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全新研发中心揭秘

中国品牌吉利最强?

——车市热点问答(125)

何仑

中国品牌各大车企迄今到底发布过多少雄心勃勃的“战略”,其中又有哪些“战略”真正实现过,哪些曾经的豪言壮语后来又黑不提白不提了?好像没人统计过。但总体上说这类“战略”名声不佳,并不过分,以致如今再有这类“战略”发布,人们已经兴奋不起来了、无所谓了,如果不是发出质疑或嘲讽的话。但吉利汽车集团半年前发布的“吉利汽车20200战略”(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目标,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同时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却让人不得不认真看待,尽管吉利也有过豪言壮语的“前科”。最近,投资62亿元的吉利杭州湾研发中心陆续对业内人士和媒体开放,让人们看到了“20200战略”的一块基石。

问:您去了新落成的吉利杭州湾研发中心,总体印象怎么样?

答:在研发中心看了、谈了4个多小时后,总体感觉是,一个中国品牌、一个曾经长时间不受待见的民营企业能走到这一步,恐怕是谁也挡不住了,除非大环境不允许。因为吉利已经具备了完整的自主开发体系和能力,而且是和沃尔沃合作规划的,高标准、国际化的。

问:是不是复制了沃尔沃的研发体系?

答:当然不是简单的复制,比如动力总成试验中心,实现了测试项目的集中监控——在一间屋子里监控所有台架测试的状况,而以前四个台架测试要有4个人分别监控,在这里一个人就够了,而且在出差在外的工程师还可以通过手机来远程监控,这就大幅度提升了人员效率,和设备的利用率,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再有,就是有些测试设备是吉利和国际供应商联合开发的,更先进、效率更高,比如整车测试中心的噪声台架测试设备、耐久性台架测试设备等等;此外,在整车试制中心还有一些通常是日韩系车使用的底盘组装设备,比欧系车的设备要轻巧、灵活得多。

到底有多少研发设备是“国内唯一”、“国内屈指可数”、“国际领先”的,由于保密原因参观中禁止携带手机,我这个平常依赖手机做笔记的人就实在是记不住了。总之,这个研发中心是一张白纸,没有传统负担,可以按照最理想的方式来规划,也算是一种后发优势。

问:这个研发中心有没有什么缺点吗?

答:目前还没有试车场,但已经在规划中,也在杭州湾。如果和国际大牌厂家相比的话,杭州湾的吉利研发中心还缺少风洞实验室。建一个风洞实验室一次性投入就要十个亿左右,运行起来耗电量极大,成本也很高。据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介绍,风洞试验更多用于高速量产车、高性能汽车、赛车,而以吉利目前的产品结构和产品规划,如果自建风洞实验室,利用率不高,不如在同济大学风洞中心做相关试验来得划算。

问:研发人员的水平怎样?

答:这是关键,就像医院,诊断、治疗设备一流,但医生不行,也是治不好病的。吉利汽车研究院2013年开始只招收有经验的工程师,去年才招了200个名校毕业生,而且只选择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学生,研发人员的平均工龄为9.5年;研发中心现有员工6500多名,附近的二期工程完成后,将扩大到1万人;特别是,吉利采取了一整套吸引人才的措施,从主要对少那里挖来了不少人,而且在人才培养上采用了特殊的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环境,即便是新来不久的学生,也有人出了成果,获得了专利。

从全球范围看,吉利有哥德堡、杭州湾两大研发中心,包括上海设计中心在内的四大设计中心,加上一些江浙一带的附属机构,拥有研发、设计人员已超过1万人,还不包括沃尔沃专属研发机构的人员。在国内的研发人员中有老外200多人。

问:说到最强中国汽车品牌,人们喜欢把吉利和长城做对比。长城的研发人员也有1万多人,去年销量和利润又比吉利高。您怎么看?

答:我曾经参观过吉利在瑞典哥德堡的研发中心——CEVT,印象深刻的是2000多研发人员中有500多中国人(参见《吉利新品牌定位有多高?》)。想想看,这500多中国人在欧洲、在沃尔沃身边熏陶,能给吉利带来什么样的人才优势,这是目前任何其他中国品牌无法比肩的。

还有,吉利集团的子公司——沃尔沃作为一个国际豪华品牌,拥有国际标准的、完整的研发体系,可为吉利汽车提供其所需的技术支持,在内部算清楚账目的条件下,还可与吉利汽车共享所有技术资源,这也是迄今任何一个中国品牌无法比肩的。

所以我认为,吉利已经基本解决了中国品牌最大的短板——独立自主的、高水平的技术来源问题,这是汽车品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竞争力。而且吉利汽车近几年在研发上每年都有近百亿元的投入,占汽车业务营收比重高达15%以上,远远高于3-5%的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长城的研发实力和研发投入(2016年31.8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22%)显然不如吉利。此外,吉利的车型种类可以覆盖绝大部分乘用车市场,而长城过渡依赖SUV的状况还看不到改变。有趣的是,吉利和长城2020年销量目标都是200万辆。我觉得,从研发实力和产品结构上看,吉利的胜算更大。况且,今年一季度吉利的销量已经超越了长城和长安,跃居中国品牌第一。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988关注 | 238作品
+ 关注
记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64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