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是技术问题?还是道德问题?

本周轮值

张立为

《名车志》出品人兼编辑总监

拥堵,是技术问题?还是道德问题?



上期内容本来是想规划假期,结果老师们把主题生生变成了驾驶素质与驾驶技术的声讨。还对各个国家的交通进行了点评,那么这期我们就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交通这么拥堵?


拥堵也许无处不在,在机场排队,在超市结账,在道路上驾车等,其主要原因是人多。人多了就要通过疏导方式来减少队伍过长,增加窗口分散人群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前提是大家要排队,要遵守秩序。

正好本周北京又出了新一轮的摇号结果,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很多人摇了十多年就为了一个车牌,可惜都是望眼欲穿。为什么摇号,其实就是为了减缓北京交通拥堵,放缓车辆总数增加过快。当然还有5日轮换尾号限行,以及减少外阜进京车辆次数,优化交通设施等等组合方式来想办法解决交通拥堵。虽然制定了很多规则,但是交通参与者则是更重要的因素。随着拥车家庭的增加,新驾驶员也不断增加,很多驾驶员的技术值得商榷。这里也应该借鉴更多国家对初学驾驶员有所限制,比如:车辆的马力上限的要求,比如:新驾驶员有实习驾照不合格将重新学习等等。再一个可能是更多明知故犯的拥堵,加塞、变线不打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等。

而我最近观察随着网约车参与者增加,游动的车辆成为拥堵的新的一个因素,在路上这些车开的很慢还在行驶过程中刷着手机,随意停在路中间揽客。对于本就不堪重负的道路,又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也希望平台能更智能的方案解决网约车司机困扰,减少空驶既环保又节省网约车司机的成本支出。当然,还有一个层面就是道德的约束,路上每天都能看见甚至爆粗口,其明明知道违法却以没被拍下来而为之。但是对于这些人法律是他们的上限,道德对其而言只能是理想。不知道,老师们怎么看待这些社会问题呢?


王钢

《风度》出版人

在任何一个国家一件事要只靠道德的约束都太难了,西方国家的道德很多维系是宗教的信仰,所以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地方,道德的约束就更虚无缥缈。 其次,法律很简单可以做到的事情为啥非要依靠道德,我们道路上的摄像头可以覆盖各个场景,只要拍到违章就处罚,而且是加重处罚就好了,北京现在警察不是基本上也不上街嘛,都是非现场处罚,只要把处罚金额提高10倍,一切就都完美了。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

城市的拥堵即是技术问题也是道德问题,技术问题是指城市交通的规划者是不是站在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去实地分析道路拥堵的原因,并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改造升级,比如增加左转待行区、双向道改成单行道、左转和掉头车道设置在右侧、十字路口设置禁停等候区、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隔离开等等,尽量减少不同行进方向的车与车之间的互相干涉。车辆数量增加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道路资源又是有限的,所以合理的道路规划确实是一个技术活儿。

为什么说也是道德问题呢?如果每位司机都能按照交规来行车,一定不会出现拥堵。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和“违(wài)章(jiāo)豁免权”的心态,人为地造成道路拥堵。所以在自觉道德方面无法改变的时候,就只能通过强制道德来约束了。以上海为例,通过这些年“吹毛求疵”般的处罚违章,包括人行道车不让人、路边黄线违章停车、市内鸣笛、不遵守交替通行原则、开车看手机、变道不打灯、实线变道、超速等行为坚决处罚。如果有了违章扣分行为,第二年保费的折扣就没有了,算一下这笔账就更不划算了。严管之后,现在在上海开车就舒服了很多,通行效率也提升不少。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有句话叫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又有一说叫“积小成大”。这些道理总是好讲不好行。如果没有法的清晰约束性,恐怕也讲不了道德。人这种动物跟别的物种没什么大区别,都是先不能,再不敢,最后才不想的。不能是立法、不敢是执法、不想是道德。这些道德无非就是形成了某种不需要思考凭本能就可以做到的,脑海中天经地义的默认值。怎么才会设定出这样的默认值呢?当然是先有了尺度并且一丝不苟地维持这个尺度。另外,还要看到人本能会对资源稀缺性高低产生反应。当资源稀缺时,就会紧张,就会争抢。资源充裕,则会坦然,会谦让。仓廪实知礼仪,衣食足知荣辱。这些都可以用来认识国内的交通现象,也可以用来分析问题的结点在哪里。如果说我们对监控摄像的使用很好地提升了全社会的安全感,那么对这些摄像的精准使用也可以提高全社会的交通秩序以及规范驾驶者行为,树立道德意识。这方面,长三角似乎是走在了前面。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北京早高峰经常挺堵,对此我深有体会。车多是一方面,不合理的交通规划是另一方面,与前两者相比,驾驶者的道德素质所占的权重我觉得不大。

就拿我经常走的北苑路来说吧,每次早晚高峰经过从大屯路口到慧忠路口这一段就开始拥堵,原因也简单,因为高峰期公交车道私家车不能走,而这段公交道也就100多米长,北苑路这几个路口又是“喇叭口”,结果就是路口堵成粥,再往里一点路面空荡荡。我就不懂了,这种公交车道的设计有什么意义。

公交车道优先我没有异议,但周末公交车道也不让走持续了多少年,三环路堵成粥公交道就没几辆车过,即便偶尔过的公交车上面也没几个人。好不容易去年开始有些环路和快速路的公交车道周末可以走了,但城里主干路的那些公交道周末能不能走,谁也不知道。

去年十一期间从郑州回京,京港澳高速严重拥堵,但是我惊诧的发现公告牌上打着这样的字样“车辆拥堵时,可走应急车道”,这样一来还真就疏解了很多,这是在河南段,为什么就不能推广到全国?


何毅

车云、电动邦联合创始人

社会问题纯靠道德就太形而上了,还得立规矩,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使用经济手段来惩戒不守规矩者。这一点,各地得向上海学习。前几天坐网约车,司机之前在上海开网约车,疫情期间转到北京,他就说在上海老老实实,不敢不守规矩,不然每年都是上万的罚款,来到北京之后,发现规矩少,执行的也不严格,所以开车停车就没那么守规矩了。当然,老于提到的交通规划不合理我也非常认同,感觉咱们的交通规划没有前瞻性,而且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积极性和效率低下,深层次上当然还是根子问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汽车人物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510作品
+ 关注
从主编的第一人称视角聊一聊汽车那些事。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