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走出长春?

一汽走出长春?

——车市热点问答(133)

何仑

  中国品牌两极分化,是今年以来车市的一大特点。表现好的一极自然得到了市场和业界的足够关注,而表现差的一极似乎只能得到业界的关注,其中,有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之称的一汽备受关注。一汽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到底什么,该怎么办?



  问:您认为一汽在这一轮中国品牌两极分化的大势中表现不佳,究竟是什么原因?

  答: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足够写一个篇论文甚至是一本书的,不是我们这样聊一聊就能讲清楚的。但具体问题是可以聊一聊的,比如,不利的地理位置给一汽带来了哪些困难。

  不久前一位父母是一汽人的媒体同行写了一篇题为《“橘枳之别”——浅谈长春与底特律的异同》的文章,询问我的看法。其实,8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底特律:中国车企的一面镜子》的文章,对一汽和底特律车企做过比较,也谈到过一些类似的问题。对朋友的这篇文章,我感觉写得相当不错,虽然是一颗对一汽的拳拳赤子心,但也不乏理性,对长春和底特律两个汽车城地理、经济结构和人文方面的分析都很到位。我向他谈了底特律与长春的几点区别。

  一是底特律是几大汽车集团在那里相互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带来活力,而一汽在长春是独行侠,没有对手,与地上最近的沈阳华晨汽车集团也没大竞争关系,除了能让华晨就近挖走一些人才和熟练工人之外。

  二是“人才外流”问题,他指出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底特律,几大汽车集团的人才可以相互流动,形成某种杂交优势,而且这些集团自身也是跨国公司,可招揽全球人才为我所用。再看一汽,这些年来向外输送了多少出色的人才,特别是一汽大众,有汽车业界黄埔军校的美名,而又有多少汽车人像当年那样,从五湖四海流向长春?当然,与一汽合资的德国人和日本人除外,而且他们在这里扮演的角色也有着天然的局限性。说一汽由于不利的地理位置,只能近亲繁殖,结果成了今天这样,这话狠了点,但有谁能否认呢?

  三是底特律的几大集团都是私企,而一汽是国企,还是央企,更是共和国长子,不可能像前者那样在商言商,而是要在商言政,各种包袱一大堆,内部机制问题多,其中用人机制也与第二个“人才外流”的问题相关。当然,这个问题涉及到国企改革,最终取决于大环境。



  问:世界最大的汽车集团德国大众也是偏安一隅在狼堡,为什么不像一汽这样?

  答:刚才说了,一汽和地理最近的华晨都关系不大,二者所在的吉林和辽宁加起来有34万平方公里,而大众虽然集中在狼堡,但德国总共也就35万平方公里,却聚集着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全球顶级车企,还有其他一些汽车集团的子公司、设计中心等,它们之间不用说一般人才,就是顶级高管的交流也是家常便饭,和瑞典邻居沃尔沃也如此,最新的案例是沃尔沃的研发老总被奥迪挖走,这是一汽所不能比拟的;在国内,比上汽差多了(参见《换帅救得了东风、一汽?》)。都说企业之间最根本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仅从这一点来看,对一汽来说,解决方案不仅是走出长春的问题,而且是要走出东北的问题。

  当然,走出长春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一汽要复兴还要大幅调整内部机制,特别是用人机制,和与此相关的分配制度,否则走出来也是白搭。

  问:一汽大众在成都、佛山建厂,不就是走出长春吗?

  答:首先,这是一汽大众,一汽下面的一个合资企业,而不是一汽自己,而且,在外地建厂听起来是大举措,其实只是走出长春的一小步,至关重要的销售、研发和设计部门还在远离核心市场的长春。有消息说,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即将逐步从长春搬到北京,这说明,一汽很清楚自己及其合资企业的问题所在。但要一汽自己也像一汽大众这样做,的确很难。

我听说,10年前一汽的确准备将集团总部的部分职能从长春迁到北京,甚至都选好了地址,但最终由于地方政府坚决反对而放弃了。

  问:地方政府反对也是有理由的,这样迁走势必会影响当地的产值、就业、税收等等。再说,振兴东北也是中央的政策,一汽总不能背道而驰吧?

  答:走出长春并不是要一汽彻底搬家,而是要一汽能够整合其他地区的优势资源,在更大范围的市场上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也是中央的政策)。长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汽车工业制造基地之一,的确有着很多传统优势,这些优势当然不能放弃,把汽车生产制造主要放在这里问题不大。

  但由于地理原因,长春很难吸引外来的、优秀的销售、研发、设计人才,而且销售、研发、设计机构本来就应该尽可能贴近企业的核心市场,所以让这类机构走出长春,可使一汽既可以留住现有的优势资源,也可以整合到在长春难以得到的稀缺资源。一汽在销售、研发和设计方面的瓶颈解决了,企业复兴了,自然就能让长春自身的制造基地优势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造福于本地。反之,把一汽憋在长春,企业很有可能失去活力,最终导致肉烂在锅里,一场空,还谈什么振兴东北。

  我觉得地方政府应该从长计议,最该做的不是拦住一汽部分出走,坐在一汽这棵树上,而是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多样化的地方经济,帮助一汽分担10万员工这一巨大的传统包袱,像前面那位一汽人出身的媒体同行所说的那样“反哺”一汽,让一汽能够轻装上阵,在日趋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振兴东北。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988关注 | 238作品
+ 关注
记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5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