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全尺寸”SUV的标签作用在哪

进入到新的一年,资助汽车的发展、显然是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自主SUV车型在过去两年来的不断崛起,几乎撑起了自主汽车整体的增长,这就使得自主SUV制造的大型化与多元化制造,会不断的强化。而早在去年开始,国内就已经凸现出SUV竞争的新趋势。不仅各个企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使SUV已经成为企业制造的主导车型;而且,也由于各个企业的不断重视,使国内市场逐步呈现出强化SUV竞争的新特点,这恐怕才是进入到2017年,国内汽车市场最大的看点。

一提起SUV的推新,显然是越来越具有多元化的制造特点。其中,全尺寸SUV的出现,更预示着新一年这类车型的发展方向。之所以说大型SUV越发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这既是市场需求的结果、更是企业比较性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前,由于SUV作为单一车型,在市场的火爆尽管被广泛认知、占有率虽然越来越高,但还不足以让各个企业全情投入到这类车型之中。而随着,这两年的持续火爆,已经使SUV整体占有率开始最大程度接近轿车,这就使得企业不能不重新考虑系列SUV产品的重要性。所以,已进入到新的一年,企业首当其冲的就推出各种SUV,以期达到在竞争中不落伍的地步。这其中既有合资制造的重点品牌、也有自主汽车的不断跟进,总之,全尺寸SUV进入市场,确实是非常具有标志型的制造现象。

具体到全尺寸SUV爆发,主要是一合资制造最具代表性的生产模式。像上汽大众推出的全尺寸车型以及一汽大众预报的生产规划,都反映出合资制造要以大型SUV为主的制造考量。而对于自主汽车企业,各个主流的自主车企,也都不同程度的亮相了自身的大型SUV,这就进一步反映出自主汽车争夺这一板块的重要。

过去很长一点时间,全尺寸SUV并未提到制造日程,是由于国际品牌无暇顾及、而中国制造有难以有所突破,这就使得这一类型的新车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空缺。再加之国内燃耗指标不断地收紧,企业自然看不到这类车型到底能不能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青睐。如今,随着国内二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以及中小型SUV持续火爆的现象存在,这就使得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促使企业在这一领域发力,也就自然而然了。

可能是由于大家都看到这一机会的缘故,以至于全尺寸SUV的市场竞争也就不期而至。为此不能不说,仅仅靠具有大型SUV的制造能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一涉及到多品牌的进入,自然就需要面临竞争问题,一旦自主制造的短板明显,自然就会造成“得势不得分”的窘迫。而打造大型SUV车型,有的时候往往不是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比较与竞争的问题存在,所以,自主企业打造全尺寸SUV既需要推出谨慎、更需要充分表现自己的优势,否则,只能是靠简单的制造能力,不仅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而且也很可能拖累自身整体的制造能力,这才是大型SUV制造容易成双刃剑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让全尺寸SUV进入市场,对于国内自主汽车的考验,无疑是最大的。这既有来自于国际品牌的冲击,同样又有来自消费市场不断提升的消费观念的影响,可以说哪方面都是不容乐观的。对于国际车型的冲击,很显然并非是指高端车型,而是指与国内合资制造的普遍化,在这方面,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就很能够说明问题。像上汽大众推出的全尺寸SUV、斯柯达系列SUV车型以及一汽大众正在酝酿的大中型SUV等等,都证明了合资车企开始转向SUV领域。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仅仅是一两家合资制造的产品,而随着丰田、通用、雪铁龙等企业对大型SUV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自然也会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会使全尺寸SUV的竞争难以想象。

国内自主企业要在全尺寸SUV上谋求新突破,就需要先建立自身的优势,并在这个基础上合理而巧妙的抓住各个稍纵即逝的商机,这才是自主汽车能够打好大型SUV主牌的关键。像前两年长安汽车强势推CS75、传祺汽车要设计取胜以及长城汽车用运动带动H6的品牌升级等等,都不乏是自主汽车逆袭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与方法。而在国内市场一窝蜂似的推出全尺寸SUV之际,自主汽车如何打好手中的牌、如何与国内市场的具体需求相结合,这些都无不适最重大的考验。

客观地讲,国内允许发展全尺寸SUV,正是基于需求与突破这两层意义而来的。但不要忘了,相应的燃耗要求仍然有效、消费者比较意义上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这就使自主汽车只能做到更好,才是在竞争中不落下风的前提。否则,费劲心思打造的大型SUV最终不得不高高挂起,那才是最大的遗憾!

凌 然

《扫描凌然“汽车工作室”二维码,您可了解更多的新车点评与行业评论》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849关注 | 458作品
+ 关注
汽车研究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