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成就日系车?

其实很早我就想写些关于石油危机的东西,因为自从石油代替了煤成为工业国家的主要能量来源后,可以说人们对这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瞬间产生了巨大的依赖性,且直至今日。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主要的能源,而这种能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又是如此的不均匀时,能源危机就伴随着石油的出现而一直潜伏着。在此我不想说石油危机对于政治、外交、军事……这些大方面的影响,那就太多了,我只写写石油危机在汽车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不要以为一说危机就全是坏事,它也有好的一面)。

不管什么大事件,总是第一次的影响力最大,因为之后如果再次发生,人类社会无论从心理还是机制上都有了准备,而公认的第一次大的石油危机是1973年的那次,其影响力的余波一直接上了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

西奈半岛上向苏伊士运河进发的以色列装甲部队

先说一下1973年石油危机的导火索,就是著名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太人的赎罪日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分别从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两方面夹击以色列,以色列立刻发动全国动员令,在经历前几天的失利后,以色列迅速扭转了局面,并在两线都取得了出色的反击战果,战争最后以埃及和叙利亚的失败告终。

戈兰高地上的叙利亚T62坦克

然而整个阿拉伯世界国家认为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以色列强有力的军事援助导致了他们的战败,所以作为惩罚,OAPEC(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发起了针对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和英国的石油禁运,国际油价从3美元/桶疯涨到12美元/桶,1973年石油危机由此爆发。

对于欧洲的影响——出现更多小车、人们更加喜欢两厢车

首先要说的是,石油危机对欧洲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因为从二战之后,欧洲大部分国家为了控制石油的进口量,在汽油价格中加了重税,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目前中国汽油6人民币/升,欧洲1.4欧元/升≈10.4人民币/升,美国约3.5人民币/升)。所以当时欧洲各国平民的主流车型中有很多是像标致104、雷诺5和菲亚特127这种小车,直到现在如果去欧洲,会发现马路上跑的还是以小型车和紧凑型车为主。

今天的欧洲人依然爱小车——荷兰高速上同时出现的两辆标致107

标致104排量0.9—1.3升

雷诺5排量0.8—0.9升

危机爆发后,欧洲市场对小车需求进一步加大,原本很多打算购买中型车或更大汽车的人都转向购买小车。另一个影响是,更多的欧洲人开始舍弃三厢车,而转向购买燃油经济性更好的两厢车,欧洲人更喜欢两厢车其实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危机爆发数年后,福特嘉年华、大众高尔夫开始变得更受欢迎。

第一代福特嘉年华,排量0.9—1.6升

第一代大众高尔夫,排量1.1—1.6升

对于美国的影响——大排量全尺寸豪华轿车数量锐减

美国因为地广、人少、油便宜,所以在石油危机之前,非常受欢迎的车型是车长超过5米、轴距超过3米,搭载着6、7升以上排量的V8发动机的全尺寸轿车。美国人认为这种车才叫车,才是力量和速度的象征,直到今天不少美国人还是这么认为了——V8才是王道。

凯迪拉克DeVille搭载8.2升V8发动机

雪佛兰Caprice搭载4.6—7.4升V8发动机

然而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美帝的人民也越来越感到日子不好过,油价一个劲的猛涨不说,加油站还经常没有油,为了加油有时要排很久的队,这下让那些开V8车的人快疯掉了。所以大家纷纷卖掉自己的大排量轿车,重新选择更轻更省油的车型。汽车厂商也开始转型,现有的车型再推出新款时,车身尺寸和发动机排量也都缩小了。

为了燃油经济性 第二代野马开始搭载2.3升四缸发动机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福特的野马。石油危机前,第一代福特野马搭载的入门级动力是4.1升六缸发动机,顶级车型则是惊人的7.0升V8发动机。而危机之后,正好也是第二代野马上市的时候,刚开始只有2.3升四缸发动机和2.8升V6发动机的车型,直到1975年才勉强推出V8车型,但排量已经大幅降低了,官方号称是5.0升,但实际只有4.94升。不过至少福特在石油危机期间还维持推出了野马,他的两个主要对手,雪佛兰的Camaro和道奇挑战者干脆就都停产了。

美国国会在1975年颁布《燃油经济性平均标准》

石油危机带来的好处就是美国国会在1975年颁布了《燃油经济性平均标准》(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要求汽车厂商逐年提高自己产品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从1978年开始制定为18英里/加仑(13.2升/百公里),到了1985年要求达到27.5英里/加仑(8.6升/百公里),这个标准让之前只知道一味加大排量来搞出更大马力的美国汽车厂商,认真地开始琢磨在发动机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可以说对汽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正面作用。

对于日本汽车——石油危机的最大受益者、三大日系豪华品牌诞生

这次石油危机的最大受益者估计就是日本汽车厂商了。之前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并不受重视,尽管销量也还可以,但美国人一直觉得日本车是廉价货,上不了台面,真就是“开辆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邻居打招呼”的感觉。

第三代丰田卡罗拉

第一代本田思域

但危机影响越来越大时,美国人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日本车要比美国车轻很多,也省油得多,当时日本车的平均重量是950kg,而美国车要达到2000kg,油耗的差距可想而知。所以当时的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这些车型都开始大卖。而日本厂商用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财富开始创建各自的豪华品牌,1986的讴歌、1989年的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都是在石油危机之后创建的,假设如果没有这次以及随后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日本汽车销量也就没有爆发性的增涨,没有了财富的积累,这些日系豪华品牌可能就会延后很多年才会出现,或者甚至都不会诞生。

1973年石油危机余波未平,进入80年代,由于伊朗革命以及两伊战争,全球进入第二次石油危机,虽然人们历经了又一次的苦难,但好歹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而汽车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的改变也都帮助人们度过难关。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247关注 | 6作品
+ 关注
汽车之家评测频道责任编辑
Ta的内容
207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