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的发展趋势,消费者焦虑点到底在哪里?!

近来,因为各自利益诉求点不同,已有部分国家或部分厂家提出禁售传统燃油汽车时间节点。对此实话君深切以为,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一刀切”的禁售传统燃油汽车都还需要深思熟虑。诚然,当今时代已经没有人会质疑汽车动力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但抛开技术难点姑且不提,消费端真的已经准备好了吗?

 

可以说,车企和相关利益方都在希望去“教育”市场,让消费者逐步接受新能源车型。就此,我们今天只思考一个问题:电动化虽有万般好,消费者到底在焦虑什么?实话君觉得有主要有四点:

 

1、效能焦虑:续航能力是目前国内所有纯电动车型的核心痛点之一,而且因为续航能力偏短,相辅相成的配套充电问题则更加尖锐。另外,有在特殊条件下(温度极端条件)的电池效能问题,对于地域温度差距较大的我国,同样十分尖锐。


2、感受焦虑:如果说效能问题归根结底是技术问题,那么驾驶员对于驾驶感受的焦虑,则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扭转。有人就喜欢手动挡的驾驶乐趣,有人就喜欢回压尾排迷人的声浪,还有的年轻人买车就是为了改装车辆性能,彰显个性不同。而这些在纯电动车型中,都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3、成本焦虑:传统内燃机发展100余年了,相关售后配套与供应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健全,消费端的价格也非常透明,但新能源领域则是新兴产业,汽车后市场的“水”已经非常深,打破旧的后市场利益链,让消费者获益,显然非常不容易。


4、安全焦虑:新能源车型大部分都依赖电池,电池的化学成分比重比较大,安全系数相对不够稳定,这是化学特性所决定的。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是具备一票否决制的,如果安全问题不能够解决,任何的电动化和新能源都只是空谈。

 

面对消费者可能的四大“焦虑”,其实不仅仅是车企的问题,也是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问题。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现阶段的技术瓶颈,决定了它们都对充电设施高度依赖以及维护成本较高。相比而言,强混技术则是解决焦虑、适合当下的成熟电动化方案。


以本田与丰田为代表的企业,都属于强混技术上的领军者,都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比较而言,二者都属于“技术流”,但技术路线有所不同。实际上,本田的SPORT HYBRID i-MMD混动系统在燃效上已经超越了丰田双擎,燃油经济性上更突出。而相对于燃效,实话君更关注的是,本田为代表的混动技术,能否解决消费者的焦虑,特别是比较“隐晦”的安全问题?!我们今天就拿本田混动系统举个例子。

 

TA如何应对效能焦虑?本田这套重度混合的动力系统,以电动机为主,汽油机为辅的设计,混合模式下启动汽油机为的只是给电机充电,再让电机驱动车轮,而汽油机真正与车轮连接只在高速巡航的时候,这不仅能大幅降低油耗,还能拥有强劲的动力。所以无论是日本JC08、还是评测标准更为严苛的美国EPA等,Honda混动车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提前实现了2020年5L/100km的硬性标准。

 

TA如何应对感受焦虑?混动车型都有着传动燃油机的“属性”,当速度高了或者需要急加速,发动机与高功率驱动电机会相互搭配,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共同发力带来了更加强烈的速度和推背感。它提供给你的不只是追求最佳燃油经济性。


TA如何应对成本焦虑?有混动诉求的车主,相对于价格的小幅增长,更为关注的是对于这种新技术的后期维护成本。

 

这一点,虽然Honda的混动车型去年才正式投放中国市场,但本田从2011年开始就使用锂电池作为核心动力,通过近六年的消费者实际使用,锂电池的衰退情况远远好于试验的结果,所以本田敢于承诺在正常寿命周期内都无需更换动力电池,这无疑让消费者吃了个最大的定心丸。


TA如何应对安全焦虑?实验是检验安全的最好方式:去年本田技研联合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公开举办了安全碰撞实验,车辆以64km/h的时速和40%的正面偏置率撞向障碍壁。结果实验的雅阁混动版车型除了所有车门均可正常开启、A柱到车顶没有变形、安全气囊正常展开等“常规”优点外,混合动力电路系统没有发生任何漏电情况,动力电池系统也完好保护,没有丝毫损坏。这个表现说明Honda混动车型,也已经具备和普通燃油车一样安全的性能。那么,本田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本田独创的ACE车身结构众所周知,复合型车架使车辆整体的负荷分布很平均,由“面”来承受碰撞,有效吸收和分散撞击力,从而最大程度保护乘员舱的安全。动力电池系统被布置在ACE核心保护区内,并针对可能的撞击,全方位的设计了吸能溃缩区。通俗的说,动力电池处在核心位置,可以享受与乘客一样的高等级别的防护。

 

在设计上,本田工程师还“别有用心”的将油箱及高压电路系统设置在前部,锂电池设置在后部,并对电池和燃料箱的位置进行了相当程度地加固。这样即使从后方受到大车撞击时,电池和燃料箱均不会产生变形。对电池箱的构造依照法规要求,可以承受30%的变形,以及20t的冲击。

二、对于混动车电池防水、防火、防自燃的大事儿,本田混动车型安全技术也有高招!本田为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配备了金属密封装置,这一层防护有效杜绝了进水,也使得在高温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保护电池的安全性。另外, Honda混动车的电池采用的是稳定性更高的锂电子电池。锂电子电池化学成分活跃,民用电池稳定性差,我们常听说的锂电子自燃事故多为普通民用电池。先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其功率密度与最初的混合动力车相比,更是提高了约7倍,有效避免了自燃事故的发生。

 

三、凭借电池的耐久性与实用性,本田混动车更是收获了一批死忠粉。通过建立精确管理电池劣化程度的技术模型,本田不断完善电池控制系统。从2011年就开始搭载锂离子电池的本田混动车,经过6年的检验,其实际使用中锂离子电池的裂化程度,要好于在严苛条件下得出的实验预估值。并且在反复试验中,本田混动车可以做到正常寿命期间内,无需更换电池。

更让人安心的是,本田从参与电池制造、零部件运输、组装,到配件的物流与保管,乃至最终的回收、拆解、报废阶段,都能一站式解决,以确保安全性。

 

四、最后一重,来自“机制”。而遍布车身前后左右的传感器在侦测到发生碰撞时,本田的混动系统会采用切断高压电系统的方式进行保护,杜绝因漏电而产生的二次人员伤害,也有效防止了出现短路起火的情况。此外,Honda还对高压电线束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做到安全双保险。可以说,无论高压电系统还是电池系统,都享受着跟驾乘者一样的全方位呵护。


实话觉得,客观的说,因为电池容量不大,体积比较有限,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防护相对更好实现,但本田的混动系统似乎将这种安全做到了极致。换个角度考虑,也只有做到了极致,才能让消费者消除当下的这些焦虑。


对于未来电动化策略来说,从消费端思考才能让车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混动技术不仅仅是本田电动化战略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汽车电动化发展过程中,车企应该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3万关注 | 642作品
+ 关注
爆料热点汽车事件,讲述热闹的人车生活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0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