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该从众还是沉思?

中国人造车的心理其实与中国人习惯的心态是难以分开的。牛仔认为不少中国人从众心理很强,导致个性创新以及技术突破实现的较为困难。而什么是从众心理呢?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这种从众心理其实是大多数人目前都存在的,当然并不是全部。而有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需要意外,看看我们国家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数便知。

电动车逆行、乱窜等违章行为;行人横穿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波”式的闯红灯过马路;大货车超载、闯红灯造成无数悲剧等等,都是因为看见别人这样干,自己就这样干的“从众心理”导致了这些问题发生。而就汽车行业而言,国产品牌车型的从众心态仍然处处可见,众泰的无下限模仿,双离合变速器的疯狂跟进,不论是汽车企业还是非汽车企业都开始疯狂造电动车等等。

这样的“普遍现象”就导致了很多车型还没足够完善,甚至对于造车来说只算一个“半成品”就被推出,结果就是地基不牢的房屋,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近些年最为大家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就是这随大流的现象之一。

如果说乔布斯影响了很多人,被人所敬仰,那么特斯拉创造的电动汽车可谓是电动汽车的一次革命。行驶里程400km,最快3秒内的0-100km/h加速,以及科技范儿十足的设计等等,让特斯拉震惊了世界。

那时,中国也大力扶持电动汽车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维护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落后,紧跟世界汽车发展的步伐。于是乎,各大汽车厂商开始对于电动汽车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心血,这其中包括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腾势等品牌。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种“从众”已经不限于汽车企业了,甚至连互联网企业、空调企业、手机企业等等都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发力,并购车企开始“开门造车”了。

随后,中国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从众举动愈演愈烈,就在特斯拉已经成功的同时,比亚迪的从众心理表现得十分明显。比亚迪开始将科技与加速作为自己旗下电动车以及混动车发展的目标。

简单举个例子,比亚迪速锐当时的“遥控车”就是火了一时。

对于像玩具车一样的遥控车辆行驶,在过去的确没有自主品牌车型装载过,而比亚迪将遥控的方式用在比亚迪速锐上让很多人都十分好奇,也真的有消费者为了这个功能而购买,但现在大家都知道,这项功能还不够人性化,并没有什么卵用。

之后,比亚迪又把秦以及唐两款车型拿出来用加速性能大肆宣传自己。什么比亚迪唐秒杀高尔夫GTI、宝马、法拉利之类的。

这让一个本该用心完善电池技术以及造车工艺的汽车厂家顾着“出风头”,而忘了踏实前行了。导致后续又有比亚迪车自燃、爆炸或是比亚迪唐没了电啥都不是等抱怨的声音出现。

而近几年,当特斯拉玩腻了加速后,也开始紧跟着Google玩起了智能驾驶以及无人驾驶,不过这个过程可没少给特斯拉带来负面影响,撞车、自燃等等负面接涌而至。

当然苹果、沃尔沃等等大企业也都开始了对于汽车智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毫无疑问,我们自主品牌车企也无条件地跟进研发,这种跟进实际上并非不妥,当我们不如别的国家车企有创造力的时候,这种跟随也算是积极的。但是,牛仔只想问一句,在推广和研发智能驾驶甚至是无人驾驶的时候,基础做好了么,安全能保证么?

说实话,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前一阵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是归根结底长安的无人驾驶也顶多算一个智能驾驶。距离我们理想化的无人驾驶还相差甚远。

就在长安无人驾驶汽车行驶的时候,其实牛仔是捏了一把汗的,因为就连奔驰这么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厂家,都因为奔驰GLC高速自动跟车时冲出了隔离带,造成了车主的损失。这足以说明电子系统甚至是智能驾驶,并没有百分百的安全可靠性。并且特斯拉、Google都在尝试无人驾驶中历尽千辛万苦,进展的十分不顺利,撞车事件也时有发生。

因此,长安不论从造车时间、技术研发以及资金财力都无法和这些世界级企业比拟,就更不用说在路况、人员如此复杂的中国公路上实现无人驾驶了。不过,或许也是因为长安汽车看到了“瓶颈”,对于无人驾驶的发展进行缓慢,热闹了一阵就没有下文了。

不过,百度和北汽联合推进智能化战略这一点或许又是在力不从心地忙碌着,未来能否有实质性进展牛仔不得而知,不过看着中国式过马路,看着中国的路况,看着中国驾驶员的行驶习惯,牛仔仍然对于自主车企开展智能化驾驶工作满满的同情。

这里牛仔看见各大车企甚至互联网企业以及创业公司都在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去付出时间和金钱,但是究竟什么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基呢?加速性能还是无人驾驶?

牛仔不能左右别人的思想,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牛仔更关注的是续航里程、安全性、充电时间、充电桩的便捷性等,而加速时间、无人驾驶真的都是鸡肋,可靠的辅助驾驶系统足矣。

现在我们自主品牌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行驶里程大约在200-400公里左右,而高速行驶以及急加速对于电池的消耗极大,这不仅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软肋,即便是特斯拉也难逃魔咒。但如果我们未来将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努力突破,并且将合理的辅助系统完善好,那么这是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地方。而国家和汽车经销商努力完善充电系统,将充电桩以及充电方式进行革命性更新,如果有一天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够感受到自拍杆一样的便利性,那么何愁消费者不买单呢?

反之,就算自动驾驶花费再多的时间和金钱,真就能在国内普遍适用么?就算电动车加速再快,大多数消费者真的会用电动车来经常飙车么?答案已然是否定的。

所以,牛仔并不希望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盲目地“随大流”,从众心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并不一定可取,塌下心来多沉思或许是车企应该多做的。所谓的沉思并不是消极地检讨,而是思考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方法,“先做好什么,后做好什么”是一些车企还没想好的。高科技、性能以及无人驾驶固然是好的发展方向,但是并不能急于求成,基础有没有打好是我们消费者最担心的。相比于实际的使用便利性而言,新能源汽车的那些“美好的梦”还是先放一放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能源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9万关注 | 1.3万作品
+ 关注
靠谱的汽车牛人平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0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