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P不听劝告,又去了澳门……

1

首先声明,这次的标题、题图都没有骗人!YYP的确是不听劝告,又去了澳门……观看第64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

为什么要“劝告”?因为我知道,但凡一出现赛车的话题,文章阅读量就上不去,多少反映了赛车在大家心目中只是小众话题的现实。但我不管,我坚持每隔三四年就一定要去澳门看一看赛车,因为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真的是太经典、氛围太好的比赛,每次都能让我有很多感悟。

这次我领悟到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题图和标题不可以写赛车,而且文要对题,才算对得起各位的点开。所以我努力做到里外相符,希望以下内容能让大家忍不住下拉:

2

好了,我是来看赛车的,真的只有这么多了……下面我还是补几句赛车的事吧。

今年澳门格兰披治大赛的摩托车比赛,有一名车手在比赛中撞车身亡。下面是他撞车的视频,容易引起不安,请慎点。

视频中可见,31岁英国车手赫加迪的赛车在过弯时尾部发生了侧滑,继而失去抓地力,车子弹起,人也被带起,再高速撞向护栏。碰撞之后,车手的头盔、靴子都被甩离,可见撞击力之大。

澳门是世界上最疯狂、最有难度的赛道,狭窄、快速、没有任何容错率。四轮赛车尚且有较好的保护性,但“人包铁”的两轮摩托车,一有事故基本都是后果严重。

作为车手不可能不知道这种危险性,夺得本场冠军、年仅24岁的英国车手欧文,摘下头盔已泪流满面。但为什么还要冒险?相信各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

3

到底什么是极限?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这是澳门格兰披治压轴的F3大赛的最后戏剧性一幕。处在前两名的赛车,为了保、抢冠军,斗到最后一弯,结果双双撞墙出局。注意这两台车并没有碰撞,只是拼过了极限,也许超出的只是毫厘,但在澳门赛道,结果就是撞与不撞的区别。

为什么要拼到那么极致?因为澳门格兰披治大赛的挑战度、知名度和传奇性是举世公认的,这些F3的年轻车手都明白,在这里夺冠,几乎能决定下半辈子的“星途”,塞纳、舒马赫、罗斯伯格、维特尔、汉密尔顿、维斯塔班……无不在这里有优秀战绩。试问对踌躇满志的年轻车手来说,此时不拼,待何时?

4

澳门大赛车历来不缺看点,尤其房车赛事,因为车型有亲切感,观众也爱看。除了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近几年兴起的国际汽联GT大赛更得观众欢心,因为这些都是大家心目中的“超跑”,帅气,速度快,更具有观赏性,虽然车型更加“脱离群众”,但也更符合当下全球年轻人对汽车的“键盘化”认知。

今年GT赛最大看点,是在第一回合正赛里的连环大撞车。同样只是由一位车手的微小失误引发,但结果就是“惊天地泣鬼神”——

5

GT里的第二个看点,是宝马带来了一台“艺术赛车”。请艺术家设计赛车,是宝马从1970年代开创至今的传统。但是第18台艺术赛车首次邀请到中国艺术家操刀,女艺术家曹斐做了非常大胆的创意——对过去宝马的艺术车设计传统来了个“了断”,把“作画”提升到了“冥想”的程度……请看我粗浅的传达:

但凡称得上一线的汽车品牌,没有不投入到赛车运动的。这不但是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距,也是二线品牌与一线品牌的差距(保时捷、ABB都热衷于各大顶级赛事,但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等就明显落后太多)。赛车不是小众化的活动,也不是无聊烧钱的游戏,就像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普遍更爱好和讲究体育运动,本身就是“活在世上”的一种令人向往的体验升级。

参加WTCC的沃尔沃厂队,算是中国车企在世界赛车坛的(间接)最顶级亮相。 参加WTCC的沃尔沃厂队,算是中国车企在世界赛车坛的(间接)最顶级亮相。
虽然全黑的赛车不利于抢眼球,但它充分表现了宝马对艺术创作者的极度尊重。 虽然全黑的赛车不利于抢眼球,但它充分表现了宝马对艺术创作者的极度尊重。

宝马把艺术车和赛车融合到一起,一箭双雕,十分有想法,至少给赛车又注入了另一层话题性,让不懂赛车的人也能对车赋予了感情和关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03.1万关注 | 6186作品
+ 关注
汽车KOL平台,资深车评人YYP颜宇鹏、袁启聪、曾颖卓共同出品内容。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87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