒中,油耗和平顺以及稳定,是更多消费者决定购买东风日产SUV的必要条件之一,拿逍客来说,动力核心又不是一样了,主推的2.0自然吸气发动机是一款创新的产物,增加了C-TV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使用了铱金火花塞、12孔喷油嘴等设计,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燃烧效率,提升动力而且通过使用静音正时链条、双平衡轴、曲轴偏置、精密加工工艺等,最大程度降低了震动和杂音,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






我清晰记得,08款的逍客整车质保为两年6万公里,当时有同事买了一台,开到2019年才置换,有幸驾驶过几次,平顺性和油耗以现在造车的角度去看,也属于上乘的,而且日产所有家用车,都具备空间大,置物便捷的特点。






最重要的是,这么多年驾驶这款逍客,几乎没有出现过问题,哪怕正常的老化,也没有带来安全方面的隐患,合资汽车品牌的国际性造车规范,是之后自主品牌千方百计去追赶的,从硬件到软件,这决定了一个品牌产品的高度,以及二手车的保值率。


品质是合资车企的立命之本,从东风日产成立之初,品质就像常青藤一样,顽固且枝叶繁茂,在2003年至2004年,东风日产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以及规范班组安全基础等系列活动。






到2013年,东风日产在制造品质把控、渠道维保等提升了等级,且都做了创新,比如提出“生产线成套部件供给”机制,根据车辆生产进度和实际,使用AGV智能小车完成零部件在集配区域和生产线之间流转,使之实现自动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与经销商的合作中,东风日产相继发布的“安全保障承诺”、“品质无忧承诺”、“出险代步承诺”三次放心承诺,涵盖了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体验价值,让车主体会全服务链路的保障,实际上,到2013年,东风日产已经有 400 多万的用户,从这个时刻起,到2017年,是东风日产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


2013-2017是中国车市销量的稳定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仍然需要很多车型,来填补百姓需求的车型市场空白,东风日产借势而发,在这段时间,东风日产又有多款车型投入市场中,产品阵容达到合资后的新的高度,有阳光、天籁、轩逸、玛驰、俊逸、颐达、骐达、骊威、楼兰、逍客和奇骏多达11款车型的大阵容,而销量截止到2017年,从2008年单年100万辆干到900万辆,东风日产的辉煌一直在延续,车型与技术不断增多起来。


除了东风日产一直保持技术领先外,那个时期,中国汽车产业急需以量换技术的全产业链刚需,在国产化率方面,东风日产在2008年就做到了90%的国产化率,为降低成本,以及拓展中国汽车产业作出巨大贡献。不过,虽然成本控制住了,但品质却没有下降,特别是安全方面的配置,用当时东风日产中方一把手的话说,有些东西不能给客户节省,一个是安全上的东西,一个是车的耐久性等基本的性能。


但没有营销,合资汽车品牌坐吃山空也是不行的,2015年,东风日产围绕着‘YOUNG NISSAN’品牌战略,持续打造年轻化品牌形象,从中庸商用范儿,横向拉到年轻运动个性化,特别是骐达,在一场与易建联的互动中,重生了。





当然,在与东风日产的接触中,也对一款车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6年购入了当时的旗舰车型,楼兰。这款车吸引我的是具有未来感的外观,以及舒适乘坐感受和前瞻的动力总成,可以说楼兰把东风日产以人为本的产品力展现到了极致,包括零重力座椅、小体量电池混动,都是同级别车型中的亮点,另外,造车精致度以及豪华感是那个时期SUV的标杆。





过了2017年,2018年算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蔚来首款车型上市,拉开了汽车领域“新四化”的序章,对于合资品牌来说,闯入视野的不仅是三电、智能驾驶,还有大数据、精准营销以及需要时刻感知用户需求。首先,我们看到东风日产抓住了年轻化,从第七代天籁开始,推翻了以往中庸且商务气息的设计风格,大胆使用V-motion2.0概念车的设计语言,使得整体造型非常犀利。






第七代天籁是东风日产在技术上又一次升级的代表,以至于从里到外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动力方面,搭载引以为傲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VC-TURBO,主动安全方面搭载NISSAN i-SAFETY智能防碰撞安全系统,智能辅助驾驶方面搭载L2级别的ProPILOT,以及还有东风日产自主研发的“智行+”车联系统。



这些其实就是东风日产跨入新时代的超变擎、超智驾、超智联,致使天籁从中庸的商务座驾,改换为运动潮车,新技术、新科技的加入,让东风日产焕然一新。


切换跑道,动如脱兔


曾经问过时任东风日产总经理的辛宇一个问题,东风日产面对新能源时代的竞争,还能保持燃油时代的优势吗?他说,东风日产电驱化转型的战略决心很坚定,ARIYA就是代表,除此之外还有云图专业纯电平台,e-4ORCE,还有e-POWER融合动力系统,对于未来,有这些加持下,东风日产有望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在面对新能源时代的挑战,东风日产其实是所有合资品牌的缩影,有人说是大象转身,巨大的体量不如新势力造车随心所欲,但当前夫后劲的“后浪”被冲刷掉的时候,留在岸上的仍然是那些“实力派”。


聊胜于无与厚积薄发形容当下的新势力与传统造车,最贴切了。合资车企最不怕的就是展示“武器库”,日产早在2010年就上市了全球首款量产纯电车型聆风,2014年引入到东风启辰,虽然当时整体环境还是燃油车的主导地位,三电技术也比较保守,但聆风在全球仍然卖出了28万的成绩,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中,聆风的历史地位不能被撼动。






东风日产在对接新能源产品的过程中,却始终如一,2016年宣布东风日产i-动力计划,计划将内燃机与电动机效率最大化,以及最大程度提高能源利用率,车型包含了楼兰混动以及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就是VC-TURBO,但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进程速度之快,是合资车企没能料到的,至少是母公司日产,没有料到的。但就是这样,2018年还是推出了轩逸纯电版。






同年东风日产正式进入日产智行科技(NIM)行动元年,也就是至2022年将导入不少于5款电驱动车型,挑战销量30%的电驱动化占比,包含EV、e-POWER技术的车型。




2021年轩逸e-POWER上市,对于这款车型的技术特点,东风日产做了整整一年的技术分析,简单来说,就是燃油发动机给电池充电,电池供能给电机,电机驱动车轮,实现完全电驱,燃油发动机时刻保持最大热效率,与HEV不同的是,e-POWER的电池属于小度数,仅提供电量的一个中转站,用东风日产的话说,就是闪充闪放,e-POWER的中文名称之为超混电驱。




开过一周,e-POWER轩逸的油耗确实达到了非常低的水平,百公里4.3L左右,相比较增程式和PHEV,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就在写稿子的同时,东风日产旗下e-POWER动力的第二款车型奇骏e-POWER刚刚上市。





搭载了第二代e-POWER混动系统,动力为1.5T发动机+前后双电机,配有e-4ORCE系统,锂离子电池组成。


其中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6kW(144马力),峰值扭矩为250牛·米;前电机最大功率为150kW(204马力),峰值扭矩为330牛·米;后电机最大功率为100kW(136马力),峰值扭矩为195牛·米。相比轩逸e-POWER来说,奇骏e-POWER还具备越野能力,四驱版带有雪地、OFF-ROAD模式。




奇骏e-POWER的油耗大致在6.2L/100km左右,相对于燃油版8L左右的百公里综合油耗,科技改变的力量真的很大,但又是相对直接的。


在东风日产电动化进程中,e-POWER是攒底的技术,也就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力。





那东风日产新能源的上线在哪?毫无疑问,是Zero Emission纯电,目前已经上市的纯电车型就是ARIYA艾睿雅,这款和楼兰有几分相似的纯电智能紧凑型SUV,是东风日产面向电驱化的突破车型,具备最高623km CLTC工况长续航表现,以及四驱高性能版533-559km的CLTC续航里程,该车最大的亮点在于与宁德时代合作,单独的一条生产线生产的电池,而电芯则为东风日产技术,试问,哪个新势力造车有单独的一条生产线生产针对该品牌的电池?




除此之外,还搭载了ProPILOT超智驾系统、e-4ORCE雪狐电四驱、单踏板模式,还有Nissan Connect超智联2.0+系统,30万以内的价格,并且区域都有很不错的补贴,ARIYA艾睿雅具备与同级别智能纯电SUV一拼的实力。




在新能源领域的较量,如果是把技术都拿出来,就能决定销量,对于合资车企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根据东风日产未来的新能源规划看,将采用纯电+e-POWER+插电混动“三线并举”的驱动布局,全面拥抱电动化,EV、HEV、PHEV、REEV、插混DD-i全面并行。




但事实上,东风日产还留了一手,硬件可以同质化,但软件却不会。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日产品牌全球高管出席了媒体采访,表示东风日产作为战略执行角色,在技术日产的背书下,软件定义汽车的规划,将快速改变产品格局。未来的东风日产会是什么样?




我们仿佛仅仅看到了纯电+e-POWER+插电混动的三线并举的路径,但东风日产到2030年前的愿景,就像是Max-Out概念车、Arizon概念车一样看不尽。





总结来说,拥有技术“驱动”的品牌,总是能给人意想不到的展现,就像东风日产拥有76年的纯电技术积累以及电池210亿公里电池0重大安全事故的造车底蕴,长年累月的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使得具有挑战的未来,能够直面应对。




东风日产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中国汽车的格局,合资品牌的综合优势得以最大体现,冗余的科技并不是堆砌,传统车厂有自己的节奏和脉络,在新能源这条路上,东风日产比你看到的转变还要大。


1500万用户的背书绝对够硬,这样的成绩放在燃油车时代,将无可匹敌,仍然有可能做到通过技术优化油耗的能力。而面对新能源时代,1500万的用户更是一种激励,时代在变,消费心态也随之改变,但口碑是来自曾经的信任,传统造车大厂一直保有对造车的敬畏之心,安全是造车的底线,这也是东风日产在不同时期带给同行业的操守和坚持,20年难能可贵,但我都有见证过,这就是我与东风日产的20年,回想N16的阳光,就如同丁达尔效应后的光芒万丈。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905关注 | 1627作品
+ 关注
汇聚中国汽车创新能量TTTT(TOP TO TOP TEAM)领军创新车企-头部创新媒体集群 。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