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两极分化的背后

中国品牌两极分化的背后

——车市热点话题(128)

何仑

有关“中国品牌两极分化”的议论已经有3年时间了,如今已经成了业界争议的一大热点。“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问:4月份长安等一些中国品牌销量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但也有几个吉利、上汽、广汽中国品牌的涨势不错,明显是两极分化。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直接原因是4月份乘用车市场同比下降3.68%,车市快速增长家家沾光的局面逆转了,大家开始真刀真枪地拼了,消费者也更谨慎、更挑剔了,谁强谁弱也就分出来了。还是那句话,退潮了,裸泳者也就曝光了。

其实,中国品牌两极分化趋势早在4月份销量出来之前就已经显现了,谁强谁弱也并不出乎人们的预料(参见《中国品牌谁怕断奶?》)。

问:您认为中国品牌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今年上海车展上,我和资深车评人李安定与大众汽车集团全球业务高管做深度沟通,谈到中国品牌,他问:未来哪个中国品牌最有希望。我们一致回答:首先是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之后是上汽、广汽这样的地方国企。他说,他认为那些大型央企的领导人占据的位置更高,应该更具全局意识和全球战略眼光。我们说,没错,但他们受到体制的严重束缚,地方国企受到的束缚就相对少一些,民企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商言商;而且,民企的全球战略眼光并不差,最典型的是李书福,当初吉利收购沃尔沃时看好的人极少,如今怎么样?

说到企业的竞争力,人们都说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在中国汽车业,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体制的竞争。前面说的这三类企业,哪类更能吸引人才,还用说吗?

问:从产品角度看,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好设计、高品质、低成本、低价格,这“一好、一高、两低”,我认为就是中国品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问:好设计、高品质、低价格这三个要素好理解,但人们对“低成本”有很多质疑。长安汽车集团老总朱华荣说:“自主品牌赚了吆喝,但实际上都不赚钱……外界一直说中国汽车品牌有成本竞争力,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自主品牌汽车的实际成本和一流国际品牌差不多,但售价却相差甚远。”您怎么看?

答:中国品牌能不能以及怎样做到成本更低,这个问题我多次说过(参见《7座传祺GS8会爆款?》、《吉利博越给谁敲警钟?》、《中国品牌“狼来了”?》、《大众还有必要做廉价车品牌吗?》),但这个问题的确很深,是真命题,很值得探讨,不能妄下结论。

明摆着的事实是,吉利、长城、广汽的产品都很不错,上汽荣威还有独家领先的车联网技术,售价则比国际品牌同级车型低40%左右,还能盈利;长城、吉利去年的销量分别为107万辆和76万辆,明显低于长安汽车的128万辆,但利润却大大高于长安汽车的6.6亿元(长安汽车平均单车利润只有516元);广汽传祺去年销量只有37万辆,利润也大大高于最具规模经济优势的长安汽车;上汽乘用车被认为是中国品牌中产品制造成本最高的企业,但去年32万辆的规模就开始扭亏为盈,而长安汽车2015年终于扭亏为盈的规模是100.7万辆。

显然,没有更低的成本,这些中国品牌企业就不可能盈利。问题只是长安汽车等国企的成本相对过高,“和一流国际品牌差不多,但售价却相差甚远”,导致亏损严重或利润超薄。

问:同样是中国品牌,成本差别这样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我曾在前面提到的文章中说过广汽、吉利为什么能做到高品质、低成本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在掌握汽车标定、测试、匹配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实行零部件采购全球招标,而且不拘泥于德系、日系、美系等供应商,可降低成本30%以上。

零部件采购是整车降成本的关键,世界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成本杀手,如何塞·伊格纳齐奥·洛佩斯、卡洛斯·戈恩等,无不是重点拿零部件供应商开刀。仅此一点,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央企能做到吗?

多年前,有位央企老总对媒体说,现在的零部件采购是体系内企业占70%,都是自己的孩子,要照顾,成本很高,体系外占30%;将来要改为体系外占70%,体系内占30%。想法不错,但结果怎样?

还有家央企,大多数零部件供应商跟随自己从小到大,各种的利益链盘根错节,斩不断理还乱,有10款车型,就恨不得要有10家后视镜供应商;有的技术人员宁愿当一个采购部的副科长,也不愿意当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原因不言自明。结果是零部件质次价高,早晚会露出马脚,遭到市场的惩罚。

当然,作为央企有时候也很无奈,有那么多的传统负担,有那样大的社会责任,有那样难搞的人事制度,容不得它能像其他企业那样以商业价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这是国企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传祺GS8 博越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988关注 | 238作品
+ 关注
记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98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