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论道 让中国汽车变得更美

今天,中国汽车已经进入了全面崛起的新发展阶段,既体现在研发和品质这一类“硬实力”的增强,也包括造型和设计等“软实力”的大幅提升,全面改变了过去在国人和世界面前的形象。秉承着让更多人看见中国汽车设计之美、中国汽车造型进化的宗旨,助力提升“中国汽车”的整体形象和品牌影响力,10月21日,“看见中国汽车之美”新浪微博大咖连麦活动在线上举行,来自汽车设计领域的行业专家和汽车企业设计师代表,以行业视角和站位,畅谈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充分展示我国汽车行业的审美水平和更强自信的同时,也为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共绘图景。活动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主持。

从跟随学习到“用户共创”

“中国汽车正变得越来越好看了。”这不仅是中国汽车用户的共同感受,也正在成为国际消费者的普遍认识。

为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和理解中国汽车在造型设计上的蜕变与升级,10月1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奇瑞集团联合举办了“看见中国汽车”走进奇瑞-“奇智未来·2024CHERY DESIGN DAY”活动,充分展示了以奇瑞汽车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造型设计上的成长与进步、现有实力和光明未来,并全面呈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新时代对汽车设计的新思考和探索。作为从“奇瑞造型日”延展出来、独立的行业层面活动,“看见中国汽车之美”新浪微博大咖连麦活动,从行业和产业的角度出发,回顾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传播中国汽车造型的进步和实力,并为提升中国汽车在国际造型设计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建言献策。

“这些年,中国品牌在造型设计上的进步有目共睹。”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在回忆过去时深有感触道,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品牌用很少的时间完成了大量的汽车作品,而这种极致压缩的成长时间可能是跨国汽车品牌所无法想象的。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汽车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造型设计语言体系,国内外的销量也都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在岚图汽车设计中心(上海)设计总监黄宁看来,中国品牌在造型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对品牌认知的改变。“10年前,我们普遍认为品牌不如产品实在,并没有设计产品就是设计品牌的理念。”但到了今天,黄宁欣喜地看到,以岚图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意识到,汽车设计承载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品牌价值。

奇瑞品牌造型主设计师高凯在谈到过去的无奈时坦言,过去中国品牌在造型设计领域一直都在跟随和学习,但即便是主打“理工男”标签的奇瑞,现在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做到了更新的 Natural power 4.0 设计理念,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变化,挖掘消费者的新需求;其次则是在体系层面,奇瑞一直在积极探索,例如通过结合互联网等新形式,创造并实践了用户共创模式,最佳的案例就是奇瑞正式下线的全球第1500万辆整车——风云A9;第三是在团队建设方面,以奇瑞为例,目前的造型设计团队不断趋于年轻化和国际化,实现了从传承经典设计语言到世界级视觉风格的二次进阶。

让中国之美“征服”世界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文化自信已经开始体现到了汽车造型设计领域,“国风国潮”成为了中国汽车的新风尚。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在设计领域进化和突破,尝试提出属于中国品牌的独有风格与魅力,为形成“中国汽车之美”注入理念灵感探索经验,打破传统汽车强国对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垄断,逐步形成中国品牌设计的话语权与主导力量。

奇瑞国际造型设计总监余波认为,从这两年的上海车展和北京车展上,确实可以看到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显著进步以及设计自信,但水平可能还没有完全达到能跟全球头部车企齐头并进的地步。对于奇瑞而言,在开拓海外市场时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如何让中国设计引起全球用户的共鸣,如何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美、设计的美。

对此,高凯提出,中国汽车设计师需要发生转变,从过去的“站在中国看中国市场”,变成“站在全球市场看中国”,这也给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压力更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设计师的自驱力。在融入国际审美方面,高凯建议,可以参照其他车企的做法,例如丰田在北美与在日本的“玩法”就不一样,它们对用户的了解一定是深耕当地才做出的,同样的汽车品牌在北美、印度、欧洲的设计都不完全一样,其背后的逻辑值得中国车企学习和研究。

面对让汽车设计承载起品牌向上和文化自信重担的新课题,岚图毅然选择了迎难而上。黄宁介绍,岚图品牌从一开始就走在了“国风国潮”的道路上,例如“岚”的意思就是山谷清风、纯净自然,“岚图”的谐音为“蓝图”,寓意美好的规划和前景,而岚图最新推出的产品知音,同样契合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在黄宁看来,中国汽车品牌的设计一定要让中国消费者拥有“自家人”的感觉,而在国际上也应得到海外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美,是无声的国际通用语言,但从来都不应当只是“一家之言”。柳燕此前在“看见中国汽车”走进奇瑞-“奇智未来·2024CHERY DESIGN DAY”活动上也强调:“由中国文化沉淀、东方美学理念和现代时尚潮流下孕育出来的中国汽车设计,是时候在世界汽车的舞台上,展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了。中国汽车是时候拥有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和一席之地了。”令人欣喜的是,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踏上了这条艰难的品牌向上之路,并以中国汽车设计的力量向世界发声,与时代对话。

面向未来,打造经典,协同合作

当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发展时间尚短,沉淀和积累还有所欠缺,因此中国汽车在造型设计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亟待补足,想要变得更美,让更多人看见,任重而道远。

“就当前我们的汽车造型设计水平而言,只能说是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还没有到达真正的胜利。”邵景峰直言,首先,中国汽车品牌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国际化洗礼;其次,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挖掘还不到位,如何让中国汽车的品牌故事打动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尤其是让设计成为品牌语言的支撑,还需要努力与实践;第三,中国汽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价造型语言的体系。

邵景峰还提出了更深层面的建议,那就是中国汽车的造型设计既要直面当下的“内卷”,更不能忘了“诗与远方”。据他观察,很多汽车设计师不敢坚持自己的梦想,往往因为各种阻力而选择了放弃。以MG CYBERSTER为例,前后历经7年开发实现量产。“汽车设计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叫边缘开发。”邵景峰发现,中国汽车一路走来,往往过于注重当下,但设计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即所谓的“设计领导力”。他无奈表示,我们可能太过于追求眼下的“内卷”,追求快速的成功,与之相对的,纯粹对汽车艺术、汽车技术的追逐,真正代表中国的汽车文化却还在探索之中。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人车关系实验室创始人马钧深以为然。什么是一个好设计?他给出了答案:过了两、三年以后还能符合时尚前沿的设计。而那些过了5年依旧还能得到用户肯定和喜爱的,甚至就能被誉为“经典”。马钧指出,目前国内汽车设计的基础系统研究还处于完善过程状态中,绝大部分车企都在各自探索,共性研究领域已渐成体系,中国汽车设计兵团要避免单兵作战。“文化、色彩、时尚、品牌(含符号学)等相关设计基础研究,能在理论上给到中国设计团队一些基础输入、思考和启发,这方面我们的‘产学研抱团’还不够。我非常希望,作为科研机构的相关设计从业人员,能够与车企共同开展共创研究。”马钧这样建议。

不惧挑战,未来可期

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大家也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将在这些新潮流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同样也会产生在造型设计领域。那么,中国汽车的未来之路,面临着哪些挑战?又将在未来的全球汽车设计版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马钧的观点是,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点:首先,汽车造型设计上“放”很容易,但想做到“从放到收”就相对有难度,这也是中国汽车设计面临的第一个重要挑战;其次,要让汽车设计做到适应全球不同文化的“one for all”至关重要,难度不小。毕竟汽车最终还是要追求规模化效应,想让更多不同的消费群体都喜欢;再次,马钧始终认为,不应过分追求张扬的所谓“科技”,最后还是要以用户可感知的科技设计(宁静科技)为追求,做到真正的不夸张,有内涵的“less is more”才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邵景峰表示,中国汽车品牌应当迅速调整,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主导者都是合资品牌,那时中国汽车的身份是“防守者”。而到了今天,当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的当下,我们已经成为了“进攻者”,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的各种贸易壁垒政策,事实上已经把中国汽车当作了“进攻者”。“当年日、韩等车企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其实也遭到了严厉的打压。”邵景峰建议,我们要利用文化的力量,做好自己富有特色的设计,持续地讲好品牌故事。

相较之下,高凯更为乐观一些。他认为,现在正是中国汽车品牌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品牌的好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拥有。为此,作为中国汽车的品牌设计师,应当努力站在全球视角,利用设计来传达汽车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现技术实力,从而让更多的全球消费者接受中国汽车,认可并喜爱中国品牌,而这也是汽车设计师在当下阶段助力企业腾飞的最重要任务。余波补充道,一方面,未来奇瑞品牌在国际上还要做设计文化创新的引导者和倡导者,保持多元和包容开放的心态,推进国际合作平台的搭建,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推进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包括轻量化、环保材料、能耗等,不仅要追求文化与美学的融合,更要走好绿色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黄宁认为,中国品牌还需要把握好当下的发展机会,扎实练好自己的内功,构建好可持续的设计体系,打造好精英人才队伍,不断提升自己的前沿设计创新能力,和其他中国品牌设计师一起做大做强中国设计的生态圈。

最后,柳燕表示,相信在中国汽车品牌不断成长和壮大的当下以及未来,我们的造型设计也将最终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之路,在世界汽车设计的舞台上打造出一张新名片,从而真正做到让世界看见中国汽车,看见中国汽车的设计之美。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18关注 | 1337作品
+ 关注
发布中国汽车产业数据、分析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官方解读汽车行业热点事件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