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更加自信地迎接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的国外投资潮

【编者按】最近,欧盟的车辆减排计划要求到2025年将CO2排放在2021年的基础上削减15%,到2030年这种削减将达到30%。对此,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什·谢夫乔维奇称“欧盟制造商已经落后于中国和美国竞争对手”。此举是想迫使欧洲车企加紧步伐推出电动车与中国竞争。

从现实情况看,欧盟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做得并不好。2017年上半年,欧洲可替代燃料汽车AFV注册登记227682辆,占同期欧洲汽车销量的2.7%,如果按中国的口径统计BEV和PHEV则仅为63339辆,占0.75%。而国内今年1~10月,新能源车BEV和PHEV就完成49万辆,占了汽车总销量的2.1%。

所以难怪在10月初,上汽大通首款纯电动宽体轻客EV80发运德国,第一批供货200辆将在本月抵达汉堡的消息传出时,德国的主流媒体《汉堡晚报》评论为“德国新能源汽车还在沉睡,来自中国的上汽大通电动车已经先行”!汉堡的一家汽车长租公司MASKE老板说“德国汽车企业没人给我供货,第一个车型(商用电动货车)要等到2019年”。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中心负责人费迪南德·杜登霍夫表示“对于德国来说中国是电动车(领域)的起搏器”。

10月份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30届世界电动大会暨展览会(EVS30)上,中国品牌知豆电动车以其销量全球领先及智能科技的应用,而理所当然占据了展会的中心位置。该车目前已出口至意大利、巴西等18个国家,并在米兰、罗马、阿姆斯特丹、摩纳哥等欧洲城市开展了分时租赁业务,到年底用于租赁业务的车辆将达3000辆;国内“车和家”正在巴黎、旧金山等地采用APP解锁等方法逐步解决分时租赁不能“随借随还”的难题;而上海电巴则在今年9月已获得三分钟换电系统的欧盟市场通行证。

这一切,如果再加上我国新能源车企和部分外企高端车型已使用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发的“三电”产品,就也足以证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从电动大巴、轻型商用货车、小型轿车,以及充换电技术、“三电”零部件,到分时租赁的应用等产业链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面对这些新情况,在“十九大”开创的新时代中,在即将迎来新一轮降低关税,并在2018年6月前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试点,以及正在实施的外资企业可增加一个与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合资名额的投资开放潮流中,就应该有充分的自信。这种自信除了国家政治层面上的自信之外,还要对我国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有足够的自信。因为目前的情况与30多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96关注 | 296作品
+ 关注
汽车全领域的锐利观察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