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能否玩转宝腾?

吉利能否玩转宝腾?

——车市热点问答(132)

    吉利战胜PSA标致-雪铁龙,入股马来西亚宝腾,无疑是最近国际汽车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人们争议的焦点吉利收购宝腾49.9%的股份会给利益相关方带来什么,马来西亚媒体侧重的是当然是马方利益,中国媒体侧重的自然是中方利益。那么除此之外呢?



    问:您认为吉利入股宝腾后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本土化。7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我曾写过《全球化与本土化:吉利面临的挑战之母》一文,说的是类似的内容。不同的是,吉利是全资收购沃尔沃,拥有100%的控制权,但吉利在沃尔沃的老家瑞典要做的主要是选好沃尔沃的国际化经营团队和向沃尔沃学习,而不是经营沃尔沃,按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的说法这叫“放虎归山”;在马来西亚,吉利虽然只是收购了宝腾49.9%股权,但要做的主要是经营宝腾,因为吉利占有技术、产品、供应链、成本等资源优势。这是两种不同的本土化,在马来西亚的本土化挑战性会更复杂。

    迄今为止,吉利在瑞典的本土化相当成功:沃尔沃已经强势复兴,利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德国的口碑甚至超过了德系BBA(在德国专业汽车媒体《Auto Bild》的调查报告中,沃尔沃在总共8项评比中获得6项第一,1项第二,特别是在“车内材质品质”上居然超过了多年来的业界标杆奥迪;参见《德国消费者最满意的汽车品牌竟然不是德国车!》);另一方面,吉利已经在沃尔沃身边落地生根,培养起了一个超过2000人的国际化汽车研发团队,其中有500多名中国人(参见《吉利新品牌定位有多高?》)。

   在马来西亚,吉利的表现会怎样?很值得期待。

    问:为什么说吉利在马来西亚的挑战更复杂?

    答:相对瑞典,马来西亚的法治还不够成熟,政府对宏观、微观经济干预程度较高,民族主义倾向比较强烈,还有宗教问题。在发布会上,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到场时全体起立鼓掌,直到他落座;随后是奏马来西亚国歌、回教祷告仪式,之后才进入主题。这给人造成的现场感的确不一般,让人对吉利在这种马来西亚特色的环境中如何运作产生很多联想。

    发布会上,纳吉布总理的发言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吉利入股宝腾,不会使马来西亚“丧失主权”。这听起来很耳熟,像是来自中国的说法,只是从另一个国家总理的嘴里说出来,分量和味道就不一样。不管纳吉布此话是否针对某人,它至少表明,在马来西亚的确存在着这样的争议,这是一个民族主义色彩浓重的国家,而民族主义是全球化(这正是吉利在此扮演的角色)的天敌,且不说还有宗教问题。

    发布会第二天,我乘机从吉隆坡回京,在飞机上看了两份当地的华文报纸,都有以“不会丧失主权”为标题的相关报道,足见当地媒体对此类问题的高度重视。



    问:如果吉利主导的产品在当地出现了商业纠纷,会不会出现类似我们这里“怒砸…”、“驴拉…”、“牛拉…”、游街示众、媒体围攻等麻烦,这些麻烦更多是针对外来产品的?

    答: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一位出生在当地的华人。他的回答是:这样激烈的车主维权行为基本不会有,当地人还是比较温和的;通过媒体维权的事情会时有发生,在野党也会利用这类事件向有关部门施压,督促问题解决。

    另外,吉利的产品在当地用的是宝腾品牌,这本身也可以算是一种自我保护。

    我感觉,民族主义问题可能会更多地反映在企业经营层面,特别是在企业发展不顺的时候。

    问:最近,《纽约时报》发表题为《当中国工厂遇上美国工会》的报道,讲了曹德旺的美国福耀玻璃工厂遭遇的麻烦,反映的是不同劳工文化和管理理念冲突。这是不是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敲响了警钟?

    答:对《纽约时报》的文章人们有不同的解读,曹德旺也有自己的说法(参见《曹德旺回应纽约时报:道听途说,不会被吓倒》)。我觉得存在这类问题一点也不奇怪,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也遭遇过类似的麻烦。据我所知,远在万里之外的德国大众工会曾干预过一汽大众工人加班“过多”的问题,认为这侵害了员工权利,但在我们不少人看来,多加班、多拿钱,是员工的福分,德国人这样做是有病。多年来,类似的文化、理念冲突不胜枚举,但一汽大众还是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顶尖车企(参见《奥迪在华二十年》)。

    和福耀在美国建厂相比,吉利是与宝腾合资生产汽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腾现有的当地优势资源,毕竟,宝腾是马来西亚国的宝级企业和品牌。

    最有意思的是,在“股比放开”的问题上,李书福在谈到“不惧外资控股整车合资企业”的原因时表示,没有中方伙伴的帮忙,外国汽车公司无法获得政府的支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变得举步维艰(参见《德国人玩不转中国汽车事》)。

    这表明,李书福对外来投资者与当地政府和合资伙伴的关系及其效果有着准确的、深刻的理解。现在轮到李书福自己面临类似的问题了,相信他会很好地处理与当地政府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充分利用好当地优势资源。相反,如果吉利是一只独狼,那么在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度里日子恐怕就没法过了。

    实际上,吉利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在战略布局和经营管理层面上,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超强的整合、利用各种优势资源的能力。有人担心吉利摊子铺得太大,会适得其反,恐怕是因为他们对吉利的这种能力没有足够的认知。

    问:有人列举了吉利入股宝腾的十大风险(参见《论吉利李书福收购宝腾股权的十大风险》)。您怎么看?

    答:这些风险或许都存在,但相信吉利作为中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车企,对这些风险都会有所评估。

    李书福在发布会上说:“面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无情的市场压力,我们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宝腾和莲花的复兴并非坦途,更不会是一日之功……我们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

    这表明,吉利对宝腾项目有着冷静、清醒的认识,而且是从长计议。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如果李书福像其他一些企业老总那样,只会讲豪言壮语,那可就悬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988关注 | 238作品
+ 关注
记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07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