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跟不上行动 不想买自主品牌的五种心理

目前自主品牌的销量和产品素质节节攀升,随着WEY,领克这类高端自主的出现,以行业角度来说,同价格的合资与自主产品间的差异已经基本位于同一起跑线,但最近猫哥走访了市场后发现,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远比想象中要低。关键是:很多消费者已经看到自主品牌的进步,但实际选择上还是心里打鼓,自主品质在上升,消费心态没跟上?


这个问题,从每个月汽车销量数据上就很好表现,把排名前五的售价区间提出看,基本可以看出大多数消费者的购车预算集中区间,先把什么贷款购车,金融产品放一边,愿意花这个钱买车,就表现了自己有相应的承受力。我们经常说自主品牌的最大优势就是价格,那么这个优势有多大呢?

如果选择合资轿车,上面这几款产品低配落地13万以内。真的很贵吗?能拿出10万购车预算的还是不少,这几款刚好能满足要求。再转向自主这边,新一代高品质轿车帝豪GL,荣威i6之流定价与合资差不多,优惠幅度也差异不大,而自主再往下的轿车产品在设计和质感上都落了下风。在10-15万这个购车集中段,合资品牌更深的积淀在轿车方面赢的很彻底。

在SUV上则相反,鉴于合资品牌在15万元内的SUV尺寸均不占优势,自主品牌用10万元就把问题解决了。还以15万为分水岭的话,自主品牌SUV率先崛起了。我们可以总结的是:在最多人购车的10-15万内价格领域,你能买到大部分合资紧凑级轿车,一大票自主紧凑级SUV。

从9月的销量来看,一个月轿车前五位共销售204285辆,SUV前五位销售176305辆,感觉市面上轿车的增长量比SUV更多,进而体现了“合资依旧占主流”的态度,同时SUV的增长数又体现了下一个“不想买自主品牌”的心态:消费区域差别。

实际上自主品牌目前的每月销量占比并不低,但在国内大多数地方,合资产品曝光率还是更高,这体现了一种“地区性购车消费差异”,换句话说:自主品牌都卖到哪去了?

图片为尼尔森调研机构2016年公布的购车数据

猫哥在广州,马路上的“两田一产”占绝对主流,这就是所谓“地区性优势”,同时国内一线城市基本都针对购车上牌做出了一定限制,地区用车成本也高,这购车时要考虑更多方面。而在二线或三四线城市,买车就是买车,没有那么多额外顾虑。反过来说:选车的眼界更加开阔。

猫哥在参与一些自主品牌的活动中与厂家交流,还没有遇到表示自己的主力市场为省会或一线大型城市的。大城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往往决定了购车的起点会更高,可能在首轮选择中就刨除了自主品牌。同时大城市的汽车配套服务更多,就算买个低配,也能很方便的后期加装,但在二线市场,你眼中不值一提的导航,可能到那就是要买车后再开两百公里加装的麻烦事。

有很多分析机构指出,未来中国车市的增长点会集中在二线市场,二线市场购车方便,换车欲望更强。在家庭首辆车结束作为“赚钱工具”的使命后,对第二辆车的质感更有要求。但又不会一步升级到20万以上的预算,这种时候,合资品牌普遍“偏素”的设计将不占优势。

国内大众整体对汽车的认识并不算高,而买车对大多数国内家庭都不是小事,在买车过程中听取其他人的建议也很重要。如果说:你对汽车的认识是“从零开始”,而你身边又有一位阅车无数,十年驾龄的老司机。那他的意见对你重要么?

猫哥的老家是个五线县城,县城内公共交通不发达,日常出行很大一部分都被微面承包了,而承包微面的又是五菱宏光。原因无它:街坊邻居一票人买了它,反馈都不错,县城内又有销售点。为何要自己当小白鼠呢?

虽然我们拒绝“人云亦云”,但在买车这回事上,有时候还真得“从从众”。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款车型的热销总有它的理由,而能够持续性的霸占销量榜前列更加是禁得起推敲的!所以,除了那些有着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者,一般的消费者从从众、跟着大家买应该是不会出什么错的。

“从众”的消费趋势难以改变,但自主品牌的还是能够通过本身的产品实力突围,如传祺GS8,荣威RX5这类上市即热卖的产品。“从众”能影响消费,但不能左右消费。

“我不买自主品牌的原因是因为质量不好”——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确实无法反驳,自主品牌前期发展中搞出了一大票令人伤心的产品。使得现在的新品在口碑上要为以前做过的事还债。但就一直这样“一票否决”?产品可靠性是一项用经验就说的清楚的事情吗?

实际上,在自主品牌产品中,有着诸如爱信,电装,伟巴斯特,霍尼韦尔,博世等国际大牌供应商的身影,同时在车身结构性钢材上,许多自主品牌都在强调自己的高强度钢材性能,汽车就像搭积木,自主用的积木块同合资基本一样的。但问题来了:大家用的积木是一样的,搭建的手法区别就大了。精细化程度上自主还有上升的空间。

同时自主的产品普遍缺乏积淀,没有足够的长期使用案例来证明自己,这也是很多消费者担心自己成了小白鼠。同时就算是爆款产品,如果在后期的使用中曝出硬伤的话,对之后的二手保值率也是很大的影响。

总体来说,自主品牌离合资品牌确实有差距,但在发动机、组装工艺、一线零部件等方面,一部分自主品牌已经走在了前面。对于我们习惯于自主品牌的性价比,一方面是市场定位问题,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主品牌在品牌层面依然缺乏广泛的认知。因此自主品牌卖得便宜是因为质量不好吗?很显然不是,至少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差~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一年3·15晚会前,谁家的汽车广告能出现,这基本就是一种“品牌硬实力”的表现了。对很多人来说,如果没有到要买车的时候,并不会刻意的去深入了解汽车产品,而从日常的曝光率来看,合资品牌的宣传力度更大。

合资产品对热门综艺的投入很常见

自主品牌也是近年产品品质上升后,开始注重品牌影响力的投入,目前如上汽,吉利,广汽传祺在主流媒体的曝光率也不低,能让消费者将品牌与关联车型挂钩,那已经是很大的提升。

同时有调查数据指出:90后里面接近40%的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是接受的,在新一代消费者的口碑建立上,自主的表现不错。但这样的口碑更像是一种“小目标”,在品牌力的打造上,10个自主品牌有9个都在高喊着“年轻化”、“品牌向上”的口号,但真的就将品牌打上标签吗?明年要是设计的风向变了,产品也许又会不同。

我们熟悉宝马的“运动”标签,为了这个标签,宝马在1972年成立了M性能部门,通过产品技术突破、赛事中取得的成绩,M才撑起了整个宝马运动基因的灵魂。不少合资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标签,这是自主在短期内难以企及的。提到自主就想起“性价比高”,一直这样好吗?

猫哥总结:

价格,品牌,地区消费差异,从众,可靠性——这五点基本可以将“不想买自主品牌”的理由说完了。目前自主产品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还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假如有一天合资车企股权将会放开,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规范市场,这样还能站稳脚跟的自主品牌,你还会小看它吗?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0.8万关注 | 8752作品
+ 关注
买车上一猫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228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